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12-17李乐愚成金燕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中山528400

北方药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抵抗胰岛素糖尿病

李乐愚 成金燕(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中山 528400)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乐愚成金燕(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中山528400)

摘要:2型糖尿病属于中老年人群常见病,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较为典型,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的切入点在于防治胰岛素抵抗,这已成为该领域临床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进行探讨,查阅和总结近年来有关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的文献报道,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热量食物无限制摄入使得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逐年增多,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紊乱行疾病的发病率也与之保持着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临床上将体质量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群称为肥胖症群,该类病症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糖脂代谢等均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中扮演重要角色,血浆脂联素执行防止血管改变、脂代谢异常等重要功能,其水平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关联,基于这一关系,二者的确切机制成为研究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键切入点。现回顾有关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文献报道,对胰岛素抵抗机制的认识、实验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超重肥胖2 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分析

1.1胰岛素抵抗关系的认识:胰岛素抵抗是指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其病理过程为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而引发身体糖脂代谢紊乱,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不正常β细胞分泌产物、胰岛素拮抗剂持续供应和靶向组织缺陷三种原因造成,从中能够推测出与肥胖相关的临床症状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内在联系,即体质量越重,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越大,出现糖尿病的风险也越大[2~3]。2型糖尿病具有组合性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胰岛素是该类综合征危险因素组合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属于非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胰岛素通路损伤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与肥胖有关[4]。西医学和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即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及胰岛素抵抗机制有各自的理论阐述,西医学主要从炎症介质、氧化应急、胰岛素信号传导功能障碍、蛋白质组学和内分泌因素等五个方面来揭示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以炎症介质为例,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受炎症因子干扰,受体底物正常的络氨酸磷酸化会受到抑制,进而削弱胰岛素作用;中医学对消渴病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医理论认为消渴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外界邪气入侵有关,并受到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影响,患者表现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前者为本,后者为标,与肝脾肾相关,若得不到纠正,久病入络将会引发多种疾病[5~7]。刘师伟选取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临床表型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胰岛素敏感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抵抗患者,证明降低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关联,是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实验指标[8]。

1.2共同病理生理特征分析:病态肥胖会引发2型糖尿病已经是临床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肥胖与2型糖尿病潜在病理因素的阐述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这也给疾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很大阻碍,目前主流观点将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视为引发胰岛素抵抗的关键性因素,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开始将连接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可能因素作为继续探寻的突破口[9]。从病态肥胖角度来看,其发生原因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受到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神经内分泌紊乱、代谢失调等影响,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多数肥胖症患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正是诱发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理状态下,人体内合成的胰岛素并不能产生应有的生物学效应,胰岛素抵抗即成为病态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的病理生理特征,至于胰岛素抵抗在二者中起到的纽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10~11]。房万菊等[12]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基于BMI指数将其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HOMA-IR等胰岛素抵抗指标均高于后者,而ISI指标相对降低,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比较中也存在很大差异,提示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有分泌异常表现。

临床上将脂肪细胞过度增殖作为区分肥胖与非肥胖的重要病理指标,就脂肪组织功能而言,除了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外,它还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能够参与到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等过程中,而从其来源来看,则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由肥胖和2型糖尿病引发的内分泌疾病也存在一致性,二者均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其病理生理机制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13~14]。陈长喜等[15]将1507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组研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对照组,旨在探究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检出率较高,其中肥胖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9.9%(72/103),超重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4.0%(284/444),体质量正常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0.1%(481/960),单因素分析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血脂、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均有关,分析认为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该类病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脂肪细胞在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肥胖症患者脂肪已超过正常范围值,过多的脂肪使自身储存功能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将脂肪转移到其他器官和组织,最终导致内脏器官异常代谢,目前相关实验对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和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病理生理特征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16]。

