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6-12-17魏红霞
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230030)
整体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23003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欠佳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过程整体性欠缺是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传统教学模式中考置于教、学过程末端,考的形式单一呆板,未能发挥考的中枢调控作用,不能实现教、考、学的有机统一,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构建一考变多测,单一变多样,把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影响。
整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整体性即事物的系统性,一般来说,指的是任何事物所固有的内在结构,它所呈现的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或相互作用[1]。系统论认为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冲突、协调、整合,产生动态平衡和协同效应,具有整体大于单个要素相加之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整体性是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一,包含教师教、学生学和考核方式3个基本环节。这3个基本环节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也可视为一个教学系统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教、学、考彼此之间协调与否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增效问题。要想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增效,只有从整体性视角审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把三者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处在割裂状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教、考、学处在分离状态。本文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整体性欠缺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几个方面展开论证。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整体性欠缺的现状
1.1 考处在教、学之末端,未能发挥中枢调控作用 教、学、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逻辑顺序是:考处在教、学过程的末端,游离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和学未能发挥中枢调控作用。这里的教主要是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利用课堂和课后时间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里的“学”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后学习为辅。考即考核,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同时也间接反映教师所教情况。考对教和学起着重要的中枢调控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考的状况进行反思,总结前段教和学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自己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为后期学习的进步发展提供资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除学生预习和做作业之外,教与学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而考则置于其后。一般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之后进行期终考试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和学的过程连贯性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它能保证教师不间断地传授教学内容,使教学进度较为顺畅地衔接,不会因为中途的考而出现教学进度的中断。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把教、学、考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忽视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是简单地把考放在教和学之后。这样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和学所起的检测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导致教师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无法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学生也不能随时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不能紧跟教师的教,最终导致教和学处在疏离状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违背了教学过程系统化的特点,致使教、学、考三者处在割裂状态,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发挥整合作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2 考没有贯穿教、学全过程,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考核次数过少,没有贯穿教、学全过程,无法检测整个教学过程的状况,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考试综合计算成绩的方式。平时作业、考勤所占比例大约占总成绩的30%或20%,期末成绩占70%或80%。有些学校对平时作业没有硬性要求,致使一些教师整个学期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因此作业一项的成绩化为乌有。另外由于思想政治课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也不是每次都进行考勤,一学期能够随机抽点名4至5次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考勤一项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出勤情况。这样一来,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考核的内容一般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导致课堂上学知识、考试前背知识、考试时考知识、考试后忘知识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根本不能全面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2]。由于期末考试一次性确定整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压力、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临近期末考试时应付突击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平时考的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步调一致,有机统一,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1.3 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要拥有独立思考、突破陈规的机会。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考置于教学过程末端,未能贯穿教学全过程,考的次数过少,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展现自我、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机会,从而制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考核形式一般是一张试卷或一篇小论文,单一、不具有多样性。考试时间一般放在期末,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按部就班、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既不能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也不能自觉利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及时吸收内化所学知识,外化为行为能力。“考核”方式的机械呆板,影响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整体性欠缺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考、学整体性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整体性教学理念不强 整体性教学理念不强是影响教、考、学系统化教学过程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作用缺乏全面认识。这主要归因于多数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有些教师认为教学仅仅是传授知识,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没有意识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根本不同的教学目标,即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其他课程相似的教学模式,而未根据思政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重视教、考、学3者的统一,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对教、考、学有机统一的整体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把考置于教、学末端及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把对思政课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混淆,对思政课教学目的缺乏充分认知和了解,根本不想尝试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过去几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中尝试推行教、考、学三者相统一的新型教学模式,遭到了部分学生的反对。理由是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要求较高,学生必须随时接受灵活多样的检测,偷懒或不假思索地学很难过关。对于那些平时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只想期末考试前集中突击、一次性蒙混过关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学生的惰性心理不能成为教师教学模式改革的外在推动力,进一步助长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想推动教学改革。
