APP下载

翻译视角下的汉法语义对比

2016-12-18山西大学游佳

法语学习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译法语语义

●山西大学 游佳

1.引言

翻译活动是以人类思维的共性作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大体一致,对客观现实的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基本一致,从而在各个民族之间形成基本相同的思维。这就是各种语言可译性的基础。但是,思维的表达需要语言,而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各民族的语言有各自的规律,语言的表达会受到各种不同语言具体规律的约束。“因此,翻译活动又面临着另一个任务,即是如何按照不同语言符号达意、传情的规律,用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另一种言符号的意义,这就构成了翻译的又一个层面,即语义层次。”(许钧:2007)

语义层次研究的基础内容是词汇意义。当然,语义学不仅仅研究词汇意义、义素,句子甚至篇章的意义也在语义学的研究范围内。由于法语的词和汉语的字具备形、音、义,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也是法汉翻译的最小单位,词语翻译的优劣,会影响整篇译文的质量。(莫旭强、谢蔚雯:2014)本文主要以词语为基本单位展开讨论。

2.词汇语义的意义

从最直接的逻辑来思考,词语的意义对应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例如,“太阳”指的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亮”则是指地球唯一的卫星。我们使用这些词时,懂中文的人应该能够明白我们在说什么。如果词与物都如此一一对应,那么翻译工作就太容易了:以客观对象为中介,中文的“太阳”,法文的soleil,英文的sun,如此等等,尽可直接转换。然而,很多词语的所指未必如此容易描述,例如“爱情”、“麒麟”,这些概念似乎只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中。此外,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也是在不断演变的。那么中文的“太阳”和法文的soleil是一回事吗?或者,我所想的“太阳”跟你心中的“太阳”是一回事吗?好在我们彼此之间利用语言还能够沟通(虽然多少也会误解),能让我们相信大家的概念体系具有共同之处。人类具有相同的大脑感觉系统,能够推测他人的感受和意图,例如,你能发现你最好的朋友最近有心事。其次,我们生活在共同的文化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先人的文化遗产。因此概念并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个体思维承载的集体记忆,反映着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文化共识。(莫旭强、谢蔚雯:2014)

我们可以在语言之外探索意义的根源,同时也有必要回到语言之中。事实上,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交流符号体系,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便体现了人的意义思维。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孤立的。词和词的差异可以体现概念之间的对立,例如“太阳”和“月亮”。不同的词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如“太阳”、“日”、“金乌”。同一个词又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太阳是一颗恒星”和“今天的太阳很好”里的太阳就不尽相同,又如早年传唱的“毛主席就是咱心中的红太阳”。由此可见,词或者概念反映着我们认识世界的单元,词与词的对比关系体现了思维对于世界的切分。显然,这种切分的方式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并且随着时代而发展。

3.汉法语义特征

从语义角度对法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主要的对应关系:1.彼此对应;2.此有彼无;3.貌合神离;4.此广彼狭。

3.1 彼此对应

语义的彼此对应是指词语意义对等或近似。尽管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千差万别,但对人类客观世界的事物的认知大体相同,因此原词语的指称意义多数能在译语中找到基本对应的表达。语言之间的可译性也正基于此。法语和汉语里的有些词的含义,在任何语境中几乎完全对等。这些词主要来自单义词(包括专有名词),例如:“马克思主义”(le marxisme)、“联合国”(les Nations Unies)、“物理学”(la physique)、“中国”(la Chine)、“社会”(la société)等等。再如法语的géopolitique可作名词或形容词,这个词几乎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可以译为“地缘政治学(的)”或“地缘政治(的)”,如:des théories géopolitiques译为:地缘政治学理论;la reconnaissance des réalités de la géopolitique译为:承认地缘政治的现实;les deux pays ont une destinée géopolitique commune译为:两国有共同的地缘政治命运。

在一种语言中,单义词的数量不少。虽然单义词数量在语言中占的比例很大,但往往不会构成翻译的障碍。

3.2 此有彼无

所谓此有彼无,指有的词语在译语种找不到对应的词,这种情况也称为“语义空缺”。这种现象主要是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由于诸方面的差异,法国和中国会有一些特有的事物,而表示这些特有事物的词语,在对方的语言里不可能存在着现成的译词。比如说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和“三九”怎样翻译?如果“三伏”还能在法语里找到大致对应的词语(canicule),“三九”则完全是汉语里特有的东西,西方语言里没有这种说法。要翻译这个谚语,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如译成:poursuivre ses entraînements même au cœur de l'étéet au cœur de l'hiver.(莫旭强、谢蔚雯:2014)

法国历史中的一些人物或事件,当然为法国所特有。表示这些人物或事件的词语,其意义也仅为法语所有。如法语的le Roi-Soleil,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翻译,可以译成 “太阳王”,但这个“太阳王”到底指谁呢?中国一般读者可能不甚了解。在法语中,le Roi-Soleil特指路易十四国王。所以,翻译这类词语时,为了让译文读者明白所言为何人何事,往往需加以注明。

例如:Les portiers de Paris ont le coup d'oeil savant,ils n'arrêtent point les gens décorés,vêtus de bleu,àdémarche pesante;enfin ils connaissent les riches.(Balzac)(巴黎看门人很有眼力,凡佩戴勋章、身着蓝衣、步伐沉重的人,他们决不阻拦,总之,他们认得出有钱的人。)这段译文中vêtus de bleu的表达方式,似乎译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就是“穿着蓝色衣服”的意思。但为什么巴黎的看门人对这种人有一种敬畏呢?这就涉及到法国的历史文化。译者对“身着蓝衣”做了脚注说明:“蓝色是国民自卫队制服的颜色”,就是把“蓝衣”这种具有独特含义的特色词语向中国读者做解释。

