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真”
——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中医英译策略探析*

2016-12-17李源园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译图式理论图式

李源园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



“文化传真”
——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中医英译策略探析*

李源园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

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引入A-A对应法、A-B对应法和A-Zero对应法等跨文化语境的文化图式传递途径,通过音译或音译加注、直译或直译加注、意译或意译加注的方式为译入语读者构建新的文化图式,探讨在中医英译过程中医学知识和文化的同步传递。

中医英译;文化图式;翻译策略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在近30年随着中医翻译工作的逐步系统化才渐渐向世界人民揭开它神秘而厚重的面纱。中医知识精髓的每一点滴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萃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更是古代民众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所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中医的医学价值和防治理念在国际医药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应势而出的中医英译也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学术文章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学术期刊,相继出版的一些国际性的关于中医术语标准化研究的著作获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认可,标志着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不仅中医语言的英译值得不断推敲完善,中西医文化的差异更是不容忽视的翻译障碍。针对“文化传真”这一令译者棘手的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有的学者主张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以维护中医原始本色,有学者建议从关联理论入手让受话者获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还有学者引入中医文本的美学特征为中医英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多种理论研究的涌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医翻译“重实践、轻理论”的局面。本文拟从文化图式理论这一角度探析中医文化的英译策略,试图还原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化余音,探索如何向译入语读者展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有效办法。

1 文化图式理论

1.1 文化图式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图式(schema)一词源于希腊,表示形状或方案,19世纪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最先提出,20世纪英国试验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最早应用这一概念,在“Remembering”一书中认为人们对于语篇的记忆并非直接复制(straight reproduction),而是构建性的(constructive),需要将语篇中的新信息与过去相关经验一同构建出一种新的思想表达(mental representation)[1]。如此经过组织的结构块称为图式,这被视为图式理论赖以建立的经典探索。也就是说,图式是人脑中关于外部相关知识的组织形式,在感知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存储于记忆中的经验总和,指导人们认识、理解和处理新的信息。

文化图式理论是图式理论的一个分支。刘明东[2]认为,文化图式就是指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图式的民族性和连贯性彰显了每一种文化的个性烙印和形象特征,保证了本文化内部纵向无障碍的交流;文化图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为每一种文化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横向交流,也为实现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创造了条件。中医与西医交流日益密切,中西医结合日趋明显,中西医文化的相互传递和渗透融合是中医文化图式可译的有力证明。

1.2 跨文化图式 文化图式是关于被学习语言的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3],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流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文化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有利于文化图式的激活,能够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与交际的成功;文化差异或缺省的部分则使受话方无法直接提取相关的文化图式进行解析,影响或阻碍了有效地交流,造成理解的偏差甚至误解。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图式传递被认为可归纳为:A-A对应法(一一对应法)、A- B对应法(交叉对应法)和A-Zero对应法(零对应法或创新对应法)[2]。前两种是指在已有的文化图式下进行的交流活动,受话方能够迅速将新信息与现成的文化图式进行直接对接或间接对接,信息得以即时沟通,交流被顺利推进;第3种针对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受话方接收到的是全新的文化图式,是其本族的语言中所不存在的,这样的文化缺省需要通过补偿手段以保证沟通的顺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3种文化图式的传递途径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更能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与全球文化融合。

2 中医英译

2.1 中医翻译现状概述 长期以来,中医翻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理论的总结研究才有了实质性进展,在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翻译活动逐步趋向规范化。二十几年来,研究内容主要针对中医名词术语的译名讨论、音译统一、中医术语的标准化研究等议题,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中医翻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丰富充实着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不足也依然存在,如中医古籍译本不多、译本质量参差不齐等影响了中医翻译事业发展的步伐。

2.2 中医语言特点 中医语言言简意赅,经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语言修辞、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图式[4]。从内容上说,中医语言融医学、哲学、文学于一体,医理精深,不易理解,思维抽象,不易掌握;从形式上说,扎根于古汉语的中医语言,运用了大量比喻、对偶、借代、互文等古文修辞手法,含蓄凝练,晦涩难懂。因此,中医行文是承载医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复杂文体。在翻译的过程中,想要顾名思义并不容易,有时需要适当地逐字解剖,否则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中医语言以古代文言文形式存在,对于现代语语境下的国人来说,理解起来并非轻而易举,需要一定的古今语义对接,可以说是一种“内古”;对于国外读者而言,中医所传递的许多理念西医并不具备,这样的时空差距就更加不易跨越了,对他们来说就是“外僻”。中医英译就是要消除这样的“内古”和“外僻”。为打通翻译渠道,译者需要历经古汉语文化图式到现代汉语文化图式再到外语文化图式的周折,才能将文化“传真”给目的语读者,这一过程往往困难重重。因为中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心理反应、思维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翻译中一旦某一环节出错,就可能造成文化“失真”。

2.3 中医文化图式 我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人体的生理成长变化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等古代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医基本原理、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中医行文中比比皆是的古典哲学文化图式、宗教文化图式、比喻修辞格文化图式、典故文化图式等都表明丰富的中医文化图式是中医英译的灵魂。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中医文化翻译就是中医文化图式的传递。中医文化翻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缺省,它普遍存在于中医语言。文化缺省是指作者与意向读者之间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中医的意向读者本是中国读者,所省略的是存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息,因此不会影响他们激活相关的文化图式并对信息加以理解。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对这样的背景信息加以解读、语义真空给以填补、文化缺省提供补偿,那么目的语读者不仅无法理解其意,还可能会产生误解,中医西传便无从谈起。

