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研究

2016-12-17曹志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职教贵州中职

曹志峰

摘要:贵州实施的教育“9+3”计划是西部欠发达省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本土化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贵州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科学决策,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贵州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贵州经济的单一结构,对于统筹贵州城乡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贵州;中职教育;“9+3”计划;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106-05

自古及今,凡是有大智慧、大智谋的国家元首都会在公民教育上苦下一番功夫。因为他们知道教育始终是助推国家综合实力向前发展的隐形利器。特别是当人类告别了“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的时代。知识的巨大威力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日益明显的体现。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鸦片战争爆发,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西方世界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超过了人类过去时代所有社会财富的总和。这即是邓小平同志所言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好明证。21世纪注定是一个知识创新、人才主导的世纪,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未来。

一、中职教育的起点

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引领下,贵州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基础教育的改革方案,努力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问题上,展开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扫盲专项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渴望与日俱增,这种趋势日益成为制约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障碍。正如贵州教育厅邹联克副厅长所言:“贵州教育先天不足,后天缺乏营养,其中尤以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低、高中资源不足为‘短腿……成了我省教育发展的最大软肋、国民素质提升的最大瓶颈。”但是,笔者认为长期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还存在一个教育结构不合理的掣肘,这主要表现为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去向问题。

按照传统文化的观念,读书被赋予了更多的功利价值和目的。一部《范进中举》道尽了传统文人的内心思想。因此,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进入高中上大学似乎成了一般学生和家长认为读书的唯一出路。他们认为只有上高中才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康庄大道,而视中职教育为旁门左道。笔者以为形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以上所提文化观念的问题之外,还存在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中职教育自身的基础建设和学科特点上。受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成了制约贵州教育发展的瓶颈。历年来,为了紧追东部教育的发展步伐,贵州加大了对高中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导致了有限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中职教育发展基础薄弱,积重难返。许多校舍、宿舍等学生必备的基础设施,还是20世纪90年代留下来的老旧设施,难免给人留下一种暮气沉沉,跟不上现代化节奏的落后印象。另一个因素是传统文化在作祟。孟子曾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大意就是说这个世界存在两种人,一种人靠脑力吃饭,另一种人靠体力吃饭;靠脑力吃饭的人统治靠体力吃饭的人;反过来,靠体力吃饭的人将要受靠脑力吃饭的人的统治。这种说法言下之意存在一个拔高前者贬低后者的意思。正是这种“重道轻技”的文化思想,导致国人观念中缺乏一种工匠精神,许多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

(二)中职教育的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过去,国家、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中职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声誉较低、招生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许多理论基础扎实,有实力、有朝气的大学毕业生和骨干教师都对中职教育望而却步,好的教师不敢来,差的教师来不了,这就造成了中职教育不仅存在招生困难,教师人才引进更困难的发展窘境。因此,长期以来,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组成相当复杂,这无形中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中职教育的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

在贵州的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将“读高中、上大学”当做人生进阶的光明坦途,而将中职教育贬斥为不归之路。“与其三年之后去打工,不如现在就去打工;不仅节约三年时间,更可以多赚三年的钱”,这是乡村观念中普遍存在的如意算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无法苛责小农意识的淳朴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他们的生活境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怀有一技之长出去打工要比没有一技之长好得多,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刚从遵义职校毕业的学生唐中良说:“我学的是无线电子技术,毕业之后就进了学校旁边的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工作的内容在学校里基本上都学过了,由于上手快,毕业两三年收入已经达到七、八千了”。由此可见,商家从来不缺用工人员,他缺少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家长和学生了解中职教育的含义和价值,切实帮助他们处理好、解决好职业教育与技能就业之间的关系。

总之,笔者认为除了自身的文化因素外,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不够、师资建设不完备、就业思路不明确三个问题是当今困扰贵州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完善机制、勇于创新,以积极进取的阳光姿态融入到赵克志书记提出的“百校大战”中去,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所形成的有利局面,鼓励贵州教育实现后发赶超,实现中职教育的职能转变,帮助广大农村家庭实现脱贫致富的生活目标。

