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用玻璃造房子的人
2016-12-16袁秀丽
袁秀丽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195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牌奖,1960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1961年,获得柏林艺术奖。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同时他是第一个使用玻璃做幕墙的设计师。
建筑思想来自于实践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是一名德国建筑师,1886年生于德国亚琛,1969年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
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的布鲁诺保罗的工作室。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分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凡德罗这个姓氏的拼写模仿贵族的姓氏。
此后,密斯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为德国的上流阶级做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中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比如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涯深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工作室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地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
“少就是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地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因此在传统建筑上的装饰花纹、局部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这是带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当时,密斯建立了一种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提出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理念,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
"Less is 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当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建的德国馆仅存在5个月,但于1985-1986年间在巴塞罗那重建。
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总之,现在这经典名句已经影响世界七十年了。
用玻璃造房子
密斯的贡献还在于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开创了人类用玻璃作幕墙的先例,说起这些事情,就不得不提建筑史上那个有趣的故事。
那是1950年,女医生范斯沃斯聘请密斯为她设计一座小住宅。这座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建筑物就是第一个用玻璃作幕墙的房子,仿若一座“水晶宫”。可惜,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行,骄阳晒得女医生热汗淋漓,冬天的寒气又透过玻璃冻得她直打寒战,而造价比原计划超出了85%,所以她向法院提出控诉。站在被告席上的密斯不得不为自己的想法尽力辩解。他说:“当人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人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人们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点,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
后来,密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1954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的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
密斯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
密斯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 他在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在此期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