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晋陕大峡谷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6-12-16郝艳
郝艳
【摘 要】黄河晋陕大峡谷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流经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和被动地位。加快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仅可以改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建设步伐,而且为促进黄河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关键词】黄河晋陕大峡谷;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保护
一、引言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干流全长5464公里,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其中97%的流域面积集中在上中游地区。黄河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的上游河段,以及中游下端的河津禹门口至桃花峪,虽也有诸如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等著名峡谷,但它们都被一系列宽谷盆地分隔,唯有内蒙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才构成了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大峡谷。
黄河晋陕大峡谷,位于内蒙、山西和陕西三省区的交界区域,北起内蒙古托克托,南至山西河津禹门口,全长725公里。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晋陕大峡谷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黄河在此段急转为南北走向,在托克托县河口镇段形成黄河“几”字形弯的右半边,接下来的大峡谷穿过山西省保德与陕西省府谷两县,左带吕梁,右襟陕北,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渐降至400以下,河床最窄处如壶口,仅30至50米。黄河晋陕大峡谷沿线共有27个县市,面积达11.16万平方公里。
按照我国行政区域划分,黄河晋陕大峡谷流经内蒙、山西、陕西三省27县(市),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与实际经济区域往往存在着差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刺激下,围绕经济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一级利益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形成了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排他性特征导致地区利益损害其他地区的利益乃至全国利益;②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市场的分割;③重复建设对地区资源造成浪费,并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污染;④经济区域内部分地方政府对地区发展缺乏准确定位,与区域内其他地区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分工。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区依然以行政区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各种矛盾使区域内难以形成统一的共同市场,导致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加大,增速放缓。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阶段,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弱化行政区域概念强化区域经济的概念,不断打破地域界限,减少行政体制障碍,完善各项服务体系,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才能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呈现出从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能够形成整个区域的整体经济优势,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部门带来共同的利益,能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因此区域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向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就我国的区域经济而言,这种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后表现的已经很明显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渝经济区等一批有影响的重要经济区域。这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必要调整,要素流动秩序得到一定的改善,资本和资源等得到了较合理配置,已经带来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从实践中证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与高效性。
(二)区域经济协调的原则
区域经济关系是不同区域间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随着生产的发展,区域交往的增加扩大了各区域的市场与资源供给范围,进而推动了人类自身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协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原则如下:
1.区域经济协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因此也是当代区域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运行效率以降低成本。区域经济协调应该在此基础上以区域为整体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发展水平。
2.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等在内的多层次经济形态。
在经济一体化区域范围内通常城市、城镇和乡村等经济形态并存,这些不同经济形态之间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差异极大,区域经济协调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差异,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原有不同层次和体系间的相对静态平衡将会被打破从而建立新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最终新的平衡将是适应区域经济系统化发展的不同阶层利益团体互动的产物。
3.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共享的同时要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环境的破坏,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过程说明未来人类的发展不应该继续以牺牲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充分考虑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确保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发展。
三、结语
“黄河晋陕大峡谷”流经区域处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晋陕大峡谷河段的流域面积仅占黄河的15%,但这一河段的来沙量占到了整个黄河的56%。黄河晋陕大峡谷沿线的内蒙、山西、陕西三省区交界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较弱、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和被动地位。因此对黄河晋陕大峡谷以及沿线三省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保护与提升,不但能够有效治理和利用黄河水资源,并会对黄河中下游区域的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黄河晋陕大峡谷”以及沿线内蒙、山西和陕西的区域经济开发,利用三省区的独特区域位置和资源禀赋,加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整合与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带动蒙、晋、陕三角区域的生态与历史人文环境提升,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加快沿线三省区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并为促进黄河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同时加强对“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开发和保护,也是各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对于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对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