二、中职教育的发展新思路:项目驱动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中国正在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东、中、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成为时下国家关注的重点。地处西部高原、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东部发达省份的滨海贸易之路,但是贵州也有自身的区位优势。比如劳动力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国家政策倾斜等都是我们抓住时机、扩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便利东风和沿海地区经济转型时期所形成的转产局面,一大批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望在西部省区重新选址扎根。如何吸引大型企业落户贵州成了我省高层关注的重点。为了配合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贵州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实际状况强力推出教育“9+3”计划。这是一项旨在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落户贵州、服务贵州、造福贵州的中长期职业教育规划。endprint

(一)贵州省教育“9+3”计划的概况

“9”顾名思义,表示的是九年义务教育;“3”表示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教育“9+3”计划综合起来的意思即是主张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进行三年的中等职业技能培训学习,以便使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农村留守群体在获得一技之长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对接。这是贵州决策层针对本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实状况做出的科学决策,也是贵州赶在2020年与全国其他省区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战略部署。因此,该项目一经出台便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省政府新年伊始的一号文件下发各地分管职能部门。由此可见,贵州“穷省可以办大教育,穷省必须办好大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二)贵州省教育“9+3”计划的具体举措

为了进一步将教育“9+3”计划落到实处,在省委书记、省长的亲自带领下,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对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反映热烈,成立了以行政首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地方各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保障教育“9+3”计划在各市、县、乡镇辖区的顺利实施。一时间,上到省委,下到乡镇,形成上下联动、重点抓落实的长效保障机制,为教育“9+3”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从大的方面来看,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力推“9+3”计划的实施。

首先,在政策上,根据省委书记赵克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困难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讲话精神,贵州确立了再苦再累、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办教育的坚定信念和奋斗决心。为此,省政府与州(市)政府、州(市)政府与县政府、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甚至乡镇政府与地方各村寨支书都签订了教育“9+3”计划“双线”责任书,将责任进一步分化落实到具体的单个人身上,以便工作更好地展开,坚决杜绝出现消极怠工、责任推脱等不良风气。例如,六盘水市为此成立了市委督查室,定期或者不定期跟踪督查目标责任人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的单位或个人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9+3”计划在辖区范围内的展开;铜仁市充分发挥“多双眼睛多份力”的创新思维,利用舆论宣传工具以办周报的形式将教育“9+3”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突出问题及时刊登在报纸上,以便群策群力更好的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他各市县也推出了自己不同的中职教育发展对策,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资金投入上,全省各地区行政职能部门除了在政策上向中职教育倾斜外,更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为中职教育募集发展资金。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办教育,缺少资金是不行的。因为“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保证,要谋求教育的发展,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予以支持”。[1]因此,贵阳市建立了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双效投入机制,并且利用政策优势主动为中职教育寻求项目贷款,解决了“办教育,资金难”的首要问题。无独有偶,毕节市在压缩市局行政办公经费8%的基础上,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多个亿扶持双山职教城的建设,并已初步取得成效,为毕节地区进一步实现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的转化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此外,黔东南、安顺、遵义、六盘水和铜仁等各自治州专区也都拨付了金额不等的专项资金扶持教育“9+3”计划,形成了全省同心协力办教育,社会一心一意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再次,在舆论宣传上,贵州除了利用常规的公众社交平台(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展板、标语等)进行教育宣传外,更是鼓励各市(州)、县(区)、乡根据各自不同的风土人情特点创造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方式,提高教育“9+3”计划在农村基层知名度。只有更多的农村家长和学生理解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片苦心之后,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参与到这项计划中来。为此,黔东南州台江县将传统苗族文化节日与宣传教育“9+3”计划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艺活动,使广大苗族学生家长在参与民俗活动的乐趣中进一步了解了贵州中等职业教育的中长期远景规划,为教育“9+3”计划进一步在民族聚居区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此外,安顺市普定县的民间艺人姚华将教育“9+3”计划编成顺口溜:“上级领导眼光高,实施教育‘9+3;读职中不交费,还有生活补助费;要致富,普定职中找出路。”唱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有力推动了高层决策在地方乡镇的实施。正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舆论宣传媒介的多样化展开,使得落实教育“9+3”计划在全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突破性进展少不了各级宣传部门的筚路蓝缕之功。

