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心在美术的天空尽情挥洒

2016-12-15谢小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表扬童心引导

谢小华

【摘要】我们热切的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开心,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因充满激情和智慧,巧妙地引领,让孩子的童心在美术的天空尽情挥洒。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主体 综合性 表扬 引导 多媒体 童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45-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一股改革的春风徐徐吹进了我们的美术课堂。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着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脱胎而出的新课标,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努力领会、积极实践,美术教育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新景象。然而教师怎样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如何使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讨论在课程改革中的新行为?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是放任自由。

新课程提出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当前众多老师上课的注意点,而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度更成为上好课的关键。

我曾上过一节二年级的设计应用课《美丽的丝巾》。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我采用了时下很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即由学生自己去找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在课前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各种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有关染布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丝巾,有的小组以丝巾为衣、裙进行时装表演有的小组介绍了丝巾的来历,有的小组,介绍了染布的知识,有的小组介绍了丝巾的制作方法。二十多分钟的介绍使听的学生有了骚功,而老师为了尊重学生,一直站在旁边倾听着,直到所有的小组介绍完后,老师才正式出场,宣布大家开始设计制作丝巾,最后同学们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草草制作了丝巾。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来,作为课改的重要举措之一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其中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和老师共同学习交流成为教学的一支主旋律。但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非否认教师的指导性,教师的角色从来就是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学习的引领示范者。违背了这一事实,课堂犹如无主宾的圆桌会议——没有方向,又怎能去达成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以上这节课虽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既没给自己留一点施教的余地,也没对学生的介绍作一点归纳总结与点评。看似民主平等,实则是对学生的自由放任,这样的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学科的综合性”并不等于大拼盘。

课程的综合化,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师可以说是充分地注意到美术教学与各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但综合是以美术形式为主线的综合,而不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我发现很多热闹的美术综合活动课,实际上都得不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三、“一味的表扬”真的好吗?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的鼓励,“画得真好,真不错”,甚至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无原则地叫好:“你真棒!好样的!”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获得成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保持应有的理性与原则,特别是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明显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鼓励,会让我们的教学失去客观、科学的标准,从而导致偏离其正确的方向。

二年级美术课《剪花边》中的一个环节

老师直观演示花边剪法后,要求学生尝试剪花边。剪花边要求先折纸,再画,最后是剪。剪时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连接点不能剪断。当学生剪好花边后,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剪错了。

错误一:有一个同学没有折纸,直接在纸上画了几种图案,然后再剪,剪成的图案较美、但没有连续性。

师问:全班学生你们觉得这条花边怎么样?

学生的答案有两种

(1)不好,剪错了;(2)挺漂亮的

花边的作者:我觉得一个一个连着的图案不漂亮,太死板了,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花边,我觉得我的花边最漂亮。

师:对,你的花边很特别,真不错。

错误二:有两个学生将花边剪断了,成了一个单独的纹样。

生解释:有的时候不需要长的花边,我剪的花边长度刚好,贴在胸前,书包上都很美丽。

师赞许:你的想法很不错,有创意。

从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味地鼓励,并没有作出任何的启发性的引导,忽视了恰当的引导。鼓励性评价固然重要,但对错误的回答,作业也说好,连最起码的错误都不予指正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此课老师应及时纠正两种错误的花边剪法,给全体学生授以正确的花边剪法及明确花边的特点。

四、教师引导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美术实践课上,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初听起来,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一二级的孩子毕竟年纪小,已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教师总是不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一味地任学生自由发展,那学生就不会有进步。虽然学生在乱涂画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是一时的海市蜃楼,飘渺而短暂。

二年级美术课《水墨游戏》中的一个环节

当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了齐白石老人的水墨作品之后,老师在教室的中间放了大张的宣纸,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画家吗?”“想!”“那就请你们到教室中间来吧,让我们听着音乐、拿起手中的毛笔尽情地画吧,你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点、画线、画什么都行!”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纷纷拿着笔、墨、挤到了教室中,乱涂乱画,你推我,我推你,一不小心,墨汁画到了衣服上、脸上、老师只能压制心中的急,强装笑脸,宣布练习到此结束。

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自由的练习、体验中掌握水墨的基本使用方法,作简单的造型练习,可实际上学生在这一环节没有收获。教师只是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这就象让孩子们拉一辆板车,没有告诉他们往哪个方向使劲,最后孩子们东南西北各一方,把板车拉得散了架。这种自由的练习,使得学生原本很好的活动流于形式。我认为“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形成有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及创新精神。但我们要知道低年级孩子对于画画往往具有兴趣而缺少相应的操作方法,这是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在体验性的学习中,教师没有缺席的权利,不能站在教育的边缘,而要和学生一起展开学习,适时引导。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在宣纸上画一些方块,分配任务,先在第一格中练习画点,再到第二格练习画线,再到第三格的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绘画,效果会好得多。

参考文献:

[1]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李永正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表扬童心引导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妙用“表扬”和“忽视”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