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凌源市果业发展之路

2016-12-16赵国明李国军宋树丰

北方果树 2016年4期
关键词:凌源市果业果品

赵国明,李国军,宋树丰

(1 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果树站,辽宁 凌源 122524;2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果树站,辽宁 凌源 122525)

凌源市本是辽西地区果树生产大县,生产的果品畅销国内外,上世纪90年代果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那时,许多农户因经营果树率先成为 “万元户”,在当地引起轰动,也引发当地农民栽植果树的热潮。政府对此也是大力支持,在人力、资金、宣传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有些乡镇果树发展相当快,大量山地、坡地都栽上了果树,有的平肥地也栽上果树。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当初盲目发展果树,管理措施不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中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又不能及时解决,果树生产逐步走向低谷,果树大量死亡,果品产量迅速下降。据调查,全市现有果树仅为十年前的40%左右,产量也下降到原来的40%左右。现存的果园大部分管理粗放,果品产量质量都大幅度下降,难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果品的需求。相反,外地的优质果品却大量涌入凌源市场,凌源由原来向外大量输出果品转变为由外向内输入果品。

1 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的盲目性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绝大多数果园被划片承包到农户手中。这在当时是正确的,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头十年,确实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涌现出许多年收入超过万元的“万元户”,这在当时人均日收入不超过5元的条件下是相当可观的,超过当时在市里工作职工工资十几倍,超过经营大田收入80~90倍,极大地激发了当年农户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全区上下,一轰而上,纷纷栽果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果树栽植面积扩大了十几倍。

果树是栽上了,果园建起来了,但由于当初的冲动和盲目,栽的品种不对路,苗木质量有问题,这些,在当时人们是一无所知。

据我们调查,在开始的头十年,仅宋杖子镇就引进果树品种160多个,由于有些品种不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数年后一些果树逐步死亡。有些农户不懂果树,引进的苗木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本市大王杖子乡,1998年从山东引进十万余株苹果种籽繁育的苹果苗,栽植后十多年大批死亡。还有许多农户为了迅速栽上果树,自己到处购买苗木。当时凌源果树苗木来源非常复杂,有从山东购买的,从河北购买的,从辽南购买的,从内蒙古购买的,由于不懂外购苗木需要检疫,而直接将有疫情的苗木引入,给本地果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1.2 病虫害严重

由于土地下放后,果园都在农户手中,许多人不懂技术,又没有统一指导,管理上千差万别,农户各自为战,造成一户发病,满园传播,会管理的和不会管理的一样受害,病虫害泛滥成灾,果树逐年死亡,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管理,毁掉果树改种别的作物。

1.3 自然灾害加剧

最近十年,自然降雨量较少,特别是近3年,自然降雨量只有正常年份的3/4左右,且又集中在6、7月,果树长时间处于干渴中。加上很多果园根本没有灌溉设施,即使有也早已损坏(不能使用),根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果树生长发育受到很大限制,树势衰弱,病虫害加重。

1.4 品种杂乱,难以跻身市场

由于新建果园缺少统一规划,农户随意选择品种,没有主打品种,果品质量也多不如人意(很难形成品牌),难以同大客商讨价还价。尤其是近十年来,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非常快,要求优质、绿色、安全的果品,外地优质安全果品纷纷进入本地超市,本地果品受到严重冲击,很少有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有投入没有效益,劳动力成本又在上涨,迫使农户不得不放弃果树,改种大田作物。

1.5 政府扶持力度下降

开始的头十年,政府在果树发展中扶持力度较大,从果园整地、苗木栽植到水利配套的补助,以至技术人员的培养等,都下了很大功夫。然而1998年以后的十几年,政府的作为很少,特别是在技术人员培养上乏力得很,许多乡镇技术人员因财政“断奶”(发不出工资)纷纷改行,至今未归,农户想学技术也无去处,严重制约了果树生产的发展。

2 几点意见

面对上述问题,结合考察陕西、山东、河北等地果树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对我区如何走出果业发展的困境提出如下意见。

2.1 可以肯定,凌源适合发展果树生产

凌源地处辽宁西部,与河北省、内蒙古接壤,北纬40°35′50″~41°26′6″,东经 118°50′20″~119°37′40″。年平均气温7.8℃,正常年份降雨量470~480mm,年日照时数3700~3800h,气候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许多果树的生长发育需求。凌源市栽培果树已有几百年历史,有些当地自然生长的果树已上百年,如梨、杏、李子、葡萄、大枣、榛子,以及上世纪引入的苹果等。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引入苹果栽植以来,到2000年左右,发展迅速,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中‘国光’苹果,以含糖量高、耐贮运的特点,曾是当地的主栽品种之一。只是1996年后,一些农户盲目追求发展新品种,由于适应性和管理问题逐步走向衰落。只要品种对路,管理跟得上,凌源市的果树生产前景是美好的。

2.2 合作化、集约化是必经之路

(1)技术推广部门首先要做好科学规划,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对发展品种,做好果园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实施作业机械化,形成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前提是规模化,分散的小农经营只有组织起来,走合作化之路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政府应引导农民成立果业合作社,或土地向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集中,实行股份制,实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作业机械化。政府应从财政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合作社或大户能人予以资金扶持。

(2)针对果树生产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保险部门要将果树生产列入保险范畴。

(3)在果树发展上要突出特色,不仅要有鲜食品种,还要有选择地栽植加工品种,适当开发果园旅游观光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降低风险,增加收入。

我市宋杖子镇二十里堡村果业发展初步验证了上述生产方式的可行性。该村果园原占地13 hm2以上,1982年划片承包给30多农户,由于效益低下,导致果园弃管。2003年,我们会同该村对村果园西半部的农户进行了重新整合,承包给能人大户陈儒,面积6.8 hm2。他在市果树部门的帮助下,重新进行规划,栽植‘南果梨’4500株,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自己打大井,并配套水利设施,自建果品冷藏库。2015年产‘南果梨’10万kg以上,效益可观。这一典型应认真总结推广,走发展特色果业之路。

猜你喜欢

凌源市果业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山西:临汾节庆果品市场趋向两极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凌源市博物馆藏辽瓷精品简述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浅析凌源市林地资源存在问题特点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