3 文化图式理论与中医英译

翻译的过程包含两次转换:理解(解码)和表达(编码),两次转换并非相对独立、界限分明,而是重复交叉进行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面对中医文字与意蕴双重考验的译者,要能够敏锐地识别出原语当中所缺省的文化,并正确地解码出对应的中医文化图式,恰当预测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背景和适合的接受程度,再进行文化“真空”的弥补,必要时还需构建新的文化图式,即采用加注的方式来完成译文的“编码”和文化的“传真”,一方面可以保留中医原文的文学创造,另一方面也让异域读者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领略真正的中医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并拓宽他们已有的文化图式,促进跨文化交际。下文从文化图式理论角度对中医音译或音译加注、直译或直译加注以及意译或意译加注进行译例研究。

3.1 音译或音译加注 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医文化有着与西医截然不同的文化图式结构。当中医原作中所携带的文化图式在目的语中无法对应时,音译不失为一种实用的解决办法,属于上文中说到的A-Zero对应法。中医名词术语如阴、阳、脏、腑、寸、关、尺、气、三焦等是我国古人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中总结出的精华,并无对应的译语,所以通常都直接音译为Yin、Yang、Zang、Fu、Cun、Guan、Chi、Qi、Tri-jiao。随着中医逐步走向世界,这样的“中式英语”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在音译词产生的初期或译者为照顾各阶段的目的语读者,还会在音译词后进行加注,以确保文化图式的完整传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的译文为“...those people who understood Tao (the way of self cultivation) pattern themselves upon the Yin and the Yang (the two principles in nature)...”,括号中的内容便是对音译词Tao、Yin、Yang的加注。中医许多方剂的译法也可采取音译加注的方式,如“至宝丹”可以译为“ZhibaoDan,Bolus for mental disturbance by Heat Phlegm”。再如“泰山磐石散”,主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之功效,其译文为“TaishanPanshi Powder”,并在文后加注“This powder is for preventing miscarriage,in which Taishan (a big mountain) and Panshi (a massive rock) both imply this formula can keep the fetus secure like these two firm and immovable symbols of China”。其中,通过构建泰山和磐石的比喻修辞格文化图式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该方剂强大的安胎功效。音译与音译加注的办法便于操作统一,有利于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和障碍,还能保留中医独一无二的精髓及构建直观且输入性强的文化图式,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3.2 直译或直译加注 直译分为2种情况:逐字翻译和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各门语言,其共性大于差异。汉语和英语中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可能所指相同或类似,携带一样的文化图式。比如,“消渴”、“雀目”、“肺痨”等,与西医的“糖尿病”、“夜盲症”、“肺结核”自然对应,分别译为“diabetes”、“night blindness”和“tuberculosis”。这种情况下,按照字面意思所指的文化图式概念直译是常见的策略,这么做可以让译入语读者迅速激活相关的文化图式,轻松准确地理解原文。再如,“木生火,木克土”可译为“Wood promotes fire,Wood inhibits earth”,便是逐字翻译,此例出自中医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5个元素在译界都统一采取直译,但必要时要加注说明,以消除陌生读者的疑虑,构建完整的中医文化图式。又如“风水”,又名“风水肿”,在中医指因风邪侵袭导致的局部性水肿类疾病,可直译并加注为“Wind and water,being literally translated,is a TCM syndrome mainly manifested as edema caused by pathogenic wind attacks”。

3.3 意译或意译加注 在音译和直译都不适合的情况下,意译是用得较为广泛的处理方法,能够将原文的深层含义更为清晰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例如《银海精微》(Essence of Silvery Sea:On Ophthalmology),其中“银海”为道家术语,明代方回《派奎律髓》引北宋王安石之说,谓道家以肩为玉楼,目为银海[5]。在翻译时将个中缺省的宗教文化图式进行了意译转换并加注说明该书为眼科专著。还有一类较有代表性的中医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肾藏精,精舍志”译为“The kidney stores essence and the essence maintains mental activities”,“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译为“The theory of pulse is quite abstru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pulse ar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显而易见,前句中的“精”是指“精气”,后句的“精”则表示“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医文化的缺省进行补偿的时候,一定要拿捏好度,既要在确保译文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证中医文化图式的有效传递,又要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程度,避免欠额、超额翻译[5]甚至误译。

通过上述译例可以看出,要通过对文化缺省的补偿以实现“文化传真”的翻译目的,适当地注释补充不可避免,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策略。中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译者只有深入理解好各种文化现象,才能准确完整地构建出相关的文化图式;只有提高完善自身的传译能力,才能减少消除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只有确保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接受中医文化,才能实现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中医走向世界。

[1] Bartlett 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187.

[2] 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24(2):29-30.

[3] Bedir,Hansan.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Cultural Schema[D].Adana: Cukurova University,1992.

[4] 蒋学军.中医典籍中的文化图式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1):34-38.

[5] 肖平.谈谈中医翻译中的语义损失与补偿[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1):43-44.

Cultural transmission--address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rospect of cultural schema theory

LI Yuanyuan

(FujianHealthCollege,Fuzhou,Fujian,350101,China)

The issue of TCM cultural transl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CM transl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concise TCM language and the profound culture have become obstacles for TCM translation.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A,A-B and A-Zero corresponding methods,cultural schema theory is applied to address the translation of both language and culture by constructing new cultural schema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TCM English translation; cultural schema; translation methods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JAS150995)

2015-09-22)

猜你喜欢

音译图式理论图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