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有效信息 绽放课堂精彩
2016-12-15郑雄利
郑雄利
【摘要】数学课堂是一个灵动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收获部分新知识,出现很多新问题,产生一些新想法。如果教师适时的把学生产生的有效新想法,新问题捕捉到位,并进行巧妙引导,完善处理,合理应用,那么学生的潜能定会不断地被激发,更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质的飞跃,数学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捕捉 精彩 错误 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76-02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收获部分新知识,出现很多新问题,产生一些新想法。如果教师适时的把学生的新想法,新问题捕捉到位,并进行巧妙引导,完善处理,合理应用,那么学生的潜能定会不断地被激发,更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质的飞跃,数学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精彩。
一、捕捉“错误”,让课堂更精彩
“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一个人人随时会出错的场所,即课堂中的错误时有发生。学生出现了错误则说明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在学习过程中,这些错误也总是伴随着学生成长,这些错误其实都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如果教师这时过度防范错误、回避错误、缺乏对错误的欣赏和容纳,课堂就会犹如一潭死水,风平浪静,泛不起一点涟漪。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回避学生的错误,而应正视错误,适时捕捉,合理利用,让学生从错误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1.善于捕捉练习中的“错误”,变“废”为“宝”
课堂中“错误”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教师收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呈现在他们面前,会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集中到知识重点处、关键处,学生在“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经历体验,启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突破知识的难点。
2.适时捕捉类比中的“错误”,内化提升
学生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都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争取把“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无论是学生自身的错误,还是发生在同伴身上的错误都是展示学生思维风采的最佳时机,“错误”运用得当,就会令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二、捕捉“生成”,让课堂更具活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装满知识的宝藏,都有无尽的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挖掘。课堂是丰富的,生成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稍加留意一下自己的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一些“超常规的,反常规的”创新思维过程和方法,此时教师如果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及时地捕捉住这些"意外”,数学课堂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上课开始后,学生们一步一步朝着我课前预设的路径往下走,当学生们对规律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趁热打铁,出示了一组这样的练习题:
1.
2.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吧,学生们的兴奋点明显比平时高了许多,一个个高高举起了小手。1、2、3、4、……、1、2、1、2、……一个孩子话音刚落,性急的小诸葛便跳了起来,开口即说:“老师,老师,还可以这样填:1、2、5、1、2、6、1、2、7……”他边说我边在黑板上写了下来,心中同时一惊:这是规律吗?平时可从没见过,怎么办?稍加思索,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学生,他们立刻安静了下来,刚开始学生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一会儿按耐不住的,同桌间竟然开始交流了起来。最后善于思考的毛盾把其中蕴涵的规律告诉了大家,小朋友听了,顿时有所悟,我也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把赞扬送了出去。课继续,“小朋友,看,小诸葛真会动脑,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规律,其实,你们也是非常聪明的,快快开动脑筋吧!你就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律。”学生们马上精神一振,惊喜就一个接着一个来了:
1、2、1、2、2、1、2、2、2 ……
1、2、1、3、1、4……
1、2、4、5、7、8、10……
……
整个课堂都沸腾了,看着学生们那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听着从学生口中蹦出的一个个精彩的答案,我内心除了激动,就是惊叹。多精彩的课堂生成呀!试想如当诸葛汇报出:1、2、5、1、2、6、1、2、7……这条平时从没接触过的规律,在全班一片安静,只是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的时候,当时,我如果没有继续追问,没有继续深究,可能就启发不了学生,也得不到后面那么多令人欣喜的结果,更掀不起整节课的高潮 。
三、捕捉“言语”,让课堂更具魅力
在低年级,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我们老师说的。好像老师说过的话语就是圣旨,是真理。虽然教师占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在课堂中还是有挑战权威的现象会发生:
记得在教学“千米”之后,填适当长度单位的口头练习:一座山高约300( ),有学生说填“千米”,我重重说了句:“对的!”马上有个声音传了出来:“不对的,我才不相信呢!” “不相信的站起来!”我故意毫不客气地下了这个指令。他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还有跟他是一伙的吗?”其他学生都等着看“好戏”,“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不反悔,你得说说理由。”“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高才约8848米,9千米都不到, 那一座山高约300千米不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而珠穆朗玛峰已经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不能填千米。”有理有据,把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学生驳的无言以对,收获了不少赞许的眼神。
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可塑的,教师需多多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不”,因为“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不出错不能明事理”。问难质疑等是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之开始。教师在课堂中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适时捕捉住学生发出的有效的“不同的声音”,让数学课堂惊奇不断,魅力无限,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王建生.生成资源——你有效利用了吗?.小学数学教师,2006(6)
[3]包圣华.探寻“错题”背后的价值.小学数学教育, 2014年3月出版
[4]李金飞.数学教师怎样有效倾听学生的信息.小学数学教育, 2015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