在两个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特有的人或事,虽为本民族耳熟能详,其他民族却不一定了解,也属于此有彼无的现象。对这类词语的翻译,也往往需要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解释。如:Elle ressemblaitàVénus de Milo.(Balzac)(她跟弥罗岛上的爱神相仿。)本例中Vénus de Milo虽然译成中文“弥罗岛上的爱神”或“弥罗岛上的维纳斯”,可是,对于西方雕塑艺术了解不多的读者而言,西方文化中的这个意象可能不甚清楚。译者考虑到这一点,为“弥罗岛的爱神”加注说明:“弥罗岛上的爱神为希腊许多爱神雕像之一,特点在于体格健美,表情安详。”这样解释,是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例如:“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鲁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历史文化上出现的“名人名事”,像妲己、褒姒、董卓、貂蝉这样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故事,广为国人所熟悉。可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这些人和事都十分陌生,不加以解释恐怕难以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译者于是分别在Da Ji,Bao Si和Diao Chan等词语后加注说明,例如:Da Ji:12esiècle av.J.-C.,concubine du dernier roi des Shang;而Bao Si后面说明:3esiècle av.J.-C.,concubine du dernier roi des Zhou de l'Ouest.

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此有彼无”的东西,如北方的“炕”,北方人常吃的零食“冰糖葫芦”等。由于没有一个对应的词语,翻译时一般采用意译。炕:lit de briques chauffépar-dessous;冰糖葫:bâton d'azeroles caramélisées;还有很多词极具地域性、民族性,在翻译中如果直译将改变词语的涵义也应采用意译,如:“蚁族”直译为:habitant dans une fourmilière,意译为:jeune diplôméen situation précaire;“驴友”直译为:ami d'âne,意译为:compagnon de voyage;“啃老族”意译为:adulte vivant aux dépens de ses parents.

3.3 貌合神离

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是两回事。这就是我们说的“貌合神离”。

比如说,汉语的“绿豆”和法语的haricots verts表面上似乎指同一样东西,但其实法文中指的是“青豆”,是一种蔬菜,跟粮食作物的“绿豆”根本不同。又比如:l'histoire naturelle不是“自然历史”而是“博物学”;le ministre public不是“公共部长”,而是检察官;les sciences physiques不要译成“物理学科”,它指的是“自然科学”;la taxe de chômage不是 “失业税”,而是“货物装卸延期费”;le chien de mer不是“海狗”,而是“鲨鱼”;le cafénoir不要译成“黑咖啡”,而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la voiture-balai不是“扫马路车,而是“收容车”;une femme en travail不是“劳动妇女”,而是“临产妇”。汉译法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望词生意的现象,例如:“肠胃不好”不要译成avoir de mauvais intestins et estomac,而应该译成为avoir une indigestion。

3.4 此广彼狭

同一事物、生物或概念,在某些语言中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要用几个词来表达。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表示亲属的词语。当中国人与法国人交往时,表示亲属的词语常常会给交际对方在理解对方的意思方面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并不是所有表示亲属的词语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比如,汉语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婶婶”、“伯母”、“姨妈”、“舅妈”、“阿姨”等一清二楚,但一到了法语中就只剩下 “frère”、“soeur”、“tante”这三个词来表示了。下面这句简单的法语,若没有上下文提示,很难翻译成汉语:Son frère s'est mariéavec ma sœur.因为这句话可以有以下四种解释:1.他的哥哥娶了我的姐姐;2.他的哥哥娶了我的妹妹;3.他的弟弟娶了我的姐姐;4.他的弟弟娶了我的妹妹。

除了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其他许多词,其含义大致相同,但所指范围有宽窄之分。如法语porter这个词,其本义为:soutenir un poids,une charge(承负某个具体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在这个意义上,对应的汉语需要多个词,如“提”、“背”、“扛”、“抱”、“持”、“顶”、“携带”等。也就是说法语porter仅表示一般意义上的“承负某个物体”,而不明示用何种方式去承负,或用人体哪个部位去承负;相反,汉语的“提”、“背”、“扛”、“抱”、“持”、“顶”、“携带”等词,则具体地说明用何种方式,用人体那个部位去承负。例如:porter une valiseàla main,只能翻译成“提一只手提箱”,不能用“背”、“扛”或别的表示“承负物体”的词去代替“提”。反过来,如果说porter un sac de blésur sesépaules,则只能翻译成“扛一袋麦子”,这个“扛”字,不能换成 “提”或别的什么词。

4.结语

对于译者而言,词汇的意义如此复杂,词词对应的直译必然是不可行的。然而,所谓意译的限定又在哪里?如何避免错译、胡译?问题的根源还在词上。我们很难排除一种直觉:每一个词,甚至标点符号,都是有意思的。否则,作者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呢?同时,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对应词义的挖掘永远无法穷尽,我们只能用其他的词语不断重新表述。即使在同一语言中,微言大义的文本总是受到反复阐释,例如《四书》《五经》。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更是如此。正因为如此,翻译也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不可为而为之的再创造努力(邱寅晨:2012)。译者能够体会人类智慧的普遍机理,克服语言文化的制约因素,从而传达知识和情感,具体而言,译者需要尽量充分地把握原文词语承载的信息,然后用自然流畅的译文加以表达。原文的一个词语可能明确转化为译文的一个词语,也有可能隐含在译文字里行间的潜在意义之中。

☉参考文献☉

莫旭强、谢蔚雯,法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邱寅晨,汉法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许钧,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意译法语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