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紫金山土司及眷属墓志铭书法考略
2016-12-17梁厚能
■梁厚能
老司城紫金山土司及眷属墓志铭书法考略
■梁厚能
老司城紫金山土司墓葬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墓地陆续出土的土司及其眷属的墓志铭,是研究老司城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本文试图从书法研究的视角,对墓志铭进行探讨。
一、老司城紫金山墓志铭出土情况
从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南楚王马殷接纳江西吉安人彭瑊入楚,并让其担任溪州刺史起,到清雍正六年(1728),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清廷实行改土归流,永顺彭氏土司政权延续了818年,历经28代35任土司。[1]其中,自南宋绍兴五年(1135),土司彭福石宠将司治由会溪坪迁入老司城,至清雍正六年(1724)土司彭肇槐将司治迁往颗砂,在这589年间,老司城一直是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近600年的漫长岁月里,彭氏共经历了23任土司,积淀了丰富的墓葬文化。据文物部门调查,老司城土司时期的墓地,共有20多处、109座,[2]分布在老司城周围的群山谷地之中。目前,文物部门仅対紫金山、莲花座、八通湖、义渡田、星基包等五处墓地作了局部发掘。
紫金山墓地,位于老司城东南寿德山半山腰的雅草坪,是老司城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土司墓地。紫金山,一些公开出版物中也叫紫禁山、紫荆山。这些名称古籍无记载,墓志铭中也只出现“雅草坪”的地名。
彭世麒清房向氏墓志铭
老司城紫金山出土土司及其眷属墓志铭一览表
据笔者推测,可能是改土归流后民间演化过来的。因为,明朝前期定都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合葬于南京紫金山明孝陵,故紫金山就有皇室墓地的意味。在湘西的民间,老百姓认为土司就是“土皇帝”,他们的墓地就是“皇陵”,当然就叫紫金山了。至于紫禁山、紫荆山,我想应是因与“紫金山”读音相近,著书者的误记罢了。
据《永顺宣慰使历代稽勋录》《彭氏源流族谱》记载,从明洪武二年(1369)第十五代土司彭万潜开始,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二十七代土司彭永年止,历时228年,先后有彭万潜、彭天宝、彭源、彭仲、彭世雄、彭显英、彭世麒、彭明辅、彭宗舜、彭元锦、彭廷机、彭翼南、彭永年等13位土司在此埋葬(其中彭翼南、彭永年,先葬聚龙湖,后迁葬于此)。[3]自1987年至2012年,文物部门先后四次对墓地进行发掘清理,共发现土司及其眷属墓志铭9方,志盖5方,其中土司墓志铭3方,土司妻妾墓志铭5方,土司儿子1方。另外,在墓地还出土“明故盛房孺人彭氏之墓”“明故淑人信房冉氏之墓”“明故淑人兰房覃氏之墓”等3方土司夫人墓碑。现墓志铭均保存于老司城博物馆。
二、墓志铭与志主简况
1.《敕进阶昭毅将军思斋彭侯故室淑人向氏墓志铭》
1995年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有志盖。碑石为赭色砂岩,长方形,高70厘米,长77.5厘米,厚11厘米。志盖阴刻篆字为“敕进阶昭毅将军思斋彭侯故室淑人向氏墓志铭”。志文共44行,1791字,阴刻楷书。志文记载,志主为向显英,腊惹洞长官向源长女,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享年29岁,次年下葬。向氏15岁嫁于土司彭世麒,生两男两女,长子彭明辅袭宣慰之职。志文还记载彭世麒诸多情况。志文记载,由工部尚书周惠畴撰文,广西按察司佥事熊祥书丹,刑部郎中文澍篆盖,江夏刘凤仪镌刻。
2.《故正斋次室淑人向氏墓志铭》
1998年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为砂岩,方形,高51.5厘米,长52厘米,厚8厘米。志文20行,凡444字,阴刻楷书。该志镌刻于明正德二年(1507),志文首行题“故正斋次室淑人向氏墓志铭”。据记载,志主向捘契,为桑植安抚使向宽次女,生于明天顺五年(1461),卒于明正德二年(1507),享年49岁。向氏13岁归宣慰使彭显英次室,因“凡使事圆中机活”,深得土司宠爱。彭显英去世后,向氏“静居一室,寡谈接,无故不越阁”,孀居18年。生2女,长女兰洁嫁保靖宣慰使彭文焕,次女娥娇嫁腊惹洞长官向祖胜。墓志铭为“辰阳笔山黄廷兰题”。
