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孤山杏梅’

2016-12-16刘昌喜

北方果树 2016年4期
关键词:孤山花芽分化

刘昌喜

(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农业服务中心,辽宁 东港 118312)

本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丹东‘孤山杏梅’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征特性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包装标识等相关内容。

1 地域范围

‘孤山杏梅’分布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南部,即丹东大孤山经济区孤山镇,沿大孤山东西走向,包括孤山镇东社区、西社区,东大于村、沙屯村、刘屯村、辛店村、背阴寺村、庙岭村等,地理坐标北纬 39°41′~40°02′,东经 123°28′~123°45′。总种植面积 300 hm2,年生产量280万t,年产值1100万元。

2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百余年,大孤山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形成了‘孤山杏梅’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推广区域也仅局限于大孤山周围。

2.1 地貌,土壤

大孤山为典型断块地形,由石英砂岩组成,经海水侵蚀形成石人、岩洞等自然景观。南陡北缓,主峰标高337.4m。大孤山脚下的高低台地即是‘孤山杏梅’产区。土壤类型属坡地棕壤,东部土层有砂粒,西部较少;质地沙壤到中壤;底层棕壤或红粘土。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保水保肥;但质地粘重,透气性较差,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肥力较低。随着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将随之提高。

2.2 气候

孤山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临黄海,具海洋性气候特点,是丹东西部气候最佳区。冬季较暖,夏无酷署,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9~10℃,年降雨量 900~1 050 mm;无霜期 168~199 d,初霜在霜降前后,晚霜在谷雨前后;全年日照时数2484.3h。孤山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孤山杏梅’的栽培区域仅限于大孤山周围。冬季平均气温-5~-8℃,12月份冻土层10cm,春分耕作层已经融化。温暖的冬季为‘孤山杏梅’进一步花芽分化和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春季,孤山地区气温回升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晚且缓慢(日增0.2℃),延迟了‘孤山杏梅’的开花期,始花期一般在4月19日左右,4月末进入盛花期,晚霜侵害机率小,花期不易遭受冻害。特定的小气候对‘孤山杏梅’的开花、授粉、坐果、果实生长十分有利。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平均气温23.5℃,而‘孤山杏梅’果实成熟期在6月末至7月上旬,昼夜温差还较大,果实风味佳,且采摘期相对集中。秋季,平均气温9.8~12.8℃,天高气爽,日照时间长,有利于花芽分化。

2.3 人文历史

‘孤山杏梅’在孤山栽培已百余年,具有华北系统杏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由于孤山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及人们百余年的栽培选育,形成了一个珍品杏品种。据东沟(现东港前称)县志记载:民国7年(1918年)由丹麦传教士聂乐信引入丹麦黄杏,嫁接在当地杏树上。到1926年,孤山当地人们已开始繁育栽培,40年代前一般称‘丹麦杏’,50年代普遍称‘杏梅’,60年代经辽宁省专家论证正式命名‘孤山杏梅’。

1981年人民日报刊介‘孤山杏梅’,同年‘孤山杏梅’收入《中国土特产大全》。在辽宁省果品鉴评会上连续两次获“杏品种之冠”之荣誉;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博览会上获农业部铜奖;2012年在首届丹东市优质农产品展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 “丹东最受欢迎的优质农产品”。‘孤山杏梅’的闻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省、市领导多次来‘孤山杏梅’基地参观指导,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曾来孤山考察、指导、试验,2013年法国和土耳其派专家前来实地考察,2015年又有22个国家派团前来考察。

‘孤山杏梅’已是孤山旅游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五一”小长假正值杏梅花盛开,来孤山观光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孤山镇的5.3hm2杏梅基地,已成为孤山旅游赏花最集中的园区,每到花季,天南海北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争相拍摄。6月末至7月初,游人、客商穿梭于杏荫之下,亲自体验采杏和现场品杏的喜悦。

‘孤山杏梅’口感极佳,已远销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孤山杏梅’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当地果农已把‘孤山杏梅’视为“木头儿子”,一株盛果期树收入上千元或几千元,效益十分可观。

