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

2016-12-16陈悦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磁场创设物理

陈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导入成为一节高效课堂的导火索.新课标认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多做文章,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境界.下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谈点体会.

一、以文化历史导引课堂

文化是课堂的魂,物理课堂也不例外.古今中外,物理学科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教师要有效利用文化的软实力,让物理课堂充盈浓浓的文化味,并在文化的牵引下帮学生步入学科知识的殿堂.例如,“坐地日行三万里”,可以作为“运动的相对性”的开场白;“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可以作为新课“液化”的揭幕曲;等等.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点题之后,引入一些学科文化知识,激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我讲了“法国飞行员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只要与课堂重难点有关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皆可采用“拿来主义”,为课堂所用.

二、以情境创设激活课堂

“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以情境创设来激活课堂,是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之一.这样,既能让课堂在情境中软着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浇不灭的蜡烛.在玻璃杯后放置一支蜡烛,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在屏幕上,点燃玻璃杯后面的蜡烛,同时向玻璃杯中倒水,蜡烛竟然能在水中燃烧起来!学生看后目瞪口呆.我乘机提出问题:请利用你们的想象力,看看谁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其实,物理课堂最常用的当数情境创设法.物理是一门生活科学,其内在原理往往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善于打通生活和物理学科的通道,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之火,让生活中的情境助推课堂顺利展开.

三、以实验探究导入课堂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物理规律、结论和理论都是经过严格而又缜密的实验得以确立的,它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科学实验有其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程序,但生活中的微型小实验离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并不遥远,教师完全可以擦亮一双慧眼,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演示了“筷子夹米”的实验.在学生仔细观察并亲自做实验后,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概念——摩擦力及原理.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眼、耳、手和脑并用,他们体验、发现并亲历了这一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模式,是讲授法甚至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

四、以多媒体导入课堂

新课程强调,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革新课堂模式.随着教学硬件的升级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已逐步普及,以多媒体为前奏曲,让课堂充盈声、光、电和视频,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我先放一段交响乐,然后给学生竞猜:是什么乐器演奏出这么动听的交响乐?又如,在讲“光的色彩:颜色”时,我提前将网上的视频《千手观音》截频,将其作为课堂的导入载体,然后提出诱导问题:衣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想知道吗?那就跟老师一道走进“光”怪陆离的世界,来探讨光形成的奥秘吧!当然,导入贵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要适可而止,适度而行,切莫以大量的视频或动画作背景,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五、以复习提问联结课堂

“温故而知新”.物理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前后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复习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提问方式,遵循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学生认知走向深入的必然需求,尽管在课改背景下并不被看好,但只要设计得当,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毕竟传承精华和课改并不矛盾.例如,在讲“电磁转换”前,我带着学生以小组竞猜的形式复习了前一节“电流的磁场”的相关知识,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问题的设置如下:通电导体的周边有没有磁场存在?什么实验能够证明通电导体周边磁场的存在?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具有哪些特征?以通电螺线管制作的电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价值?当然,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在学生回答时要抓住即时生成的价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对接课堂的新知.如,在学生回答时,我便穿插问题:既然电流四周有磁场存在,那磁场是否也反作用于电流?如果是,那么,它是否也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这种导入方式,尽管传统,但是历久弥新,如果运用得当,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新知识教学和旧知回顾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磁场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西安的“磁场”
为什么地球有磁场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
2016年春季性感磁场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