3.《诰封明故太淑人彭母墓志铭》
1987年10月,湘西州、永顺县文物工作者龙金沙等在老司城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灰色砂岩,已断成两截,高80厘米,宽78厘米,厚6厘米。[4]碑额阴刻篆字“诰封明故太淑人彭母墓志铭”。志文48行,1797字,阴刻楷书。据志文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志主彭氏之子彭世麒请铭。志主彭氏为两江口长官司长官彭武次女,生于明天顺二年(1458),卒于明嘉靖元年(1522),享年65岁。彭氏17岁嫁永顺土司彭显英。生二子,长子彭世麒,袭永顺宣慰,次子彭世麟。铭文还记载永顺土司彭世雄、彭瑄、彭显英、彭世麒、彭明辅、彭宗舜及家人及其与周边土司的婚姻关系,信息量很大,是研究永顺土司世系及姻亲关系的珍贵史料。铭文由兵部尚书陈金撰文、鲁铎礼部右侍郎书丹、工部右侍郎童瑞篆额。清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七十五》载,陈金(1446-1529),[5]字汝砺,应城人,徙武昌(今湖北武昌)。明成化八年进士,授婺源知县,升南京御史。明正德初,官至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以平苗民起事之功,正德三年十月迁南京户部尚书,次年冬进左都御史。曾镇压江西、福建等地农民起义、进剿府江王公珣起义。清嘉靖七年有疾,次年卒于家,享年83岁。
4.《仁房夫人墓志铭》
1998年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老司城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为浅黄色砂岩,高52.5厘米,宽46.5厘米,厚8厘米。志文28行,527字,阴刻楷书,字迹漫漶。铭文记载,彭氏为两江口长官彭胜祖次女,生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享年52岁。13岁嫁土司彭世麒,嫡室,号仁房,明弘治十三年(1500)诰封夫人。志文为翰林院国史修编鲁铎撰,镌字匠为皮会武、添福。
5.《三公子彭明臣墓志铭》
彭显英次室向氏墓志铭
彭显英夫人彭氏墓志铭
2012年5月出土于老司城紫金山右侧支脉山嘴处。碑为青砖制作,方形,边长31.5厘米,厚5.5厘米。志文27行,前后部分缺损,可识478字,阴刻楷书。三公子,字伯忠,别号心谷,即土司彭世麒的三儿子,其嫡兄彭明辅袭任宣慰使。志主生于明弘治十年(1497),卒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仅31岁。志文为翰林院国史修编鲁铎撰,镌字匠为皮会武、添福。
6.《明故彭淑人刘氏墓志铭》
1998年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老司城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为青灰色砂岩,高29厘米,长53.5厘米,厚8.5厘米。志文33行,570字,阴刻楷书。志主刘氏,生于明成化八年(1472),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享年60岁。23岁嫁土司彭世麒,生一儿两女。志文为刑部主事王世隆撰。
7.《明故永顺宣慰使彭思斋墓志铭》
201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彭世麒墓室时出土。碑石为赭色砂岩,高64厘米,长99厘米,厚8厘米。有志盖,阴刻楷书“明故龙虎将军上护军彭公讳世麒字天祥之志”,志文35行,756字,阴刻楷书。墓志铭为志主彭世麒之子彭明辅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所立。碑文记载了彭世麒的生平、功名、兄弟及子女情况。志文为广东道监察御史唐愈贤撰,皮会武镌刻。
