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根腐病的防治
2016-12-16梁旺伟
近年来,河北省中南部梨树栽培区部分梨园不同程度发生根腐病,并有蔓延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据调查,梨树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及根颈部。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根系变褐,逐渐腐烂坏死,营养供应受阻,呼吸功能逐渐消失,地上部位开始呈现病状,生长势下降,不能抽生新梢或新梢短,果实个小,叶片小而薄、黄化、早期脱落。病菌侵染梨树根部后能迅速扩展至根颈部,并沿主根向下蔓延,重病株很快整株死亡。发病的多为盛果期大树,一般从发病到整株死亡只有1年左右;如遇连阴雨天气,积水一二个月就会整株枯萎、落叶、死亡。
目前研究认为,其病源是一种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即疫霉菌,属卵菌门腐霉科疫霉属,是梨根腐病的主要菌源。寄主范围广,能侵染273属900多种植物。
梨树根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大多因使用带菌土壤、苗木或病菌污染的水源等。病菌常栖息于其他植物根部,厚垣孢子可以存活在土壤中,梨树种植于新地也可能因土壤中原有病菌而被感染。灌水和降雨是根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带菌的农具或人为操作等传病。当降雨或灌溉致土壤水分饱和时,疫霉菌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膜中游动,根部分泌物吸引游动孢子使其驻足,发芽侵染根部。厚垣孢子也会受到根部分泌物刺激发芽,侵染根系。当寄主死亡后,病菌会在死亡的病组织中形成厚垣孢子,残存于土壤中。7—8月高温多雨,是该病侵染和扩展的最主要时期。无病根通过与病根接触直接侵染传播,或者通过病残体的移动而传播。病组织在土壤中传播的距离有限,土壤的干湿度影响病菌的扩展,长时间干旱可抑制病菌在根部扩散。
经在赵县董庄等梨区发病果园调查分析认为,发病的人为原因,一是化肥配方不合理、使用过量、偏施单一元素或劣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严重,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二是土壤长时间处于高湿高温状态,根系缺氧,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减退;三是常年大量使用除草剂,残留超标,土壤严重污染,根系受到伤害,易发生根腐病;四是连年负载量过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过低,特别是中微量元素不足,导致树体衰弱。
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如果在旧林地上新建梨园,首先培育和利用无病毒苗木;在旧林砍伐后彻底清除残根,进行局部换土,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并进行土壤消毒;最好经二三年农业耕作后再定植梨树;如果在已经死过梨树的位置再补栽梨树,应挖大坑,进行杀菌消毒和换土,在回填新土时掺混“禾苗”牌清根再生素 200~300g、“FA”牌旱地龙黄腐植酸有机肥1000~1500g,或土壤调理剂菌肥1000~2 000 g;苗木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根8~10min。(2)有根腐病的梨园采取以菌抑菌的办法,全园深翻,施入有机肥和生物肥(2.0亿/g以上)150~200 kg;生长季节注意控制浇水,雨季做好排涝。(3)灌溉和降雨是根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初发病株首先进行挖沟封锁,浇水时与无病的梨树分开浇;秋季对病树进行扒土晾根,刮除病斑后涂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保护,并对病根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浇灌50%代森锌200倍或80%五氯酚钠250倍液;或将病根周围的土挖出,换新土,并混入清根再生素200~300 g;对于重病株尽早挖除,彻底清理残根并烧毁。(4)尽可能不用除草剂,特别是严禁使用伤害梨树根系的除草剂;不施用梨树忌用的化肥和农药。(5)加强管理,配方施肥,增加营养,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初发病的梨园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减少根部浸水时间;尽早疏花疏果,减少负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