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6-12-18秦绪伟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秦绪伟(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貉子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秦绪伟(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脊椎动物,附着于血液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多隐性感染,许多外表健康的人和哺乳动物都携带大量附红细胞体,只有发生应激,机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急性发作期临床上出现黄疸、贫血、发热等症状。
近年来河北、山东等地毛皮动物出现附红细胞体病的逐渐增多,特别是貉子出现常引起生长发育不良、消瘦、腹泻等症状。今年6月份,菏泽一貉子养殖场分窝后的貉子部分发生腹泻死亡,使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来实验室检测为附红细胞体病,现将检测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情况
养殖场养殖貉子360只,最近分窝断奶的貉子120只,出现腹泻症状,不爱吃食,消瘦、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连续7天发病死亡23只,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3天无效,发病死亡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2 解剖情况
貉子尸体消瘦,眼球凹陷,被毛粗乱,结膜、齿龈苍白无血色,解剖无大量血液,剪断大血管有少量稀薄的半透明的血液,主动脉弓处血凝不良,心肌松软,少量血液,胸腔积液,肺脏苍白气肿,脾脏肿大,肝脏略微发黄,胃内无食物,肠壁增厚肿胀无血色。
3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心、肝、肺接种血清平板,细菌分离温箱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心血1滴与1毫升生理盐水混合,滴一滴于载玻片,盖上盖玻片,显微镜油镜下镜检,可见每个红细胞表面5~15个毛刺,整个红细胞呈现多形状,诊断为附红细胞体。
4 诊断
根据临床消瘦、眼结膜、齿龈苍白可以初步诊断,实验室解剖血凝不良,细菌分离阴性,血液镜检大量附红细胞体可以确诊貉子附红细胞体病。
5 防治
全群每天使用聚维酮碘消毒,饲料鸡架、鸡肝全部熟制,添加盐酸四环素,剂量为每50千克饲料添加30克,同时添加亚硒酸钠VE、维生素C、葡萄糖,连续使用10天;发病的使用5%贝尼尔,每千克体重3.5毫克,1次/天,同时使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各1毫升,连续治疗3天。
6 体会
6.1 附红细胞体是条件致病原体,感染后多为潜伏状态,本身发病死亡率不高,但是会引起血液稀薄,贫血、机体抵抗力差,继发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很多不明原因的疾病原发因素都是附红细胞体,特别是附红体没有被发现时,治疗时若只以继发细菌治疗很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治疗不彻底。
6.2 附红细胞体传播途径现在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蚊虫叮咬有关系,夏季来临,养殖场苍蝇、蚊子比较多,需要及时清理;另外鸡、鸭、猪等动物也大量感染,毛皮动物使用这些产品的下脚料生食,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有证据表明血源性传染,动物通过血液、交配、胎盘都可以传染;夏季疫苗免疫、激素注射很多养殖场不更换针头,更是大量传染的因素之一。
6.3 毛皮动物在疫苗免疫前、分窝前后要及时做好附红细胞体的驱虫工作,可以使用盐酸土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预防治疗,一方面治疗附红细胞体,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平时注意苍蝇蚊子的灭虫工作,疫苗免疫、激素注射、注射器使用时保证一个动物一个针头,不能混用。
6.4 一旦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全场及时消毒,杀灭蚊蝇,药物治疗一定要7~10天,不能用3天不发病就停止药物,防止复发,治疗的同时也要防止其他疾病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