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综合职能的凸显
2016-12-16阳艳美
阳艳美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高职教务管理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务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凸显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综合职能,改进和优化教务管理工作,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务管理;职能;凸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16-02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春天的到来,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充斥各个领域,在给高职院校的管理,特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带来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同样带来一定的冲击。于是,作为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职责担当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其综合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提高管理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高职教务管理特点
教务管理工作是髙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体,在教学管理上,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想向普通高校的教务管理看齐,实行二级管理,从宏观上予以指导和调控,将管理权限下放到教学系部。但另一方面,因高职院校本身的局限性,在教学管理职能上还不能真正放手系部,而系部也没能真正有一种自主管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是维系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教学管理要上层次、上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运行要平稳有效,很重要的方面取决于教务管理的效果和综合职能的发挥。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在实践中,却被称之为“第一大处”也是“第一难处”。在过去几年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大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1.管理工作事务繁杂。在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浪潮中,根据大多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高职院校教务处作为改革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职业教育改革中,担负起了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组织者、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者、质量工程项目创建的组织者等职责。每天繁杂的事务,让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很难腾出时间从中观或宏观上进行指导。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存在近亲繁殖或就近上岗现象。一些在教学一线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被安排到教务处工作;还有就是在学校里面专业不对口,不能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认为教务管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也被安排到教务管理岗位;有些人认为教务管理就是权利管理,于是,在工作过程中,态度和作风不端正。教务管理作为重要的教学管理部门,其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3.管理效率低下。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不衔接,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降低。同样一项工作的统计,在不同的部门得出的数据结果不一样,给工作操作过程带来了很多额外工作量。
4.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手工及纸质文件的方式进行的,在这种管理手段下,工作量大、事情琐碎及信息传递缓慢等弊端让管理的服务和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也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在当前信息化力量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1.方向性:高职院校教务处,作为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指导、决策等多重职责的职能部门,其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即构建一种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管理模式。教务处在管理过程中,明确了一所学院的办学方向,才能有效指导教学系的教学和改革方向。特别是当年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已经转向以信息手段为主,教学改革工作也逐步进入到开放式教学的改革热潮中。
2.前瞻性: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一所高职院校在明确方向后,要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在把握国家总体教育改革趋势的前提下,适当放眼未来,在教育管理模式、手段和方法上以现代化的视角来规划。同时,在组织学校教学系部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工作上,也要高瞻远瞩,让教改工作不是朝令夕改,而是可持续发展。
3.综合性: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充分凸显教务管理的综合职能。(1)决策、指导与服务综合管理。高职院校教务处是一所学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它肩负着指导、服务、决策等教学管理职能。因此,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既要进行相关教学管理事务的决策,另一方面,又要服务于系部的教学,指导系部的教学活动。(2)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综合管理。通过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务管理的规范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规范的教务管理制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实现网络平台上远程与面对面管理的结合,从而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
三、教务管理综合职能的凸显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质量的好坏在于管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只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核心的管理工作,因此要发挥教务管理综合职能,实实在在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办事,全面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转变认识观念,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教学管理要上层次,上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运行要平稳有效,很重要的方面取决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知识技能和个人修养,取决于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在教学管理第一线,是教学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是联系学院、教师、学生的纽带和桥梁,主要负责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估、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变化、意见建议的反映,担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任。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教务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
2.转变管理职能,从注重微观管理转到宏观管理上。(1)决策思维的转变。教务管理虽琐碎,但需要精细。作为学院层面的教务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不能仅停留在微观细枝末节的矛盾中,而应该在教学事务上统筹规划,及时把握高职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引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站在宏观战略的高度,来凸显教务管理的统筹、决策职能,发挥其作用。(2)服务观念的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提供服务,将决策与服务综合起来,构建一种在决策中即为师生服务的综合管理理念和模式。教务管理工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主线工作基本保持稳定下,不断面临新形势,遇到新问题。
3.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改变。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组织、协调、指挥与指导各方面人员的活动,髙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势在必行。(1)规范化: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是一种常规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重复实施并不断改进、发展的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教务管理既要遵循规律性的发展和制度下的约束,又要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和改进。同时,学校内部还要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务信息、数据和相关业务的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综合职能的最好体现。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复杂的教务、学籍、教材、考试等教务管理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将单个元素的教学管理信息集成,充分发挥数据的查询、统计、比较、分析、应用等功能,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它不仅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也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于佳.探讨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9).
[2]丁梅娜,李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