2.2 齐一性教学模式的影响 齐一性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客观因素之一。建国以来,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各门课程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学、考的教学模式,部分学校的部分课程可能会多一次期中考试。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学管理和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程是有利的,前面已经分析过。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课程并不是较好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知识性为辅、观念引导和能力培养较强的课程。思政课的教不是一般意义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人格塑造和行为的养成[2]。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必拘泥于整齐化一的考核方式,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定期地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能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
2.3 传统教学管理方式的束缚 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考、学有机统一教学模式推行的又一重要客观因素。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了追求标准统一、高效率,一般按照整齐划一的原则进行管理。整齐划一即是对所有课程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没有区分,没有例外。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考核性质。无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具体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做试卷、写课程论文等),但教学管理的区分度不是太大,基本上采用教、学、考的逻辑顺序。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主要抓教师是否有完整的教案、讲稿和课件,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是否符合教学进度、是否采用传统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端正认真等。对学生则按照学生守则进行管理,规定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标准与考核方式(开卷或闭卷)。此种管理方式无形中导致各门课程采用齐一性的教、学、考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毫无例外。
3 整体性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3.1 树立教、考、学相统一的整体性教学理念 树立教、考、学相统一的整体性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应拥有整体性教学理念,这是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如前所述,思政课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自己特有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三观”教育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观念引导和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知识传授是基础和前提,能力培养是重点,观念引导是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相对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这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3]。要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不但要在教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且必须树立过程性教学理念,重视教、考、学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把考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利用考的中枢调控作用,调动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应向学生积极宣传整体性教学理念,使其重新认识教、考、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考的作用,树立过程性教学理念。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学习和全面发展,抛弃只追求期末考试成绩的结果性学习观。
3.2 实现考核方式变革 创建教、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考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考核方式的变革,由原来的把考置于教和学的末端转换为把考放在教和学的全过程;考的次数也由原来的1次变为多次;考的形式多样化,由原来的一张试卷或一篇小论文变为针对所学内容、不定期地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检测。具体来讲就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讨论、课堂演讲、模拟教学、小作业、出勤等评价,增加课堂提问与课堂小测验等环节[4],并记录每一次检测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使学生学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得以显示,最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即为这一学期的总成绩。
考的变革带动教和学的变化,教师可以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统一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当下实际和未来规划相结合,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师教的自主权。另外,考的变革促使学生“学”的变革,可以有效避免通过点名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出勤率造成的尴尬,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4],由被动转主动、由客体变主体。学生针对灵活多样的考核问题和考核形式,积极主动地综合运用“听、思、辨、做”等多种能力,不再是单纯被动地“听”,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最终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主体性人格的塑造。
3.3 推动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是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助推器,也是新型教学模式降生的制度保障。标准化、齐一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虽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但无视个别课程的特点,不利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采用与创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获得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的不同,采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针对课程特点推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弹性教学管理模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特点(重信念引导、能力培养、信仰促成,轻知识死记硬背),可以采用一套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样既无损于学校一般性的教学管理,又满足了个别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和支撑作用。
[1] 龙小平.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整体性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2,(6):44-47.
[2] 袁玉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3):56-59.
[3] 高庆.“学生深度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68-70.
[4] 李毅,弘任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探赜——以四川农业大学“概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62-63.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holistic horizon
WEI HongXia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230030,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not favorable,which is a problem in reality faced by educators deal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is multifaceted,but a lack of integr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Which is shown from the specific presen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uch as the single and routine form of the test,the lack of playing the central and regulating role of the test,and failing to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teaching,tests,and learning.This seriously affects students'enthusiasm,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earning.Therefore building up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a multiple and diverse measurement test as a replacement for one final or single tests,so as to give test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way of tests,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far-reaching realistic influence on cultivating all-round developed people with freedom who develop subject consciousness,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tegr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Teaching model
2015-03-15)
1.安徽省高校能力提升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2013szxm034);2.2012-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20122013SZKJSGC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