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脊髓灰质炎歼灭战
2016-12-17杨玉慧
杨玉慧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于每年的12月15日设立了世界强化免疫日。由于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已经有有效的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等原因,脊髓灰质炎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取常规免疫、群众运动、监测、扫荡式接种等四大策略消灭脊髓灰质炎。
说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可要说小儿麻痹症,估计大家多少都会有所了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吃出来的病。
很多人都知道,小儿麻痹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是腿脚不利索,这是因为脊灰病毒是一种神经病毒,主要侵犯的就是中枢神经的运动神经细胞。可是,这个神经病毒的传播途径,却是消化道。脊灰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是传染源。有的携带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显性感染),有的携带者则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隐性感染),但是这两种人的粪便都含有脊灰病毒。所以,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带有病毒的粪便会污染水源、土壤、空气、食物等等,一旦进入到免疫力低下的人体内,便会“安营扎寨”,人就此感染脊灰病毒。
感染脊灰病毒的发病初期,跟感冒比较像,先是有发热、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进而再次发热,出现肌肉疼痛、僵硬等颈背部肌肉的神经症状,5~ 10天以后,发热继续进行,下肢开始瘫痪。
一般来说,脊灰病毒最容易侵犯的是1~ 6岁的儿童,但是全球最著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却是在39岁罹患此病。据说,他是因为一次游泳后,被感染上了该病毒,从此便与轮椅相伴。这就是美国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正是因为罗斯福总统有着如此痛苦的“亲身体验”,1938年他主持建立了美国小儿麻痹症基金会,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救治脊灰患者,再就是促进疫苗的研制。
在基金会的扶持下,1952年,Jonas Salk医生研制出第一个成功的脊灰疫苗。这位医生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竟然使用了“人体实验”,他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疫苗接种,结果发现体内都出现了相应的抗体,而且没有一人患病。随即,该疫苗在全美普及。从1953年到1957年,全国报告的病例数由35 000例降到5 300例。
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脊灰疫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使得全球范围内消灭小儿麻痹成为可能。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世界强化免疫日,目标就是到2000年彻底根除该病。我国也在2000年确定境内无“脊髓灰质炎”。但是直至2012年,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依然有脊灰的报道。可见,虽然我国已经消灭小儿麻痹症十余年,但是却依然会因为邻国而面临着威胁。
将一种病毒在这个地球上彻底消灭,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曾经肆虐全球,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当地的印第安人,在随后的100多年里,印第安人口从3 000万降至100万,这一事件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在我国最早的天花记载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由印度传入,对中华子孙造成严重威胁。即便皇家贵族也难以幸免天花的荼毒,仅清朝,就有四位皇帝曾患天花,其中顺治、同治两位皇帝因此丧命。
传说唐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根据“以毒攻毒”的原理,在天花患者的疱疮中提取脓汁,敷在正常人的皮肤上以预防天花。如果这是真的,则说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疫苗接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国有确凿记载的预防天花的办法,在明朝隆庆年间,被称为“鼻苗法”, 就是把天花痊愈者皮肤上的痘痂取下来,制成干粉,然后吹入健康人的鼻腔中,可以有效地防治天花,被后人誉为“首次大规模人工免疫”。
总之,人类与天花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一例天花病人在1976年被治愈,其后几年并未发现新增病例。于是,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骄傲地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
同样,对于消灭脊灰而言,最有力的武器依旧是疫苗。疫苗的接种有着严格的规范。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我国有两种脊灰疫苗:一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简称“活疫苗”或者OPV),这是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疫苗形式为“糖丸”或者“滴剂”,服用方式为口服。第二类疫苗为脊灰灭活疫苗(简称“死疫苗”或者IPV),注射用,目前属于进口药,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接种。
应该说,两种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服用活疫苗导致发病的几率为1/52 000,而死疫苗则不会导致发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疫苗IPV要比活疫苗OPV更高级。但是由于OPV是第一类疫苗,属于国家“强化疫苗”,所以我们下文所述均针对OPV。实际上,我国确实有更多的家长会选择OPV,分别在宝宝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时服用,第1~3次时间间隔28天以上。4岁之前如果没有完成3次疫苗服用,应该补服;4岁之后如果没有完成4次疫苗服用,也应该补服。
每位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父母都会收到一份“接种证”和“接种记录表”,原则上来说,我国所有的婴幼儿都要进行接种免疫。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下列四类婴幼儿,可以不必按照以上时间表来服用疫苗:
1.HIV儿:如果母亲患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应该给宝宝进行HIV检测,如果呈阳性,则不必服用OPV。
2.病儿:婴幼儿在疾病的状态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延缓接种。
3.过敏儿:“OPV糖丸”除了含有有效的疫苗,还有奶粉、氯化镁等辅料,所以在初次服用的时候,一定要跟医生说清楚孩子的过敏史,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早产儿和轻体重儿:这样的宝宝容易免疫力低下,而“糖丸”的本质是含有微量的病毒毒性,不小心就会把“接种”变成“感染”。
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去医院服用呢?把药丸领回家,按期服用不行吗?答案是不建议这么做!
因为“糖丸”是有活性的,需要在-20℃或者2~8℃避光保存,如果保存不当,会影响免疫效果。而且在接种点服用药丸以后,多休息一会儿(一般建议逗留30分钟),观察宝宝有没有不良反应,确保安全以后再离开。糖丸是典型的怕热不怕冷,为了保证其活性,要用37℃以下的水服用。由于前3次接种是在半岁之内,多数宝宝都是纯母乳喂养的状态,而母乳中可能含有抗体,所以建议哺乳2小时后再去接种; 接种半小时以后再哺乳。
从20世纪60年代的每年20 000多例患者,到1994年最后一例本土发现的病例,到2000年宣布我国无脊灰。可以看到,实行“强化免疫”以来,我国人民与小儿麻痹症的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充分证明了脊灰是一种可以通过免疫完全根除的传染病,希望全球无脊灰的那一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