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的影视行业投资现状

2016-12-16黄埔开疆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题材层面影视

黄埔开疆

目前,各领域各行业的人都在谈影视。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影视,有多少人真正的对这个行业摸索过探索过?还是凤毛麟角的。

每一天,在影视投资这个领域,都上演着很多投资失败的故事。诸如这样的例子,第一次做影视投资的投资人把钱投进去之后,发现这是个无底洞。原本是700万的投资,最后花了2800万。本以为在市场上会有个好的表现,但是只有500万票房。

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在影视项目的前期,投资人如果没有参与,而且又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往往会陷入困境,虽然不能说是万劫深渊,可吃亏是很难免的。

从银行里借钱,是要还的;但是投资影视的钱,腾笼换鸟成为很多影视从业者们的钱,他们是不用还的,而且还要感谢他们。这就是这个行业的魅力和风险。

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想去投资影视,想参与到这个行业呢?这有多方面的因素。简单说:从政策层面看各个行业发展的现状,其他传统行业并不景气,只有文化产业会好一些。于是,影视产业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在这样的历史档口之下,从上游到下游及衍生产业,各块的投资机会都很多。

人才是所有投资行为中首选的极其重要的一块,影视领域同样如此。在这个领域里面,你选对了人就等于你投资选对了,可是这个行业现状是什么样子呢?简单来说归纳了这么几点:

首先是从行业的战略、思想层面,在影视行业领域里,仍是两套理念在竞争,一个是“贸工技”,一个是“技工贸”。目前,统治中国的经济理论,基本上是“贸工技”的,以市场受众为导向,先做贸易,之后再做加工,而技术、研发,都是之后较轻的事情了。这种企业慢慢地变成了投资公司,在风潮更迭不断的今天,开始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有一家企业,叫华为,它做的是“技工贸”。华为注重技术,注重自己的研发。有目共睹,目前华为在全球的营业额有多少?BAT三家公司的营业总额也远不及一个华为。就是这种理念上的区别,造就了悬殊的差别。

而影视行业,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人们还只是在做“贸工技”的工作,目光相对短浅。大量的资金去购买一些“成熟”的项目,而且去参投好莱坞的项目、法国的项目、韩国的项目。如果一味的只选择眼前,不注重长久,那么只能导致浮在表面上。若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应该去思考,这样是否真正有利于这个行业的根本性发展?

在当下的影视领域,人们介入的行为,往往是以简单的资本形式,而没有去深层次地去结合。例如,国内某知名的影视公司,它参投了美国的六大之一,买了它未来50部电影的参投权,每部电影,基本上投资额度都在30%左右,但它去参与项目,更多的是在资本层面,而没有在创作层面,没有在整体的战略布局上。再举个例子,眼前很多上市的影视公司,排名前六的,这六大公司所做工作更多的是在买项目,或者说是在找一些能尽快盈利的项目,而没有考虑产业布局的事情 ——所以说,他们其实已经从一个制作公司,逐渐转变成一个影视投资型的公司。这当中有资本的诉求、投资方的诉求在里面,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价值能够有多大呢?

行业的另外一个现状,就是自力更生,自己去研发项目,自己去创作,自己去深耕。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的做精品的公司,像《甄嬛传》《芈月传》《离婚律师》《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就都是这些公司的。还有电影领域里,也有很多在自己研发项目,未来他们应该会有几部大作在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例如把咱们都熟知的《西游记》的重要扮演者章金莱老师请来,做一部西游记的作品。应该说,还是有很多公司在走着这样的路线,他们完全是自己在研发,自己在找团队,以全球合作的方式来做,这就是做精品。那么到底是走“自力更生”还是“拿来主义”的道路呢?从事影视投资的做影视的或许都应该去认真地考虑,哪个走得更长远。

行业和项目是要做长远规划的,但是就目前来看,影视公司认真做规划的还真不多,连制定五年以上发展规划的都很少。所有的项目投资基本上都是在一年期、两年期,超过两年的都很少,都是很快速的,追求短平快,大家都希望资金介入后能够尽快回收。能够从战略投资的角度进军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几乎是没有的,或者是极少的。只追求短期利益,短平快就意味着赚快钱,而高精尖就意味着夯实基础,一定要把根基扎好,做任何行业应该也一样,不能玩虚的。

如果盲目的从一个点跳到另外一个点,没有打好根基,一上来就说投资,要做一个什么项目,能整合多少资源,这些都不现实。必须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吃过亏,受过伤。否则轻易地去参投或者操作项目,有可能就会陷入圈里人设置的陷阱。这个对应的就是快,就是竭泽而渔。哪个题材火,就一窝蜂涌上去;哪个公司有机会,就一堆资本追着。没有人静下来去思考,如何去做这个产业,去做规划,去商量,去挖掘所有的可开发的题材。

中国历史说有5000多年,到现在为止,其中的人物与故事浩如烟海,有足够多的东西,值得去做深度的挖掘。好的作品,一定是直抵心灵的。回顾一下2015年、2014年,哪怕是从2011年到现在为止,有哪部片子还留在心里,还让我们在不断咀嚼?再看咱们的邻国韩国,每一年起码有20部影片能够让人记住。韩国电影其实也曾经历了一段这样的历程,也就是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的这个过程。我们影视行业的这个阶段,图的就是赚快钱,所以就呈现出了竭泽而渔的状况,一个题材大家都扎堆开发,这样子能不开发烂了?

另外,中国影视行业主要的一些类型或者说领域,其范围其实是比较窄的。放眼看看全球的影视同行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各个题材领域都有挖掘,例如围绕科技为核心的科幻题材,又如警匪题材、西部题材、人物传记题材、体育题材……太多了,可以说,每一种类型他们都有开发。而我们呢,总是在极为有限的几种题材里去找食吃,为什么?

一是当下行业从业者普遍都比较浮躁。二是没有那样的人去做这样的事。那么结果就会发现,我国影视行业还处于一个低档次的竞争阶段,还只是一个简单的作坊式小工厂式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发展到一个规模化的跨国企业流水线作业的这个阶段。大家就在低档次上竞争,认识张三李四王五,他是编剧,他是导演,他是制片,拿个题材,就做出来了。做出来了之后就剪辑、发行,然后结束。没有一套规范。

或许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影视行业正处在一个迭代的阶段,也是一个正在往上攀升的阶段。行业的快速发展,无论从人才、技术各种层面上,包括选题上,都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仿佛无根之萍一般,没有深入。根源就是这个行业缺乏规则,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体系。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的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状况,也就不奇怪了。

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大到国家战略,小到影视公司的战略,再具体到个人的战略,都是匹配不起来的。这个行业,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它的发展就会盲目,就会没有方向感。然而,影视行业又处于一个爆发的高速发展期。整个行业在迭代不断,在不断地向上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内的人有哪些机会?作为跨界的人有哪些机会?而打算致力于影视行业的青年人或正在学习的人又有哪些机会?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题材层面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影视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看影视学口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