三、贵州省教育“9+3”计划的几点启示

经过将近三年的壮大发展,贵州教育“9+3”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例如,我们先后建成了清镇职教城和毕节职教城两个大规模的职校办学基地。2013年底,全省建成中职学校236所,在校学生60.7万人,远远超过了2005年中职教育20万人的办学规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师资建设方面,贵州中职教育秉承教育厅“招(招录)、聘(聘用)、转(转型)、合(整合)”的教师用人思想,将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工程技术人员、经验技师甚至是民间的能工巧匠集中整合编入中职教师序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层次,形成了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有贵州地域风格特色的教育启示。

(一)“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成为贵州中职教育发展的典型模式

根据中职教育的学科特点以及贵州常年对外输出劳动力资源的现实状况,将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直接建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不仅满足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更使大批农村父母再也不用离乡背井到远离亲人朋友的千里之外去过生活。贵州适时推出“产业园区+标准厂房”的招商模式,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的优厚待遇,一时间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落户贵州,其中不乏像阿里巴巴、西门子公司这样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公司。这一方面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对劳动力输入省区造成的人口压力和治安压力;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遗留下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endprint

但是,人口优势并不是人力资源优势,企业需要的是人才而非人口。因此,贵州强力贯彻执行中央“两基”攻坚战略任务,在“初中不毕业,打工去不得”等标语的教育感化下,我们顺利完成贵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扫盲”工作。如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进一步适应企业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贵州结合实际重点推出教育“9+3”计划,它一方面是保障“两基”工作的进一步升华;另一方面也是贵州面对工业强省等新经济形势下的科学决策,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有担当的新型职业技术人才。

因此,“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经典教育模式不仅将产、学、研三位一体综合起来了,更是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用工需求,创造了企业与学生的双赢局面,也将有望把地区经济带入一个良性互动循环的发展新高度。

(二)“百校大战”经验是西部欠发达省区办中职教育的有效组织方式

贵州“从‘两基攻坚提前实现的‘两基精神,到8个多月建成贵州师范学院的‘师院速度、8个多月入驻办学的‘贵财速度,到两年建成‘花溪大学城、一年部分建成‘清镇职教城,这些‘超越过去、超越西部、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教育速度”,打破了经济制约教育的历史魔咒。从这一个一个的“不可能”中,贵州教育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更是把“可能”变为了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这说明借鉴“百团大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完全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省区的中职教育发展,我们先后建成的清镇职教城、毕节双山职教城、黔西南州洒金职教城等大型职教城都是“百校大战”项目下的丰硕成果,它们将在日后的贵州经济社会转型中发挥巨大产业效能。

(三)中职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虽然教育“9+3”计划在贵州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地区更是通过压缩行政办公经费的办法来扶持中职教育,但是,中职教育不能靠其他平行机关的常年“输血”来获取发展机会,我们要在别人“输血”的过程中学会自我“造血”,彻底解决中职教育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这里可以“借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做法,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使中等职业教育能够获得稳定的经费来源”[2],这才是贵州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稳定保障。

随着各职教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国内外知名企业进一步迁徙落户,职教城将在贵州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怀揣梦想的山区孩子也将因为职教城的建设而看到希望,因为职教城犹如贵州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它将照亮那些拥有梦想而又不断追寻的孩子的前路。概而言之,贵州教育“9+3”计划的实施不仅是一项促进贵州中职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更是一项扭转区域经济发展、鼓励贵州经济腾飞的伟大决策。它的顺利实施必将造福于贵州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科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赵永辉,高金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9(2).

(责任编辑:陈向阳)

Abstract: The “9+3” educational plan implemented in Guizhou is the need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localize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western China. It is also a scientific policy decision to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estern China. Its implementa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Guizhou and changing its single economy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coordinating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and narrowing the soci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Key words: Gui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9+3” plan; project driven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教贵州中职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