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家国,见字如面

2016-12-16林庆熙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潮汕华侨华人

林庆熙

“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唱出了乔批赡养眷属的原始价值;唱出了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也揭示了“银信合一”的独特形式。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侨居国和祖居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可谓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让我们再次翻开那尘封已久的记忆,留住乡愁,守住根脉。

侨批是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侨批,是华侨家书与汇款合一的特殊载体,是华侨华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独特文化。侨批肇端于民间,流转于国际海陆丝路,真实地反映了华侨与眷属特有的精神与感情,是集原生态性、民间草根性为一体的档案文献。

侨批记录了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生活状况、活动情况及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信息。这些信息独一无二且意义重大,对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政治交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侨批的内容除了家庭事务外,还广泛涉及侨居国和祖居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生活乃至军事和国际关系等领域。侨批内容十分丰富,可与官方典籍文献互为印证,补其不足。侨批为研究受移民潮冲击地区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提供了独特、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历史资源。

侨批档案已先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国家档案局2012年5月以侨批16万份的收藏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中国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的收藏量为10.3万份,占64%。潮汕侨批为中国侨批档案申遗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

侨批作为华侨在侨居地与家乡之间的联系纽带,每一封家书都是真实和独一无二的:它们真实记录华侨的生活和生存状态;真实记载侨居地的乡土人情和异国风貌;真实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亲情等等,是见证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珍贵历史文献。因为其充分体现实体证据和历史证据,数量庞大、类别丰富、流转区域广、时间跨度长、人物关系明晰,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侨史、海外移民史、国际关系史、邮政史、金融史等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成为研究侨乡历史文化和侨乡民俗文化的珍贵档案。而由侨批衍生出来的侨批业,形成了中国近代邮政、金融独一无二的经营体系和经营模式。这种独特的传送系统和经营历程见证了近两个世纪以来东南亚的开发和发展,见证了华侨华人在构建东南亚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之,侨批是一种在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特定族群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和记忆遗存。它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正在消失等特点。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献和记忆遗产,值得珍藏、保护和开发利用。

侨批文物馆为世界记忆遗产的珍藏和开发利用搭建平台

侨批文物馆是国内外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藏量最多、研究深入、成果显著的集观览、研赏、交流于一身的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

国际著名学者、潮学研究倡导者饶宗颐教授是世界侨批文化研究首倡者。早在2000年,饶宗颐就指出:“侨批等于徽州的契约,价值相等。”这无疑揭示了侨批的文献价值,为侨批文化研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二 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发掘侨批文献。主要采取了六项措施:

一是广泛征集。从1994年征集到第一批侨批档案开始,研究中心抢救、发掘、研究、弘扬侨批文化的系统工程便拉开帷幕。至2015年底,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中心以无偿捐赠、有偿转让、扫描复制等方式,征集、收藏的侨批文物已达12.5万份,其中侨批原件3.6万份。

二是田野调查。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和人物专访,多次到澄海、普宁、揭东、潮安寻找侨批局遗址;与老侨批局从业人员或家属现场访谈,挖掘弥足珍贵的侨批历史口述资料;从水客后代、民间侨批收藏家等多人的回忆中,深入了解潮汕侨批的经营、收藏情况;印证史实,搜集文献。

三是宣传展示。2004年4月,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侨批文物馆正式开馆。2009年2月,潮汕侨批档案馆成立,侨批档案正式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资料汇集和学术切磋,研究侨批在侨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侨批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挖掘侨批的文化内涵,交流海内外侨批研究成果,2003年10月《侨批文化》创刊。 2008年11月,《侨批文化》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侨刊号)。2012年,《侨批文化》获广东省首届优秀侨刊乡讯奖。

此外,我们还在《潮人网》上设立专门栏目,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在线侨批文物馆”。

四是深入研究。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4届“侨批文化研讨会”。多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探讨,不断深化对侨批文化的研究。

五是出版专著。我们组织了一支以离退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为主的编辑队伍,将收藏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侨批档案按县市、乡镇、村居乃至家庭分类整理,分专题辑编。十多年来,出版《潮帮信批局》《潮汕侨批档案选编》《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潮汕侨批遗珍》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侨批数据汇编共30部,逾3000万字。从2005年开始 ,又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编辑《潮汕侨批集成》139册,现已出版108册。近两年,侨批文物馆进一步深化、细化馆藏文物的开发、利用,有计划逐步分专题整理。“泰国批信局自印封”“潮汕侨批山水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侨批档案”“清代侨批选读”和“批信中的潮汕好家风”等专辑也已相继汇编。侨批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出版,很好地诠释了侨批内涵,起到了向海内外广泛推介的作用,为研究侨批史、侨批业史提供了大量翔实的重要资料,为专家、学者开辟了研讨空间,把侨批文化研究从个体的、分散的、零碎的状态,逐步提升至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六是全力申遗。中国侨批档案“申遗”工程的启动,源于2007年汕头市省人大代表陈汉初提出的一份关于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省人大议案。2010年2月,侨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侨史辉煌——潮汕侨批文物展

潮汕侨批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是研究潮汕近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档案文献。侨批记载翔实,系统性强,覆盖面广 ,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近期,由汕头市委、市政府主办,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潮汕侨批文物展”在侨批文物馆新址展厅举办。文物展运用大量的侨批文物,揭示侨批的产生和侨批业发展的过程,彰显侨批对潮汕经济社会的贡献,展现华侨华人的移民史、创业史以及潮人亲乡顾家、行孝友善、守信重义的精神。

