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棱羊肚菌在福建尤溪的引种试验初报*
2016-12-16陈锡桓吴大忠罗雪妹陈鸿俞立烜纪家果
陈锡桓 吴大忠 罗雪妹 陈鸿 俞立烜 纪家果
(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
梯棱羊肚菌在福建尤溪的引种试验初报*
陈锡桓 吴大忠 罗雪妹 陈鸿 俞立烜 纪家果
(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
引进梯棱羊肚菌在福建省尤溪县栽培试种获得成功。试验表明,该品种可以在试种地区海拔130~1100m的林下及林间空地种植,并详细介绍了栽培技术及性状表现、生态习性等,为生产实际提供有益参考。试验结果有助于该菌在福建的推广种植,进一步丰富福建珍稀食用菌资源。
梯棱羊肚菌;引种;福建;林下种植
羊肚菌属(Morchella)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研究价值。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肚菌具有“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利气”的功效。其子实体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铁、锌等多种矿质元素[1],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市场上的羊肚菌商品主要采自野外,人工栽培的产品不多。四川省是国内研究人工栽培羊肚菌最早的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报道,但由于栽培产量不稳定、可重复性差等问题,一直无法大面积推广。
2013年9月,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从四川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引进了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栽培技术,在尤溪县开展林下引种栽培试验。于2014—2016年连续三年成功在试验地培育出羊肚菌子实体,证明了在福建省气候条件下进行林下栽培羊肚菌是可行的。引种栽培的羊肚菌品种梯棱羊肚菌,适合在福建尤溪海拔130~1100m的林下和田间栽培种植。
1 试验地概况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经 117°48′30″~118°40′,北纬 25°50′36″~26°26′30″之间。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年平均气温19.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7.8℃。
在尤溪县西城镇、洋中镇、汤川乡等地,按照不同林分类型、不同海拔高度,共设置10个样地开展引种栽培试验,林分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杉木林、绿竹林、杨梅林、绿化大苗圃地等;海拔130~1100m。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及播种
12月上旬前完成整地播种。播种前清除林地杂草和石块,进行翻耕和耙平,整畦拉带,开设排水沟;播种前菌床喷重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每m2使用500ml容量的菌种1~1.5瓶,直接撒播覆盖细土2cm,及时覆盖遮阳网。
2.2 麦粒袋制作及下地摆放
播种后15d左右安排麦粒袋的生产,每m2使用3袋外援营养麦粒袋。麦粒袋每袋0.6~0.8kg,高温灭菌后打孔下地摆放。打孔面朝下放置,与菌床土壤接触。
2.3 重水刺激
次年2月桃花盛开前10d,灌溉重水调节菌床湿度至含水率70%以上,并保持2-3d。
2.4 出菇及管理
一般桃花开放时节,开始出菇,保持菌床及空气湿度,10d后子实体长大成熟。
2.5 注意事项
播种尽量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时间;播种当天覆盖遮阳网;日常注意水分管理,保持菌床适宜的湿度,可干湿交替补水;防范牲畜践踏、鼠害等,保证种植菌床安全越冬。
3 结果分析
3.1 子实体形态
引种的梯棱羊肚菌的子实体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子实体在不同环境下栽培,形态、大小差异很大,菌盖长圆锥形、球形等,子实体高度、直径因个体大小差异显著,高3~15cm,直径1~6cm;子实体成熟时呈灰褐色,菌柄淡黄色且有浅纵沟。
3.2 生长特性
3.2.1 生长周期
从播种至出菇,整个栽培周期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差别很大。随海拔的升高不断拉长,在尤溪县130m低海拔地区,栽培周期约80d,海拔1100m的高海地区栽培周期约100天。出菇的始期、盛期、末期时间与当地桃花的花期基本吻合。
3.2.2 菌丝生长
播种1个星期,床面出现白色菌丝,并很快铺满床面。床面无覆盖物,通风良好的地段,白色菌丝不明显;大棚内菌床的白色菌丝层较露天栽培的明显。25d后白色菌丝逐渐消失。
3.2.3 子实体生长发育
从原基分化到子实体成熟约需10~12d,幼菇长大成型5~7d;子实体转色成熟3~5d。子实体初期黑色,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颜色由深变浅。长大成型后呈浅褐色,经3~5d颜色逐步转成黄褐色时,子实体成熟。子实体生长及转色的快慢与湿度、温度有关,温度低、湿度大生长及转色慢,反之则快。
3.2.4 产量
出菇呈块状分布,相同地块、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出菇的均匀度差,小面积测产差异极大,初步估算引种试验地产量约为750~3000kg·hm-2,高海拔地区产量相对更高。单体最大鲜重80g,多数单体鲜重为10~25g,不同栽培试验地块个体大小差异十分明显。子实体在6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平均含水量88.9%,采收时的菌床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对子实体的含水量有较大影响。
3.3 生态习性
3.3.1 种植地点
羊肚菌属低温菌,日平均气温低于18℃才能下地播种,出菇的适宜温度在15℃左右,因此在福建省种植羊肚菌应选在高海拔地区较为适合。种植羊肚菌的林地的选择,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灌溉需要;其次坡度平缓,土壤以持水性好的壤土为宜;第三,遮光度小于50%,光照较充足、通风良好的林间、林缘空地。在火烧迹地的种植试验地块,产量明显较高;施用火烧土或草木灰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3.3.2 高温耐受性
日平均气温超过25℃,最高气温超过30℃时,幼菇无法长大成型,迅速变色、畸形、死亡。日平均气温达27℃以上连续高温,出菇停止。
3.3.3 遮阴覆盖
