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016-12-15李晓静
李晓静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课堂练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练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依据教材,活用课本例题习题;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次练习;激发兴趣,设计新颖性练习;培养思维,设计开放性练习。
【关键词】课堂练习 分层次练习 新颖性练习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82-02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课堂练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课堂练习。因此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实施都很重视,然而设计练习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练习发挥最大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技巧。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或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课堂质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四项教学原则,根据这四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设计练习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依据教材,活用课本例题习题
教材中的例、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例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学习方法的探究,解题方法的示范,能起到贯通知识、归纳方法、熟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等作用;习题是知识的载体,是技能训练的载体,更是思维的载体。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的作用和潜在的价值。对例题习题的教学如果就题论题,不作深入研究,不求解法有新的突破,照本宣科,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课本是权威的思想,这只能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死套模式,不敢开拓创新,陷入机械学习的误区。从而抑制学生的发展。反之,对课本例题搁置不用,另选例题习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充分体现课本例、习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引申、拓展,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新课标的理念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后习题将已学的和将学的知识串在一起,做好知识本身的衔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的认识。新课本中的习题不再以封闭类的题目为主,而是涉及“探究式”的问题比较多。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需要教师在例题、习题教学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还应适当留足够时空给学生做一些探究性较强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二、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次练习
课堂练习既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模仿性、发展性、综合性三个层次设计。教师对不同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应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板演的三类练习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因式分解的练习时,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分层次的练习。(A组)x2-16(B组)x2-16y2(C组)x4-16y4不仅使问题层层深入,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三、激发兴趣,设计新颖性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设计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练习内容新颖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使用新鲜流行的事物,引起对新题型的兴趣。
例:在2014年中超联赛的前九轮比赛中,广州恒大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1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2.在练习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例: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四、培养思维,设计开放性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开放型练习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练习。
如: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的速度为35千米/时,”(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
总之,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的特点,灵活设计课堂练习,对提高学生练习质量,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数学老师要尽可能寻找出一套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