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治疗性护患关系角度谈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与构建

2016-12-18范燕燕于志君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患良性关怀

范燕燕 于志君

1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办公室



从治疗性护患关系角度谈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与构建

范燕燕1于志君2

1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办公室

护患关系;沟通;同感心;关怀

护患关系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尤其是良性护患关系的构建,其既有助于护士护理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关于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以及构建路径尚无统一标准。现代照护理论认为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患关系的理想境界[1]。为此,本文旨在通过介绍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进而探讨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和构建。

1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概念

1952年,护理学家Peplau在《护理的人际关系》一书中首次肯定了护患关系的治疗性:护理是一种有益的、治愈性的、人际之间的过程[2]。随后,很多护理理论家分别从护理实践、研究以及教育等角度探讨了治疗性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以护士和患者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为基础的、有一定界限的、持续性的、照护互动关系,旨在实现患者高效率的康复过程和高质量的健康结果,同时保障护士持续的工作满意度[3-4]。概念本身道出了护患本质上是一种照护互动的人际关系,并且崇尚护患双赢的结局。

2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内涵

对于护患关系中的“治疗性”内涵,有学者认为其并非生物医学角度的康复和治愈,而更倾向于是人文角度情感的体恤和精神层次的慰藉[3]。为此,治疗性护患关系最早曾一度被作为精神科护理的专有名词,该领域的专家将其定义为一种支持性的帮助,如通过鼓励患者情感表达来促进其压抑情绪的释放,或借助治疗效果鼓舞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士气等[5]。后来,相关学者又从伦理学角度进行剖析,将其定义为一种借助人际交往的艺术(如尊重、信任、同感心等)来实现对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个体生命的关注、感同身受和照护[3]。综上提示,情感因素是护患关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正像相关学者所说的那样:“护理工作者主动的关怀和适时而恰当的同情如同精湛的医术一样,对于患者的康复必不可少。”[6]

3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理论

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自被提出之后,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但是在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人们普遍发现:缺少相关的指南和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护士的行为,从而导致护士对护患关系的定位模糊或掌控不好护患合作的参与尺度,一度出现对患者帮助不够或过度干涉的现象。为此,相关学者提出了以下理论用以指导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构建。

3.1 家庭系统理论(Family system theory)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变革开创了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措施决策和实施的新篇章。针对该护理模式下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构建,1978年学者Bowen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主要包括界限(Boundary)、平衡(Balance)、照护关系(The Caretaker/caretaker Relationship)和帮助(Overfunctioning/Underfunctioning)等四个概念。该理论指出护患关系是一种需要兼顾护患双方需求满足的照护关系,且不以增加对方的无助感和负担为基础,尤其指出,护士除作为照顾者的角色外,还要平衡好工作、家庭以及社交的关系[7]。另外,该理论强调在护患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界定好彼此交往的界限:既不要因过度亲密导致私人空间的侵犯和情感的窒息,也不要因对交往界限过于苛刻而致使情感的冷漠和疏远;在护士对患者帮助的尺度上,并非越多越好,强调掌控适度原则,既应避免照护不足,也应防止因过渡帮助而导致患者对护士的过度依赖和缺乏自主性。

3.2 Muetzel模型 该模型由Muetzel于1988年提出,是关于治疗性护患关系构建路径的专属模型,主要包括合作性关系建立(Partnership)、亲密关系培养(intimacy)以及共赢实现(reciprocity)三个概念。具体解释为:护患双方见面后,首先通过表达尊敬和理解、分享知识、共同参与护理决策和充分授权等建立起合作性关系,此过程注重信息知晓的对等和护患协作;此后护士通过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提供舒适和支持、运用移情、同感心、友善和倾听技巧等与患者建立亲密关系,即所谓的信任关系,此时患者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充分体现其与护士的平等性,便于其心声的自然袒露,有助于与护士维系持续性、开放性的沟通;最后护患双方通过经验、价值观的分享、真挚情感的表达以及照护过程的实施等实现患者康复、护士自我价值实现的互利共赢局面。该模型凸显了护患关系建立中护士的主导地位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护患关系的平等性[8]。

3.3 以治疗性交谈为前提、以关怀为核心的交互主体性互动模型 该模型由台湾学者林远泽于2008年提出,主要探讨治疗性护患关系构建过程中的语言沟通方式和情感投入问题。该模型支持通过治疗性的沟通或交谈来构建护患关系,即通过“以理解为导向的沟通行为”,让护患双方充分依据各自对情境与利益的理解,结合护理活动提供咨询、说明、倾听以及回应的互动过程。该理论模型坚信唯有通过语言沟通架构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体性关系,才能使职业技术化的护理实践再度回归它源自自然关怀和情感性回应的人性本质,即在遭遇他人有病痛之时,基于自然产生的不忍之心,积极主动去采取救死扶伤的关怀行为[9]。

