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鲁迅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2016-12-16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关键词:困境鲁迅教学

迟 蕊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辽宁省鲁迅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迟蕊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由辽宁省鲁迅研究会、辽宁省社科联主办,渤海大学社科联和文学院承办的辽宁省鲁迅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9月19日在渤海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鲁迅普及与国民素质教育”,来自省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赵京华先生和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董炳月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如何打破鲁迅研究的困境、鲁迅作品教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关键词:鲁迅;困境;教学

由辽宁省鲁迅研究会①、辽宁省社科联主办,渤海大学社科联和文学院承办的辽宁省鲁迅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9月19日在渤海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鲁迅普及与国民素质教育”,来自省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赵京华先生和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董炳月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如何打破鲁迅研究的困境、鲁迅作品教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一、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

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成就斐然,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推进鲁迅研究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热点。赵京华和董炳月先生分别就战后日本的“学院派鲁迅研究”和“民间鲁迅”发表了演讲。赵京华首先认为,日本在战后60余年间,共出版了有关鲁迅的传记和研究著作50余部,几乎平均每年一部,对于一位“外国作家”而且是日本曾以武力征服的“落后中国”之文学家鲁迅,日本知识界及其广大民众倾注了如此的热诚和关注,这的确是少见的;战后日本的学院派鲁迅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无论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研究思路,还是研究方法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都有许多值得国内鲁迅研究者借鉴的地方。然后,他通过考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成果,比如竹内好、丸山升,木山英雄、伊藤虎丸,藤井省三、代田智明等,总结了日本在借鉴鲁迅资源方面的重要特征,即通过挖掘鲁迅文学中的抵抗精神、革命要素和反现代的现代性品格,来反思日本的近代道路、帝国主义罪行,重估现代性发展的历史。

董炳月认为,除了学院派研究,对“民间”的鲁迅传播也应予以重视;在战后的日本,鲁迅不仅仅是被视为一位外国作家,而且还是作为本国的“国民作家”来接受的;鲁迅的影响并不限于思想界、学术界,而是深入到民间,通过文学作品、社会运动等形式影响到普通群众。然后,他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人物,即霜川远志、新岛淳良、井上厦的考察,提出并阐释了“民间鲁迅”的重要概念。具体来讲,他首先介绍了民间剧作家霜川远志以创作剧本的方式对鲁迅思想与心理的复杂性的揭示,以及在日本的中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其次,谈到了文学教授新岛淳良是如何实践鲁迅的革命思想并与新兴宗教组织山岸会发生关联的史实,以及与后来村上春树的名著长篇小说《1Q84》之间复杂的关联;再次讲到了作为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剧作家井上厦以鲁迅上海时期的生活为题材创作剧本《上海月亮》的故事;最后,他还特别强调只有了解日本的“民间鲁迅”,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普遍价值以及战后中日文学的相关性。

沈阳师范大学胡玉伟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民间鲁迅”的视角颇具启发性,至今尚未引起国内鲁迅研究界的普遍关注,这一思路有可能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二、如何打破鲁迅研究的困境

目前,鲁迅研究正面临着困境,一方面,研究空间愈来愈少,难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世俗化的时代氛围,与鲁迅精神相去甚远,普及与传播工作也较为困难。如何打破鲁迅研究的困境,是本次会议的另一重要议题。

辽宁省鲁迅研究会会长、辽宁师范大学王卫平教授在演讲中,以国内著名学者杨义先生近年来的鲁迅研究为对象集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首先全面梳理了杨义先生的学术成就,接着,重点评述了他在鲁迅研究方面的成就,对其新作《鲁迅文化血脉还原》中所采用的“还原式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与深入的讲解,尤其推崇杨先生那种通过梳理鲁迅文学与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来疏通其文学血脉的做法;然后,谈到了当前鲁迅研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认为最尖锐的问题体现在“如何创新”,这是对当下鲁迅研究者的才学和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最后,详细阐述了杨先生所提出的推进鲁迅研究的五个维度,以及我们从中获得的三点启示。五个维度是:更深一层地疏通鲁迅的文化血脉;还原鲁迅的生命;深化辩证思维;重造文化方式;拓展思想维度。三点启示是:研究者在才学、能力、思想上的突进;必须不断地自我反思;必须不断地重读、深读。

大连理工大学崔银河教授认为,杨义先生的勤奋精神令人敬佩,他所提出的还原式研究更是值得借鉴,研究者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学养,拓宽思想维度,才能真正推进鲁迅研究。

三、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鲁迅作品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在高校专业课和通识课上提高教学效果,如何看待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现象,是本次会议的另一热点。

鞍山师范学院金鑫教授指出,鲁迅教学难度很大,据统计在其所在学校的课堂上仅有3%左右的学生喜爱鲁迅。此外,对于另一位现代文学大师茅盾的讲解也存在诸多困难。她认为,教学中单是讲他们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成就贡献远远不够,由于他们在彼此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中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还要在常规的现代文学史教学中关注这两位大师之间的精神相依。

大连工业大学李丹教授则有不同的体会,她认为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通识课上,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鲁迅的,在教学中除了从知识或学术的角度,更主要的还应从精神的角度去传授。