志主彭世麒,为土司彭显英之子,字天祥,别号思斋。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享年55岁。彭世麒在位26年,是一位年少即有作为文武双全的土司。志文记载,他弘治五年(1492年)袭父职,15岁调征施州银山岭,17岁调征贵州都匀。此后“用兵本省武靖、镇筸,广西思恩、湖河川陕等处,所至咸克捷有功,屡荷朝廷恩宠。”在武宗时,“采大木约四百余,遣使进献”,从而受到皇帝奖赏。彭世麒喜欢舞文弄墨,颇具文人情怀。他撰写了《永顺宣慰司志》《永顺司宗图》,修建世忠堂、颗砂别墅,经常邀约文人纵情山水,挥毫泼墨,现在老司城灵溪河沿岸仍留存他的12处摩崖石刻,大多为记游。如在老司城谢甫上游200米处灵溪河西岸,刻有“余思斋暇时常侍老母同眷属游景,因酣趣以记之。”[6]远在千里之外的桂林七星岩,也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题刻“钦差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昭勇将军彭世麒……同游者京官徐敬、指挥赵螳。”[7]
8.《明故怀远将军永顺宣慰司宣慰使忠轩彭君墓志铭》
1995年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老司城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为浅黄色砂岩,高60.5厘米,宽62厘米,厚8厘米。有志盖,正中竖刻楷书“诰封怀远将军彭君讳宗舜字子孝号忠轩之墓”,志文33行,1001字,阴刻楷书。
志文记载志主彭宗舜祖上发迹史,明初彭氏“以境土归降。高皇(朱元璋)喜之,升其地为宣慰使司,子孙世袭宣慰使,秩正三品。故彭氏之世,宣慰始此。”其祖父彭世麒,父亲为彭明辅,母亲向氏。生于正德七年(1512),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享年33岁。年少即与父在王阳明帐下,征讨田州叛乱。深得王赏识,临别以诗相赠:“爱尔彭宗舜,少年多战功。从亲心以孝,报国意弥忠。”嘉靖八年(1529)袭职后,多次征战立功,献大木二十章,进秩一阶,赐飞鱼服一袭。配彭氏,为保靖宣慰使彭九霄长女,生三子一女。彭宗舜死后,长子彭翼云(应为翼南)袭位,但因年幼,由其祖父彭明辅代政。志文为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王世隆撰。
彭世麒仁房夫人墓志铭
三公子彭明臣墓志铭
9.《皇明诰封昭毅将军授云南右布政使湖广永顺宣慰彭侯墓志铭》
1998年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老司城紫金山清理土司墓地时发现。碑石为青灰色砂岩,高70厘米,长92厘米,厚6.5厘米。有志盖,正中竖刻楷书“诰封昭毅将军升云南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铭”。碑额横刻篆书“福荫后裔,亿万斯年”8字,志文42行,1706字,阴刻楷书。据志文记载,明庆隆二年(1568)葬聚龙湖(即今永顺县石堤镇牌楼村),而现墓室及墓志铭又在老司城紫金山发现,说明是后来迁葬的。
志主彭翼南,是永顺彭氏历代土司功勋最卓著的一位,是明史列传的抗倭民族英雄。关于彭翼南名字的来历,志文专门记载:“侯名翼南,冠之岁,大魁罗念庵字靖卿,勉其翊靖南服也,复号曰北江,因其彭氏世居地也。”志文借先师王阳明之口引出永顺彭氏“贵盛而悠远”的原因,是因具备“敏而勤,富而义,贵而礼,严而和,入而孝,出而忠”等“六德”。在尽忠方面,志文首先说:“嘉靖乙卯丙辰,倭寇祸我东南极惨。侯以弱冠膺,提兵两千定之,吴越闽广至今蒙其福。”后又具体介绍,彭翼南19岁即位,次年东征平倭,在平旺驿、王江泾、秋母亭、陆泾坝、胥口大战中,身先士卒,大获全胜,致使徐海授首,倭患灭迹,东南安宁。《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土司》称“东南战功第一”。此后,又多次立战功,“抚管镇筸叛苗,十余年不复出没。征剿支罗土寇,黄中率服归降。除施散之暴侵,拯川湖之水火。”《明史》载,嘉靖三十七年,朝廷修建庙宇,彭翼南率众进山采取合式楠木枋两千七百余根解运,同时又贡大楠木六十余根进献。志文对此记载道:“大施财木以修黉梵,自备资粮采进大木,助建朝廷,直拟万金。”其在位13年,膺钦奖宠锡5次,部院旌奖30次,因此进昭毅武阶,升云南布政使。志文后述其妻妾子女情况,共娶彭、冉、向、彭四房,生五男四女。彭翼南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隆庆元年(1567),享年32岁。其正嫡彭氏在老司城雅草坪立“子孙永享”牌坊纪念,现牌坊仍存。志文为吏部尚书徐阶撰。
彭世麒故室刘氏墓志铭
三、墓志铭书法作者与书法特点
1.墓志铭的书法作者
在墓志正文、志盖中注明书法作者的有两方,正文书丹者为熊祥、鲁铎,篆盖者为文澍、童瑞。另7方墓志铭落款,均只有“撰”者或者“题”姓名,没有书丹与篆盖者姓名。鲁铎在彭显英夫人彭氏墓志铭中是“书丹”,而在彭世麒仁房夫人墓志铭中只是“撰”了,而又没有其他书丹者。由此,笔者认为,在落款中只注明“撰”或者“题”时,那么该墓志铭撰文、书丹、篆盖(如果有盖)应为同一人,即“撰”者。那么,由此可以认定这9方墓志铭、5方志盖的书法作者为熊祥、文澍、黄廷兰、鲁铎、童瑞、王世隆、唐愈贤、徐阶等8人。