4 从治疗性护患关系角度谈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与构建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不仅依靠优质的治疗服务,还有赖于护患彼此在情感上的支持和人格上的尊重”[10]。相关调查显示,护士愿意将护患关系定位为朋友般的照护关系,即渴望在单纯的服务关系之余能得到患者似朋友般的理解和尊重,患者则更愿意将其定位为亲人关系[11],并坦言希望通过护士亲人般的关怀和关注去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体恤以及感觉上的舒适[12]。由此看出,护患双方在定位护患关系时都将“情感”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尤其是患者,将其定位为更为亲密的亲人关系。然而,这种对情感需求亲密程度的不同也很可能为护患关系的不和谐埋下隐患。

而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理论对于如何定位和构建良性护患关系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三种理论模型均将其定位为“照护互动”关系,尤其是Muetzel模型明确指出,要体现护理工作的客观性与专业性,就要将其与一般的社交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关系区别开来[8]。“家庭系统理论”对此提出了“界限”和“适度帮助”的概念,要求护患关系建立过程中既不要过度亲密,也不要对交往界限过于苛刻,既不要全全亲力而为,也不要帮助不够,否则就会犯侵犯隐私或情感冷漠的极端,亦或是导致过度依赖或缺乏自主性的弊端[7]。然而,从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内涵可以看出,保持客观性并不意味着情感的封闭,而是要像“交互主体性互动模型”所提倡的那样“以治疗性交谈为前提,以关怀为核心”[9],即在鼓励护患双方发表见解和探讨问题的基础上,透过同情关怀的德性态度,发挥诠释感受性的能力,去感受患者在具体情境中的利益,进而保障患者高质量康复过程和高效率康复结果的完成,促进护理工作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也就是说良性护患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互动、共赢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关怀”并非出于法律的强制或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而是“基于人在遭遇他人病痛之时自然产生的不忍之心,是人性本质的情感性回应”[9],也唯有此才能促进患者更快地建立起对护士的信任,便于其心声的袒露。另外,鼓励患者勇于发表见解和探讨问题也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在此过程中增进护士与患者对彼此的了解和对彼此所处情境的感受,并在促进疾病治疗和康复方面达成策略上的共识。对此,护士需要探究的可能是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实施个性化的人性照护;而患者需要的则是多一些对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质的了解,而这一点就有赖于新闻媒体、图书文献等社会媒介在宣传力度上予以加强,比如说艺术作品《心术》给予公众反思良性护患关系构建的正面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综上所述,治疗性护患关系理念是关乎护理工作内涵和职业价值的重要理念,其从人文学角度剖析了护理工作的意义,为良性护患关系的定位和构建指引了方向。建议护患双方以此为依据,明确角色要求,履行好角色职责,为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环境,更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拓展可行的、具有前景的方向。

[1] Brown W C.Developing community in care homes through a relationship-centred approach[J].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2009,17(2):177-186.

[2] Gastmans C.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nursing:a philosophical-ethical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Hildegard E.Peplau[J].J Adv Nurs,1998,28(6):1312-1319.

[3] Milton C L.Boundaries: ethical implications for what it means to be therapeutic in the nurse-person relationship[J].Nurs Sci Q,2008,21(1):18-21.

[4] Barnsteiner J H,Gillis-Donovan J.Being related and separate:a standard for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1990,15(4):223-228.

[5] Moyle W.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a dichotomy of expectations[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03,12(2):103-109.

[6] 黄玮, 张祖仪, 李田, 等. 我国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11):61-63.

[7] Bowen M.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M].New York:Jacob Aronson,1978.

[8] Muetzel P A.Nursing as therapy[M].New York: Springer US,1991:192-210.

[9] Lin Y T.Therapeutic discourse:on the intersubjectiv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J].Hu Li Za Zhi,2008,55(1):14-19.

[10] 官锐园.临床护士对护患关系的看法及伦理决策、情感反应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64-165.

[11] 牛红艳,刘纬华,常玉兰,等.护士与患者对护患关系认知差异的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5):4445-4448.

[12]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 住院病人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R471

B

1001-9510(2016)05-0396-03

2016-08-30)

范燕燕,E-mail:y51617@126.com

猜你喜欢

护患良性关怀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