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
——以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计算机系为例
2016-12-16王谦
王 谦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100054)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党的十八大也再次重申了“社区教育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社区教育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社区学习者与地区从业者的再教育”。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理论角度来看,高效地整合专业师资,不仅可以在实践的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区域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社区学习者的终身教育。居民的终身教育是推动文明社区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2],对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强大、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立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普遍深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社区学习者开始走出社区,迈入课堂,他们渴望学习新的本领与技能,以适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创建文明社区、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接地气的老百姓教育形式应运而生。所谓“社区教育”这一概念,一般讲有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是整个社区的大教育模式,另一种是面向每个社区学习者群体的定制式教育模式。面向社区的大教育指的是为了社区发展,在社区中开展的具有教育意义或目的的活动,它包括各种寓教育于其中的社区文化活动等。面向社区学习者群体的定制教育模式指的是在社区内的学校对社区学习者的教育或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各社会成员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它的主旨是提高社区学习者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面向社区学习者群体的定制教育最能够解决社区学习者生活、社区文化以及民众就业的需求。而教师的授课是否能让社区学习者满意,取决于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是否贴近社区学习者,是对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检验。教师不仅要有好的授课内容,还要对内容的全部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不仅要专业知识基础扎实,还要有一些“绝活”做“包袱”。社区教育不同于学历教学,它比学历教育更要求教师有个人魅力,那魅力从何而来?多年的社区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个人魅力来自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专业素质需要教师的综合素质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提升?除了要加强学习外,就是在社区这个“大舞台”里“锻炼”。
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作为一支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不断壮大。在这种变化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又能贴近实际的优秀教师。他们在为服务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和发展区域经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
综合素质是包括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计算机系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又包括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精神素质等。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计算机系教师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在社区教育实践中,把教授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社区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不断地创新思维,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现已逐步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
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一位合格的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既不能是端坐于“象牙塔”里的学院派教师,也不能是普通的中职技校的实践教师,他们应该具备很高的精神素质,具有以社区教育为荣的思想;还应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又具有实践经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人高校教师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从事社区教育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们在日常教学中面对的也是成人。从年龄层面上说,成人学生与社区学习者相仿,从知识需求上看,成人学生的教学目的与社区学习者的需求也有较大的相似性,都想学到实用的知识,学有所成后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地位。虽然成人学生知识水平一般要比社区学习者高,但自学能力和学习态度还是稍逊一筹[3]。社区学习者与成人学生又有所不同;他们层次不同,年龄差异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多考虑传统与现代混合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层次不同的社区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这是对计算机系教师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家庭中已经十分普及,社区学习者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通过了解社区学习者对计算机课的要求,组织教师集体研究,调整社区教学计划,在社区教学课堂中增加了一些接地气的实践内容,如居民平时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居民是否可以学到多少新知识,而是如何能用居民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比如:当讲到组建家庭无线路由器时,任课教师运用居民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在讲解完连线的原理后,让居民自己尝试如何去连线。当讲解完输入法和Word文档设置时,便要求居民自己用输入法和Word完成一份精美的通知单。不仅如此,在教学时,任课教师还注意讲解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日常应用的小窍门,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们的听课效果,还可以提高居民们对课程的兴趣。
为了提高任课教师活用专业知识、让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接轨的业务素质,计算机系的做法是选送专业教师参加计算机行业资格证书培训,通过行业的培训,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目前计算机系中已有两位主要从事社区教学的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网络工程师(中级)证书,成为了真正的“双师型”人才。
社区教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应注意到教师个人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适应社区教育的需要,计算机系鼓励教师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也只有站得高了,才能看得远,理解得深,才能使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不存在“短板”。计算机系多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在职研究生考试,分别被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理工类名校录取,在4年的刻苦研究后,都拿到了计算机的硕士专业学位。在高等学府中深造的经历使计算机系的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同时精神素质得到了升华,实践能力也在学习与毕业设计中得到了锻炼。
三、转变教育理念,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教育是今后成人教育的方向,而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的教师,这些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社区教育理念。社区教育理念是整个社区教育能够良性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它是进行一切社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社区教育理念是否正确,也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但它们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我国的社区教育理念是满足社区学习者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学习者的整体素质,提高社区学习者的生活质量与职业技能,.从而间接地加快社区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社区教育也是一种正规教育,它是公民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想要确保其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让专业任课教师重新认识社区教育。它也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精神支撑,一个热爱社区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时会全身心投入。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赋予教师一定的决策权,这样教师在进行社区教学时可以形成积极的个人成就感和自豪感[7]。
社区教育的任课教师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社区,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社区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间老、中、幼各个年龄段不等,他们拥有不同的背景、文化和习惯,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服务,如何有效挖掘社区诸多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进行课程开发等,都应赋予任课教师一定的决策权。应打破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真正成为某门社区课程的决策者。
四、改变教学模式,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社区学习者上课时间不容易统一的情况,方便社区学习者选好课程,计算机系为社区学习者准备了“菜单式”课程服务,把课程系列分解成短期培训,一个短期培训就教授一项独立的新技能,总课时不超过10次课,让社区学习者能够在两到三个月学到一个新技能。这些短期培训还可以组合,如果有愿意深入学习某个技能的居民,可以继续学习之后的课程。这种社区教育模式用个流行的名词就是“私人定制”社区教育。
在社区教育中,计算机系教师还将网络手段应用于教学。2015年,计算机系教师进行了全区的社区教育骨干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后,社区教学骨干们通过在培训中学习到的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录制网络微课与面授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区的社区学习者展开培训,既节省了教学成本,又使得教学受众面得到了提高。网络微课作为一种近两年才影响到中国的教学新模式,能够在没有教学场地、没有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紧缺的“三无”条件下进行教学,而且教学效果还要好于一般的面授教学,所以微课程教学是很适宜社区教育的好形式。
社区教育的课堂上,计算机系的教师不会评论哪种技术好、哪种技术不好,只是将全部的技术展现在社区学习者的面前,让大家自己去选择和评判。日常的实践案例与教学微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是计算机系的授课特色,这样的课程各个年龄段的社区学习者都爱学。因为日常的实践案例与他们的生活贴得太近了,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回家后还可以借助教学微课程反复学习。
社区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学习者开展教育的好形式,通过社区教育,不仅全面提升社区学习者生活质量,还为建设文明社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而成人教育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教育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对全民教育,职后继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两者在当代经济发展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碰撞,必将共同担负起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任。成人教育的师资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社区为成人教育的师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成人教育的师资也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
[2]李贵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J].科教文汇,2009(19):9,15.DOI:10.3969/j.issn.1672-7894.
[3]吕英怀,崔慧敏,高振山等.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53-155.3969/j.issn.1006-7167.
[4]宣兆凯.社区终身教育理念与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2):94-96.DOI:10.3969/j.issn.1000-5102.2002.02.025.
[5]郝美英.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理念探析[J].成人教育,2010(12):95-96.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0.12.042.
[6]龚晓林. 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的推进构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12(2):173-176.
[7]龚万松.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66-67.DOI:10.3969/j.issn.1008-5823.2012.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