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2016-12-18王同昌

福州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王同昌



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王同昌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政党根基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全党团结和谐的有效途径。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有待提高,一部分党员干部贪图私利甚至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一部分党员干部有迷信思想,不信马列信鬼神。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要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为根本,搞好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激励作用和理想信念淡漠的惩处作用,改进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充分说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是党的骨干,其一言一行无论在党内还是在人民群众中都比普通党员产生更大的能量。因此,本文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为考察重点,对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困境及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建设属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理想信念建设的价值,学术界的众多学者已经做过详细的研究,基本上都认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有利于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有利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这些价值都充分说明了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来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1.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政党根基的本质要求

不同的政党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把政党分为意识形态的政党(ideological parties)和选举的政党(electoral parties)[1]两类的话,马克思主义政党属于意识形态的政党,它要求“以与已经建立的一套原则保持一致为支持自己的必要条件”,而选举的政党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章程中就明确规定,接受同盟章程是加入同盟的前提条件。[2]列宁领导创建俄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也强调党员对党纲的承认,承认党纲实际上就意味着对党纲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强调党员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并针对党的实际状况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指出只有“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3]才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反面来看,如果理想信念崩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失去了根基。苏联东欧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复杂,但理想信念的溃败是其重要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苏东崩溃首先是信念的崩溃,是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仰。”[4]吸取苏东各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只有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才能筑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基,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机与活力,使党立于不败之地。

2.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使命型政党,实现历史使命需要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就是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实践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邓小平曾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5]我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和纪律。在和平建设时期,仍然需要发挥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作用。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干事创业就会精神焕发,就能够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从大量被查处的贪腐干部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失去理想信念的危害。他们的忏悔中,都写有之所以贪污腐化,首先都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出了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从而失去了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撑。吸取他们的教训,要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3.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实现全党团结和谐的有效途径

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既是我们党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指出“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十七大进而强调“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十八大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实现党内团结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想信念建设,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邓小平所说:“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6]历史经验证明,理想信念坚定有利于党的团结和谐。历史教训也证明,理想信念的缺失或者淡化往往是政党分裂的导火索。20世纪80年代,苏共分裂为三派,首先就是从思想分裂开始的。吸取苏共的经验教训,要实现并加强党的团结,就必须在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二、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但是,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有待加强

有无强烈的服务群众意识,是判断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也规定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是,目前一部分党员干部不能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要求自己,他们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党分忧解愁,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为了谋取更多的个人私利,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置国法党纪于不顾,把谋取个人私利放在第一位,而把人民利益放在次要地位或者侵害人民利益,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调查资料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党员干部只有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愿意帮助别人,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干部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7]由此可见,一部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淡薄的。

2.一部分党员干部贪图私利甚至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在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贪图私利,甚至搞贪污腐败。他们之所以腐化堕落、贪污腐败,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缺乏坚定的信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缺乏正确认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但是,苏东社会主义的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超越,因此,有人说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因此,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贪图私利、贪图享乐、甚至贪污腐败,只想着把个人私利最大化,一旦国家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首先逃到国外。目前一部分“裸官”的存在,就说明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使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严重挑战,贪污腐败趋势逐步蔓延。

3.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

我们党一直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为此,从革命战争年代的1933年就建立了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还建立了各级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教育。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创办了浦东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加强对干部的培训,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可见,我们党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对经济、管理、法律、金融、会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重视,而对于与干部理想信念密切相关的政治理论则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不学习政治理论也能够做好领导工作,还有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大,学习了理论反而会束缚实践的发展。笔者曾经从某乡镇干部那了解到,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对理论不感兴趣。部分党员干部几乎没有读过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主要书籍。

4.一部分党员干部有迷信思想,不信马列信鬼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最终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我们讲要坚定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这种理论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当前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转而信仰宗教、求神拜佛、相信风水看命之类的封建迷信。一部分党员干部精神空虚,缺乏寄托,而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甚至有的党员干部不惜花费公款去烧第一炷香,撞第一次钟,相信可以带来好的运气。这严重影响了一部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困境的破解对策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属于思想意识的层面,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上层建筑领域出现问题,根本原因在经济基础之中。因此,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也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寻找破解对策。

1.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利益问题。人们之所以信仰某种主义,是因为这种主义能够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人们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因为其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能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能够逐步满足人类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还是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效果,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显著提高。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因此,要逐步解决公平正义等相关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

2.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通过学习理论而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除了来自实践之外,还来自于学习。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要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很难的,即使建立了,也是一种盲信,而盲信是很容易动摇的。党的十八提出了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在当前首先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这种理论成果产生于实践,是中国人民实践创造经验的总结,又指导实践发展,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必需所急需,才能够从根本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并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基础。如果对我们党的历史不了解或者对我们党的历史有错误的认识,是不可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

3.发挥理想信念的功能作用,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

理想信念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结果,除了受主客体两个方面的影响,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评价机制的影响。就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而言,其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形成还受到党组织评价的影响。如果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能够受到党组织的认可和表彰,获得公平的对待,而那些缺乏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受到党组织的批评乃至免去领导职务,就会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理想信念的社会氛围。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判断标准是明确的。“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8]因此,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标准,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对那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进行表彰,而对那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对那些事实上已经缺乏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坚决清除出党。

发挥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激励作用和理想信念弱化的惩处作用,还需要改革完善党的干部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真正把信念坚定”[9]的干部选出来。因此,应该把理想信念的内容纳入干部制度改革之中。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方面,把理想信念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就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群众测评,对于群众测评不合格的党员干部不予提拔或者暂缓提拔。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从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到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那些理想信念淡漠乃至动摇的党员干部,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4.改进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要遵守一定的规律,尤其是要满足党员干部的利益需求。在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在传统条件下,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如果不对传统的宣传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的效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利用好传统的报纸、电视、杂志、书籍等进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当前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充分办好党建网站,利用微博、微信等载体进行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从党员干部的利益需求出发,进行理想信念宣传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 (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77.

[3]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47.

[4]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219.

[5]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190.

[7]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保持共产党员信仰纯洁性: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3(5).

[8]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6.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9.

责任编辑:倪 芬

D262.3

A

1674-1072(2016)04-022-04

2016-06-26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党员干部纯洁性建设研究”(14JD005)、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面上课题“高校领导干部领导行为及其引领机制研究”(20151203)和中央高校业务费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密切联系群众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研究”(2015B23814)的阶段性成果。

王同昌(1982-),男,安徽阜南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政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