2.墓志铭书法作者生平考略
熊祥彭世麒清房夫人墓志铭书丹者,为明朝贵州偏桥长官司(今施秉)人。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举人。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7)进士。累官奉正大夫、广西按察司佥事、刑部山西员外,廉明有声,《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文澍彭世麒清房夫人墓志铭书篆盖者,字汝霖,号橘庵,湖南桃源县杜青村(今木塘垸乡)人,明天顺元年以军籍中云南乡试,成化二年登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郎中,出补四川重庆府。其与明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之父王华为同榜进士。1506年,王阳明贬贵阳龙场驿丞时,路过桃源,曾专程拜访文澍,两人在一起谈文作诗,“三夕而不辍,旬有五日而未能去”。文澍死后,王阳明亲自为其撰写《文橘庵墓志铭》。著有《桃源赋》《武陵志后序》。[8]
黄廷兰彭显英次室向氏墓志铭书丹者,为辰阳人士,生卒年不详。据鲁卫东《永顺土司金石录》载:永顺长官乡野竹黄家垅黄氏谱载:“17世,景贤,文科三子,娶钟氏,续娶龚氏,生一子廷兰。于明正德年间迁湖南辰州府沅陵县白水溪和长官野竹。”[9]此记载,人名、时间、籍贯等与书丹者相符,笔者认为应是同一人。
鲁铎(1461-1527)彭显英夫人彭氏、彭世麒仁房夫人、彭世麒三儿子等三方墓志铭书丹者。《明史·列传第五十一》载,字振之,景陵(今湖北天门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高第,授翰林院庶吉士,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太子少师李东阳爱其才,任编修,预修《孝宗实录》。正德五年,奉命出使安南,赐一品服以行。次年,迁任国子监司业,旋又提升为南京祭酒,不久改调北京。后以病辞官。著有《戒菴文集》《鲁文恪公文集》。[10]
童瑞彭显英夫人彭氏墓志铭篆盖者。四川犍为人,明弘治庚戌进士,历任嘉议大夫、河南左布政使、顺天府尹、工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书,嘉靖七年(1528)致仕。
王世隆土司彭世麒及故室刘氏墓志铭书丹者。王世隆为嘉靖五年丙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6名进士出身,历任北京刑部主事、中宪大夫、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等职。从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任上告退归隐,在沅陵二酉山建妙华书院,开荒课徒。礼、兵、吏三部尚书、教育家谌若水有感于此,专门为书院撰文,差人送到二酉山上。王世隆装裱悬挂于正堂,成为书院的堂铭。《沅陵县志·人物·沅陵县旧志人物选录》对其有记载,曰:“归里后,倡建妙华书院,日集诸生讲学数年不怠。”[11]
土司彭世麒墓志铭
唐愈贤土司彭世麒墓志铭书丹者。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及第,曾追随王阳明学习“致良知”学说,后入仕途,先后做过海宁知县、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沅陵县志·人物·沅陵县旧志人物选录》载曰:唐愈贤“因弹劾当朝宰相严嵩,直声震天下。其政见与时不合,乞归,居家与门生讲学,终日不倦。”[12]
徐阶(1503-1583)土司彭翼南墓志铭书丹者。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二年(1523)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内阁首辅。万历十一年(1583),徐阶病卒,享年80岁,赠太师,谥号文贞。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13]
3.墓志铭书法特点