辽宁师范大学徐立平博士就此交流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她认为将“生态意识”和“影视改编”引入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鲁迅作品的整体认识、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此外,大连理工大学刘伟教授、锦州师专的张翠教授、鲁美妍博士和宋扬老师、渤海大学的宋文坛副教授和张英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的林雪飞副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的纪秀明副主编,朝阳师专的孙淑奇、吴志芳和李岩老师,都发表了各自有关鲁迅作品教学方面的心得。其中以刘伟和纪秀明之间的争论最为精彩。

他们围绕中小学教材中应该如何择选鲁迅作品的问题进行了三次激烈的交锋。刘伟认为从现实来讲,鲁迅作品能否起到改造国人灵魂的作用,这一点非常值得思考。其实鲁迅后期对这一改革思路都发生过怀疑,认为是徒劳的,因此,他强调对于缺乏政治、历史、哲学等知识背景的中小学生们而言,不宜在教材中过多地收录鲁迅作品,否则会因难于理解无形中增加他们对鲁迅的反感,适得其反;莫不如少选几篇,而且应选择那些文学性强的作品,比如《故乡》和《孔乙己》,注重对他们的审美方面的陶冶,等到了大学阶段再让他们读那些思想性强的篇目更好,比如《记念刘和珍君》和《祝福》。对此,纪秀明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和审美的培养应该从小就开始,不能因为中小学生读不懂,我们就不教,因为文学所发挥的教化作用是需要长期的熏陶的,而正因为他们不懂、缺少才更应该用那些思想深刻,同时艺术性也好的作品去加以引领。

四、鲁迅思想与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思想与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这次会议重要的分论题之一。东北财经大学韩传喜副教授在鲁迅评论赛珍珠这一文学史事件及其所发生的影响中,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错位现象。他认为以此为契入点,正视与解读这些错位,不止是研究文学作品,也是推进文学批评的佳径之一。而且他还通过对史料和历史语境的细致考察,将之概括为三种错位,即互评中的错位、创作中的错位和研究中的错位。

渤海大学刘广远教授对鲁迅与莫言的宗教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强调二者都认为宗教世界与人间世界是同体异位的,不仅具有实用主义,还具有“瞒和骗”等特质,只不过鲁迅对宗教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于不断认知和体察体验,长于论述和阐发,而莫言更多地来自于乡野认识、日常现象,更多地表现在长篇叙事中。

沈阳大学迟蕊副教授针对近年来后殖民主义理论所引发的质疑和贬损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现象,通过与“民族性”概念的辨析,对鲁迅文本中的“国民性”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这两者在鲁迅的理解中虽有互通之处,但确实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其间所流露出来的区分意识是颇为自觉的,与当年和保守主义思想的互动有着深刻的关联。

鞍山师范学院白海君博士认为,鲁迅的一生与政治和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知识人的鲁迅如何理解、阐释并促进中国的革命,既要深刻解革命,也不能抛开政治,更不能忽视主体的人。他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对理解鲁迅的革命文学观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有重大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东北大学国蕊副教授关注到迄今为止对于“多余人”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认为中国经日文转译“多余人”小说始于1897年,之后经过曲折的跨文化传播,于20世纪20年代迎来了热潮;又历经主题转换、弱化、忧郁气质的继承等翻译和创作之后,在鲁迅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重构。

赵京华、董炳月和王卫平对于以上发言进行了点评,在方法、材料、思路等方面为年轻的鲁迅研究者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参考意见。

此外,不少与会者还表达了对鲁迅研究这项事业的整体认识。比如,赵京华讲到:“提到现在国学热的问题,这背后有一个大的背景是中国是否还需要鲁迅?这样一个大的问题在于,这是鲁迅研究者的共同的困惑。坦率地讲,鲁迅是一个乌鸦嘴,每个民族都有这样一些人。用尖刻的语言对自己的民族加以批判和解剖,像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乌鸦嘴的人。无论中国多么强盛,文化多么辉煌,鲁迅这样的稀有人才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那个时代语境的。如果把这个抛掉只谈鲁迅如何如何,对传统文化过激的言论,是没有放到历史的语境之中,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仅从利于国家和谐的角度谈鲁迅,我们还有社会,还有普普通通的民众,所以我想在20世纪有鲁迅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出现,至少我们中国人应该珍惜。我也希望,无论是我们京城这些学者,还是在地方的这些鲁迅研究者和一线的鲁迅传播者,都应该继续把鲁迅的故事讲下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讲故事的力量,这个民族恐怕将要衰败了。”这段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综上所述,经过为期一天的研讨,本届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者就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如何打破鲁迅研究

困境达成了普遍的共识,我国学人在鲁迅作品教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及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获得了诸多启发。此外,学者们还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极富热度的研讨,并坚信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鲁迅研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迅研究学会之一,创始人和会长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彭定安先生,其余主要领导有杜一白、李春林、袁少杰、王吉鹏、孙世哲、臧恩钰等学者。该学会不仅会员众多,活动频繁,而且拥有自己的会刊,即《鲁迅学刊》。然而,自1995年后一度中断,直至2013年在前辈学者以及新一届会长王卫平教授的扶持下,在省内高校、研究机构众多学者的热烈响应下,尤其是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的积极发起下方恢复活动,目前会员已逾百人。

(责任编辑单丽娟)

作者简介:迟蕊(1977—),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 JQ 2013033)

收稿日期:2015-10-12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6)01-0007-03

猜你喜欢

困境鲁迅教学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鲁迅,好可爱一爹
跟踪导练(一)
困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阿迅一族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