在引种试验中采用不同的遮阴覆盖措施,结果表明菌床在栽培前期覆盖75%遮光度的遮阳网,后期撤除增加光照的试验地块产量较高;覆盖竹叶、松针、阔叶树叶子的菌床出菇很少,产量较不覆盖更低。直接在林冠下种植的菌床产量很低,在遮阴度50%以下的林间空地的菌床出菇最好。赵永昌等报道称遮光处理会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提高产量[3],笔者的初步试验结果与报道不符,遮阴覆盖措施对产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3.4 适生条件 大棚内种植,在通风较好的大棚两端、大棚边缘部位出菇情况较好;温湿度变化大的大棚出菇情况相对温湿度变化小的要好。温差、通风量是影响羊肚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因素[3],笔者通过观察认为,菌床及空气湿度的变化同样对子实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菌丝生长阶段干湿交替明显的菌床产量更高。陈惠群等对羊肚菌子实体生理特性研究认为,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的降雨量及分布对产量有重要影响[4]。
3.3.5 外援营养
配置外源营养袋是保障产量的重要措施,但从移袋后的麦粒性状观察,其营养成分并未完全消耗。因外援营养麦粒袋的成本占种植成本40%,为降低种植成本,外援营养的提供方法和麦粒使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4 讨论
1)目前已报道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的羊肚菌种类有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变红羊肚菌(M.rufobrunnea)、尖顶羊肚菌(M.conica)等,栽培的区域及栽培技术差异很大[5-13]。本文所采用的栽培技术参考了Ron Ower的方法[14-15],采用菌核接种、使用外援营养和饱和水的刺激促成子实体原基分化及子实体形成,但是,从引种试验的出菇情况和产量测定来看,种植产量的稳定性仍然是栽培技术中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2)羊肚菌的世界分布很广,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梯棱羊肚菌在福建尤溪县引种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福建省目前报道分布的羊肚菌种类只有尖顶羊肚菌(M.conica)和小羊肚菌(M.deliciosa)[1],但福建省地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中间地带[2],应该适合多种黑色和黄色羊肚菌支系种的生长,进一步开展引种驯化,选育适合福建生境条件栽培的品种是下一步引种工作的努力方向。
[1]袁明生,孙佩琼.中国蕈菌原色图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4-47.
[2]杜习慧,赵琪,杨祝良.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4,33(2):183-197.
[3]王波.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陈惠群,杨晋.羊肚菌子实体生理特性研究(三):气候对子实体发生的影响[J].食用菌,1997,16(1):2-3.
[5]赵琪,徐中志,程远辉,等.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690-1693.
[6] 朱斗锡.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8,27(4):35.
[7]程远辉,赵琪,杨祝良,等.利用圆叶杨菌材栽培羊肚菌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70-175.
[8]陈万鹏.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方法:中国,200710185274.2[P].2008-4-16.
[9]赵琪,徐中志,杨祝良,等.羊肚菌仿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初报[J].菌物学报,2007,26(增):360-363.
[10]申时才,朱映安,钱洁,等.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传统人工种植羊肚菌对经济生态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47-52.
[11]郭秀英,刘艳霞.农作物秸秆栽培羊肚菌新技术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97-99.
[12]刘作喜,王永吉.羊肚菌栽培新技术与深层发酵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4):29-33.
[13]黄国学,崔瑞业,李佩福,等.辽宁羊肚菌的分布及人工培育技术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8,(1):41-42.
[14]Ower R.Notes on the development ofthe Morel Ascocarp:Morchella esculenta.Mycologia[J],1982,74(1):142-144.
[15]赵琪,康平德,戚淑威.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266-269.
责任编辑/丁 珌
The Primary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Morchella importuna
Chen Xihuan,Wu Dazhong,Luo Xuemei,Chen Hong,Yu Lixuan,Ji Jiaguo
(Youxi County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Morchella importunaw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Youxi County,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is species could be cultivated under the forests and gaps at the altitude of130 to1100 meters in this test site.The detail cultivation technique,characteristics,behaviors and ecological habits were described,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mass production.This assists toextend this speci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enrich the rare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Morchella importuna;introduction;Fujian;cultivation under forest
S646.9
A
1003-4382(2016)12-0042-03
2016-07-19
2016-08-30
陈锡桓(1970-),男,福建尤溪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等研究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