2.4 ‘孤山杏梅’的品种特性

‘孤山杏梅’经多年嫁接繁育种植,某些性状与普通杏树有一定的差别。‘孤山杏梅’栽培区域仅限于大孤山周围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离开这个环境,其结出的果实口感、风味、果形等都有所变化。正宗‘孤山杏梅’叶片较普通杏叶片大而肥厚,叶缘锯齿状;果实椭圆形,果顶略有歪尖,平均单果重100g,最大200g;成熟期果皮黄色,有红晕;果肉厚,离核,棕黄色,柔韧多汁(果实掰开后果心处有甘甜果汁溢出),甜酸可口,味道清香;含糖量17%~18%,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尤其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是水果类上等佳品。

3 生产技术要求

3.1 环境要求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栽培为宜;因其自花结实率低,园内需配置授粉树,主要品种有‘麦黄杏’‘金太阳’‘凯特’等;若树体没到正常落叶时遭遇霜冻,则影响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严重影响来年的结实率,可采取使用防冻剂、灌封冻水、设防寒棚等农业措施防霜冻;杏梅树喜干怕涝,孤山地区夏季降水频繁,特别是成熟期雨水频繁导致裂果、腐烂,树体流胶、早期落叶,影响花芽分化和翌年产量,应搞好杏园排水,或树盘覆膜、扣遮雨棚等。

3.2 施肥

根据土壤地力、产量、树势、生育期决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基肥,一般秋施,适宜时间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腐熟的有机肥、菌肥为主,配以适量复合肥。一般666.7m2施有机肥3000~4000kg,沟施或穴施。追肥,一般在萌芽前、果实膨大期、硬核期、采收后进行4次,前期以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及硬核期以磷钾肥为主,可采用放射状沟、环状沟施。根据杏梅不同生育期的营养表现,以叶面喷施补充。

3.3 灌水与排水

根据土壤墒情,在萌芽前、果实膨大期、硬核期、花芽分化期,结合追肥适当灌水,雨季应及时排水。必要时灌封冬水,防抽条。

3.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因树龄、树势及栽培技术而不同,主要树形有自然开心形、小冠疏层形、延迟开心形和改良纺锤形。幼树期树势较旺,除对主枝延长枝进行短截外,其他枝条以缓放为主,尽可能多保留枝条,依靠生长期摘心培养结果枝组。尽可能多培养中、短枝结果,因这类枝停止生长早,芽发育充实,花芽质量好。夏季可连续摘心和化控,及时抺芽。冬剪时除清理病虫枝、过密枝外,很少去枝,利于树冠形成和增加结果单位的数量。盛果期树应采取夏剪和冬剪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形成新果枝,并注意培养基部结果枝组及结果枝,避免空膛,达到内外上下立体结果。老龄树及时更新回缩复壮结果枝组,疏除弱枝、病虫枝、重叠枝,逐年更新培养新的结果枝组,实现高产高效益。

3.5 花果管理

保花保果 一是防霜冻,二是人工辅助授粉,三是蜜蜂授粉,四是喷硼砂、稀土、赤霉素等,提高坐果率。

合理疏果 根据树势、树龄定果定产,疏除过密果、病虫果。一般果间距10cm以上,长果枝留三四个果,中果枝留二三个果,短果枝及花簇状果枝留1个果。

3.6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早期落叶病(褐斑病、环纹叶枯病)、穿孔病、褐腐病、根腐病、流胶病、软腐病、轮纹病及裂果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卷叶虫、桑白蚧、红颈天牛、臭蝽等。

在采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次数。按照绿色无公害操作规程,根据防治对象及生物学特性选择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铜制剂农药。杀菌剂一般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80%大生M-45 600~800倍、农用链霉素、43%戊唑醇3000倍液等,杀虫剂一般选用18%阿维菌素1500倍、10%吡丹或10%吡虫啉1000倍、20%甲氰菊酯1500~2000倍、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等。最后1次用药距采收前15~20d。

3.7 采收、包装、贮运

据果实成熟度、市场要求、天气状况适时采摘。避免曝日和雨天采摘,保证采摘工具洁净无污染,采摘时要轻摘轻放。

根据果个大小、成熟度予以分级包装,单果要套发泡网分层入箱,防止果与果之间挤碰摩擦。产品包装箱要标明“孤山杏梅”和产品等级、数量、产地等,并有防雨、防晒、轻拿轻放等标识。贮存场地要求卫生、干燥、通风凉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防鼠害。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严禁日晒雨淋。

猜你喜欢

孤山花芽分化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孤山寺迹何处寻
孤山玉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树产量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西湖
西 湖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果树花芽分化调控机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