2 超重肥胖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的探究

2.1实验研究:胰岛素抵抗表现的是正常剂量胰岛素难以达到预期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临床上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药物等环境因素造成的胰岛素抵抗统称为继发性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不仅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还是连接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纽带,这些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也成为了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7]。俞发荣等[18]介绍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二苯乙烯对血糖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在研究中共建立了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均以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给予脂肪乳后,大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水平均有所提高,建模后,大鼠日饮水量和体质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给予不同剂量二苯乙烯后,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得以降低,实验充分体现了胰岛素抵抗特征,同时也证实了二苯乙烯的调节作用。胰岛素抵抗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表明肥胖引发的炎症反应与其存在密切的关联,这也是促使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中一直关注炎症因子,抗炎治疗也为抑制胰岛素抵抗以及治疗2型糖尿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张昕等[19]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对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和美国肉参岩藻聚糖硫酸酯所起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用后小鼠脂肪积累、胰岛素水平将得到降低,其中前者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更为明显,分析认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2.2临床实践:目前胰岛素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手段,在血糖控制中出现的胰岛素性低血糖以及患者体重的增加是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大障碍,对由超重肥胖引发的胰岛素抵抗现象进行处理较为棘手,常用治疗方案采用预混胰岛素,但是对超重肥胖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曹邓晗[20]对80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给予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为(17.5±5.5)日,而加用利拉鲁肽的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为(5.5±1.5)日,且在用药后患者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减重、降糖等作用明显。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饮食运动干预是关键,相关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相对较为完善,其中饮食干预主要是指对患者每日摄入营养素含量进行计算,制定针对性营养食谱,运动干预需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坚持适度原则,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中医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也获得了临床的广泛认可,相关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如刘晶等[21]对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建立起来的大鼠动物模型分为葛根素组、高脂组和罗格列酮组,对比结果显示,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葛根素组和罗格列酮组取得了效果较为接近,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改善均优于高脂组;叶翔等[22]将益气养阴方应用到2型糖尿病治疗中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患者血糖水平得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得以改善,证实该方剂作用机制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关。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现已引入到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中,为该类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3 小结

综上所述,肥胖引发的炎症机制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临床对胰岛素抵抗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机制共同作用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开始朝着“多通路、多靶点”共同干预方向发展,这对改善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肥胖症以及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医药改善该类症状的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也得到了现代药理学的证实,这也为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牟晓华,王家琳.肥胖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及治疗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8:1063-1066.

[2]姜泽春,邹跃威,张玉佳,等.2010年乳山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4,11:820-821+824.

[3]郝红,黄勇,田力铭.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20:3073-3075.

[4]王欣荣,吕伯昌,李海燕.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26:8-11.

[5]刘倩.多途径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9:75-76.

[6]贺媛,曾强,赵小兰.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10:803-808.

[7]蔡黎新,林满治,张卓平,等.厦门市湖里区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6:710-712.

[8]曹桂芳,李春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相互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54-156.

[9]王君,方朝晖,舒仪琼.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sTM和sEPCR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5:896-900.

[10]曹艳丽,暴素青,范雨鑫,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6501-6504.

[11]王婷婷,张君,刘宗智,等.腹部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555-559.

[12]房万菊,魏刚.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评估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10:1352-1354+1357.

[13]李卫东,傅坤发,连燕舒,等.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8:3426-3429.

[14]裴友娟,王蔼明,赵勇,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变化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3,4:285-290.

[15]陈长喜,朱忠伟,杜娟,等.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对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30:3653-3656.

[16]郑孝敬.166例嗜烟者戒烟前后血液胰岛素浓度及体质量的变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5:564-566.

[17]董亚苒,林珊珊,余其美,等.肥胖与非肥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医刊,2013,10:42-44.

[18]俞发荣,连秀珍,谢明仁,等.胰岛素抵抗细胞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6:74-78.

[19]张昕,赵延蕾,陈睿曦,等.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4,21:201-206.

[20]曹邓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23:30-31.

[21]刘晶,宋光耀.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5936-5937.

[22]叶翔,张太阳.益气养阴方改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证候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1:1518-1521.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4-0107-02

猜你喜欢

抵抗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糖尿病知识问答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糖尿病知识问答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