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山羊球虫病的诊治
2016-12-17廖鹏程福建省长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6300
廖鹏程 福建省长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366300
一例山羊球虫病的诊治
廖鹏程福建省长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6300
2015年10月某养殖户饲养的山羊发生以腹泻、排黏性恶臭血便、尾部被毛沾有血性粪便、眼结膜苍白、贫血、消瘦等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羊球虫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满意疗效。
山羊球虫病治疗预防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羊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或慢性肠炎性的羊原虫病,临床上以腹泻、便血、精神萎靡、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在春、夏、秋潮湿季节流行;各品种羊均有易感性,羔羊极易感染,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羊舍不卫生,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乳头被粪便污染常会导致该病暴发。现将一例山羊球虫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长汀县南山镇一山羊养殖户于2015年10月先后分两批从周边乡镇共购得大大小小山羊187只,羊只进场饲养一直较为正常,于2016年4月21日开始有羊只陆续发病,到5月3日求诊时已有19只发病。发病的均为羊群中的幼小羊只,成年羊未见明显症状。曾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未见效,发病13 d已死亡11只,其余8只未有好转迹象。
2 临床症状
患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眼和鼻黏膜有卡他性炎症,食欲废绝、饮欲增加,患羊腹泻,排黏性恶臭血便,尾部被毛沾有血性粪便,羊只不同程度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特征明显。
3 剖检病变
解剖5只病死羊,病死山羊尸体不同程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尾部及后肢污染有恶臭稀粪。肺水肿、瘀血。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病变尤以小肠明显,小肠黏膜、浆膜上布满淡白、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大小如粟粒至豌豆大;十二指肠、回肠稍显肿胀,回肠有多量稀粪,个别羊只回肠及结肠有许多白色结节,其他脏器变化不明显。
4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4.1细菌学检查将灭菌的镊子夹持住肝、脾脏,以灭菌剪刀分别剪取厚度不超过5 mm的小块组织,在载玻片表面轻轻触印,做3个压迹,连续制作3张,选取薄而均匀的使用;火焰固定后将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油镜镜检未发现可疑致病菌。
4.2寄生虫学检查采集5只患羊新鲜粪便10 g 于200 mL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搅拌均匀后,继续加饱和盐水至20倍,用纱布过滤至另一烧杯中,弃去粪渣,将盛有滤液的烧杯静置45 min后,用有柄的直径1 cm的金属圈水平接触液面,将粘在金属圈上的液体移至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发现5个样品均有大量球虫卵囊。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球虫病。
5 防治
5.1预防
1)成年羊是球虫的携带者与散播者,应将成年羊与幼羊隔离饲养管理。
2)对圈舍和用具用沸水浇泼后用3%~5%热碱水消毒。
3)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卫生,通风干燥,每天清除粪便,并进行堆积生物热处理。
4)保持饮用水卫生,不在潮湿低洼地放牧。
5.2治疗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5 mg口服,每天1次,连用5 d。以80 mL水、20 g鱼石脂和2 mL乳酸配成溶液,口服,每只羊5 mL,每天2次,连用5 d。10 d后回访,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未有新增患羊,治疗效果较好。
6 体会
1)球虫病在放养山羊中不属常发病,此次病的发生与今年雨水较多,且卫生条件差、潮湿,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2)球虫病症状与细菌性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极为相似,容易误诊而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便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在春、夏、秋潮湿季节,加强饲养管理,落实预防措施,防止该病发生。
致谢该文撰写过程中,得到龙岩市农业局高级兽医师邬良贤主任的指导和帮助,特表示感谢。
B
1003-43312(2016)04-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