潮汕侨批文物展的主要特色

真实性。馆内收藏展示的侨批,都是来源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的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对典籍档案文献有印证、补充以至纠正某些错漏的作用。

系统性。时间跨度自清代、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19世纪前半叶至20世纪下半叶,历时一个半世纪以上;空间跨度从潮汕以至整个粤东地区到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文莱等。

丰富性。从侨批及其相关文物中,可以了解海外侨胞与眷属的家情、侨胞家乡的乡情、祖居国和侨居国的国情、风云变幻的世情,内容非常丰富,可谓是华侨华人社会的“百科全书”。

形象性。馆内展示了大量图片和“写批”“拣批”“送批”“批来了”4组雕塑,具体、生动地再现了侨批的产生、从水客到批馆的嬗变和侨批业的运作过程。

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的特点

馆藏侨批家族色彩浓。侨批文物馆所藏侨批最大的特点是“家族式”, 即以反映家族或家庭为单位的侨批,尽可能的整体征集。如马来西亚坝罗埠叶和仁三兄弟与家母从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的折叠式侨批开始至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的118封批信,详细再现了该家族发展生息的全过程。再如潮安县陈宏烈家的侨批,4个儿子先后出洋侨居新加坡,自此侨批不断寄回家中。搜集到的陈家侨批约700枚,最早寄出时间为1921年,最晚是1958年,可以说月月有批。可以帮助学者开展华侨家族史的研究。

馆藏侨批时间跨度大。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最早的年代是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最迟的是20世纪90年代,时间跨度逾百年。这些侨批的原始记载,真实地反映了清末以来潮汕民间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从不同侧面记录了近代海外移民、中外文化交流和侨乡的演变。

馆藏侨批种类齐全。从海外来批到侨眷回批;从水客带批到批馆送批;从折叠式的早期侨批到批封问世;从简单的红条封到五花八门的山水封;从印刷公司统制的批封到有特色印记的各批局自印封;从明批到暗批;从寄银元到寄纸币;从批局经营到银行统管等等。

馆藏侨批时代烙印鲜明。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变迁,社会的演进,都在侨批档案上留下真实的印记,可以映见当年情状,可以观乎历史面目,可以借助侨批证史。

馆藏侨批涵盖区域广。侨批文物馆收藏的侨批流转于东南亚各国和潮汕“八邑”,侨批记载侨居地的异国风情和人文地貌,也记载着华侨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艰难岁月,为研究华侨历史以及华侨华人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馆藏侨批涉及侨批局众多。侨批文物馆收藏的侨批封涉及的侨批经营机构近千家。包括创建最早的潮帮致成批局(1835年)、经营时间最长的魏启峰批局(百年六代)、建筑面积最大的澄海许福成批局(4000平方 80间房)、雇用批脚最多的汕头万丰发批局(69名)等。这些侨批信局覆盖面广、网络发达,真实反映了潮汕侨批业的状况,是研究这 一独特的商业业态来源可靠、无可替代的实物依据。

201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莅汕考察时,详细了解了潮汕侨批的历史文化以及研究中心收集、研究潮汕侨批的情况。胡春华对汕头保护侨批档案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叹,对潮汕侨批独特的历史价值十分关注,认为这 一珍贵的传统文化应该完整保护,代代传承。

侨批档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华侨文化的好教材

华侨早年漂洋过海,为祖居国和侨居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华侨文化积淀,是我们与海外华侨脑海深处的共同记忆,十分珍贵。汕头建设华侨试验区,不是地域方面的优势,而是在亲情上、乡情上与华侨华人密切联系的优势。侨批故事的主角是侨民,而侨民承载的就是祖祖辈辈永不磨灭的中国梦。

侨批文物馆为侨批文物的收藏、展示、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侨批文物馆丰富的侨批档案和数据检索系统,有利于侨胞寻根,有利于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侨心,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居国和家乡的文化认同。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也进一步丰富了潮汕旅游文化。

侨批文物馆新馆揭幕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新社以及其他知名海内外媒体都作了采访和报道。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史,诉说了异乡游子的思念情,见证了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封侨批都满含着海外侨胞对祖国和亲人的无限深情。

侨批文化是独特的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发掘、研究这座地方的“史料富矿”,更重要的是要进 一步弘扬历代华侨华人的精神和美德。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要盘活馆藏文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潮汕侨批文物展成为华侨文化、潮汕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海外游子记得住乡愁,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要开发利用侨批文化,弘扬潮人精神,亲乡顾家、行孝友善、守信重义。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启发教育青少年以先辈为榜样,敢于担当重任,做诚实守信的创业者,让侨批精神发扬光大,以推动社会树立更加良好的道德风尚。

侨批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如何深化今后的侨批研究工作?我们认为:一是要继续做好侨批的征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要更科学地保存,加强数据化处理,让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播到海内外,为专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为各级政府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二是要从以征集为重点转向以研究为重点,扩大研究范围和深度,不要局限于就侨批论侨批,要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多方位、多层次研究侨批的内涵,科学地论证华侨华人对家乡、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三是要加强宣传传播,将侨批档案作为搭建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人文合作的重要载体,不断扩大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要把侨批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联系起来,华侨华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经历者和实践者,侨批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要从侨批中挖掘出积淀深厚的经济文化内涵,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推动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潮汕华侨华人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潮汕火锅怎么牛
潮汕话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