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2016-12-16崔丽贤刘金利
崔丽贤,刘金利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 昌黎 066600)
1 梨果实大小遗传的研究进展
梨果实大小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杂交后代常出现广泛分离,总的来说杂交后代表现为趋小性。不同品种的亲本组合,其果实大小的遗传传递力差异明显,后代分离程度也有很大区别。
前人对西洋梨杂种后代果实研究表明,杂种后代果实的大小受多基因调控,其平均值均小于亲中值[1]。
王宇霖等[2]对49个杂交组合亲本性状遗传倾向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梨杂种后代果实重量一般较亲中值小27%,有些组合超亲现象明显(一般超亲19.2%)。
孙志红等[3]从‘鸭梨’和‘香梨’组合传递力分析发现,正交时传递力为114.67%,反交时传递力为109.33%,表明‘鸭梨’是遗传大果型的一个很好亲本。
2 授粉品种对梨果实大小影响
花粉直感现象是指父本花粉对母本种子和果实的直感效应。梨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几乎不结实,异花授粉时亲和性差。梨的花粉直感现象较为明显,当选择不同品种作为授粉树时,可以直接影响果实大小等内在和外在品质性状。
赵明新等[4]分别用4个梨品种对‘黄冠’梨授粉,结果显示,各授粉组合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果重由大到小按授粉品种依次为‘早酥’‘鸭梨’‘砀山酥’‘雪花梨’。
刘峻蓉[5]用几个梨品种的花粉分别对红色梨95-2进行授粉,结果表明,授粉后大部分组合的果实单果重增加,其中父本为‘金花梨’时,单果重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15.19%。
用不同果型品种花粉给‘南果梨’授粉时发现,用‘苹果梨’和‘安梨’两个大果型品种花粉授粉时,‘南果梨’重量减小;而用‘奥丽娅’、4-1两个小果型品种花粉授粉却可以使‘南果梨’果实重量增大。说明‘南果梨’果实重量不受授粉品种果型大小的影响。
李兵伟[6]用不同品种梨为‘砀山酥’授粉时单果重也有显著差异,且与授粉品种本身单果重也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其回归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3 套袋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套袋在梨树栽培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梨果实大小等品质性状。但套袋时间的早晚、套袋时间的长短和袋子种类的差异均对果实大小造成影响。套袋过早影响果实细胞的分裂,果实变小;若纸袋遮光性强,套袋期时间越长果实变小越明显。
‘黄金梨’和‘丰水梨’,套袋越早,虽然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性状改善越明显,但是单果重和可食用部分减少得越多[7]。
孙继军[8]在对‘苹果梨’的套袋试验中发现,不同纸袋对单果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但各处理单果重均略低于对照。
王贵元等[9]以‘荆梨一号’为研究材料,分别用外黄内黑双层和外灰内黑单层两种类型袋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双层袋处理的平均单果重要小于单层袋处理的。
4 不同花序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梨为伞房花序,因品种差异,每序5~10朵,不同花序花朵的发育情况与开花时间存在差异,果实之间的大小也存在差异。
康国栋等[10]在‘黄金梨’花序不同部位留果的研究中发现,疏果时保留花序基部第4果,平均单果重最大,其下单果重排列依次为第3果、第5果、第6果、第2果、第1果,保留花序第4果比保留花序第1果平均单果重高13.2%。
在‘锦丰’梨不同序位果实品质的比较试验中发现,其花序单果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疏果时保留花序基部第3果、第4果、第2果、第5果、第1果,保留花序第3果平均单果重为279.7g,保留花序第1果平均单果重仅为233.7g。
黄新忠等[11]在‘翠冠’梨的坐果序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中得出,产量分布相对集中在第3序位以下的低序果,其中第2序位的产量最高,从第1序位至第3序位果产量占总产量的74.2%;第6、第7序位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5%和2.4%,第8序位及其以上序位果则几乎没有产量。
王鑫等[12]在‘黄花梨’与‘丰水’梨的不同序位果研究中发现,两个品种单果重随序位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都为第3序位果单果质量最大,第1序位至第4序位单果质量差异不显著,第1序位至第3序位与第5序位至第7序位单果质量差异显著。而‘砀山酥’第2序位单果质量最大,第1序位至第4序位的单果质量差异不显著,第6序位与第7序位的单果质量最小。
5 施肥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梨幼树阶段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系和树冠生长旺盛,氮肥需求量很大;进入结果期后,树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随着果重逐渐增加,不但要有充足的氮肥还需要增加钾肥。只有科学施肥、养分充足才能够保证有优良的果实品质。
孙宗训[13]对‘酥梨’行了底施沼渣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两种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50g和380g,远远高于不施肥的250g。
魏钦平等[14]用不同比例的草炭与鸡粪配肥对‘黄金梨’施肥发现,无论什么混合比例的配肥,其平均单果重都要大于不施肥的平均单果重,最大的平均单果重差异达40g。
江淮旺等[15]用一种名为“迦姆液”的植物叶面螯合肥对‘黄金梨’施肥试验,采用灌根土施的方法对单果重增加作用十分明显,但随着施用浓度的降低,增重效果减弱;如果采用叶面施肥法,增重效果没有灌根土施效果明显;两种施肥方式兼用时,增重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叶面喷施的浓度高时会产生畸形果。
王斐等[16]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对‘华酥’‘华金’和‘五九香’梨进行喷施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均可以增加梨平均单果重;但随着喷施浓度增高,3种梨果实平均单果重有下降的趋势。
高晓燕等[17]用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对‘黄金梨’施肥试验,结果显示,任何施基肥与叶面肥组合的平均单果重均要显著高于只施基肥的平均单果重。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梨果实大小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以及园艺作物,并获得了十分显著效果。
从梨果肉细胞分裂期开始至果肉细胞分裂停止,将GA3、GA4+7均匀涂抹在果梗处,均能明显促进果实增大。
钟必凤等[18]使用3种不同品牌的果实膨大剂在‘翠冠’梨生长过程中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使用膨大剂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17.28%、19.27%、9.80%。
张建国[19]使用梨丰灵对‘黄冠’‘二十世纪’两个梨品种进行试验,发现不同时期处理的最终平均单果重差异很大,处理时间越早,对单果重增加的效果越明显,反之增重效果越差。梁双林等[20]用不同浓度的丰产素在不同时期对‘雪花梨’进行喷施,结果显示,喷施丰产素的梨果实单果重均比对照大,稀释浓度为5000倍时单果重最大,随着稀释的倍数增加平均单果重呈减小趋势;不同时期喷洒的次数越多,平均单果重越大,但无显著差异。
苗吸旺等[21]在对‘锦丰’梨喷洒多效唑的试验结果显示,当多效唑浓度为500mg/kg时,单果重略有增加,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单果重减少。
7 结论
果实大小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的。在理想的栽培条件下,真正造成果实大小差异的是基因起决定作用。例如在同一物种中,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不同品种会显示出相当广泛的果实大小类型。就梨而言,野生类型梨的果实只有几克,而一些栽培品种梨的果实则重达1kg,有的甚至超过2kg。这主要是由于早期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果实维持生命,有目的地对野生种进行驯化,选择相对大的突变型果实繁殖后代,使得果实变大的突变效应不断累加,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栽培品种。而在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突变存在于不同的基因位点中,属于数量性状,无法使用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来解释影响果实大小差异相关个体基因的突变。在果树的生产栽培过程中,果实的大小是果品分级和果园经济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