从书体来看,除了3方志盖、1个碑额为篆书外,其余均为楷书,志盖为中楷,正文均为小楷。从版式来看,碑版基本呈正方形,边长31.5厘米至99厘米,没有超过1米的,相当于我们现在书法创作中的斗方。文字每块最少478字,最多1797字,平均1012字,每字2厘米。要在这么狭小的碑版上写这么多文字,小楷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墓志铭都没有打界格,但书写时都十分严整,横有行,竖有列,一般行距大于字距。从书法风格来看,墓志铭是一种实用文体,主要为了记载死者姓名、籍贯、生平事略,其书法属于实用书法范畴。实用书法虽强调的是实用性,但其艺术性依然存在。比如王羲之的很多信札,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法书。
笔者将这9方墓志铭的书法风格分为两类,第一类严整精美,有彭翼南墓志铭、彭宗舜墓志铭、彭世麒墓志铭、彭世麒清房夫人墓志铭、彭显英夫人墓志铭等5方,志主地位显赫。这类墓志铭书法给人的感觉是“精美”二字。精,就是精致、精微;美,就是和美、秀美。这些墓志铭书法,从排版布局到结字运笔,严守楷法,无不用笔精严,点画精到,结体端庄,精细入微,一丝不苟,按乡里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像印版印刷的一样”,体现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风貌。第二类质朴拙美,为彭显英次室向氏墓志铭、彭世麒故室刘氏墓志铭、彭世麒仁房夫人墓志铭、彭明臣墓志铭等4方。这类墓志铭书法特点是,结体大小错落,部分字的重心左右摇摆,显现“憨态”;笔法方圆兼施,古拙随意,出现行书笔意;在布白上,字距拉大,萧散自然,有明显抒发个人情感的意味。此类风格,以彭显英次室向氏墓志铭为最,彭世麒故室刘氏墓志铭次之。
4.墓志铭呈显两种书法特点的时代背景分析
纵观明代书法史,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第二阶段为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第三阶段为明晚期,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追求大尺幅,注重视觉效果,满纸烟云,以丑为美。
从9方墓志铭刻制时间来看,最早为明正德元年(1506),最迟为明隆庆二年(1568),时间跨度为62年,这一时期处于明朝的中后期。这一时期正处于明代书法的第二阶段,即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墓志铭的第一类书法,明显属于台阁体风格。墓志铭的8位书法作者,有7位是进士出身,或者进士及第,均为朝廷命官,有的地位还十分显赫。他们如果不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台阁体,否则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墓志铭的第二类书法,即出现个人情趣,符合明代书法在第二阶段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的特征。看来,老司城紫金山墓志铭书法风格,与明代的书法发展史基本吻合。
2016年8月10日于悟墨斋
土司彭宗舜墓志铭
注释
[1]彭剑秋,《溪州土司八百年》,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7页。
[2]雷家森,《老司城与湘西土司吻合研究》,岳麓书社,2014年,前言。
[3]成臻铭,《土司城的建筑典范--永顺老司城遗址建筑布局及功能研究》,2014年,304页。
[4]欧阳文章,《三次考古发掘揭开800年老司城神秘面纱》,《团结报》,2015年7月18日。
[5]清·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七十五》,国学网,2016年8月2日引用。
[6]梁厚能,《湘西永顺老司城摩崖石刻研究》,《中国书法·书学》杂志,2016年第2期,第136页。
[7]秦冬发,《曾经的身影,消逝在阵阵刻石声中》,《桂林日报》,2014年1月6日。
[8]鲁卫东,《永顺土司金石录》,岳麓书社,2015年,第93页。
[9]鲁卫东,《永顺土司金石录》,岳麓书社,2015年,第91页。
[10]鲁卫东,《永顺土司金石录》,岳麓书社,2015年,第83页。
[11][12]沅陵县史志办,《沅陵县志·人物·沅陵县旧志人物选录》,沅陵县情网,2016年8月2日引用。
[13]清·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国学网,2016年8月2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