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制作微课在中学生物中的应用
2016-12-15姚乔榛范丽仙王重力
姚乔榛++范丽仙++王重力
【摘要】本文对微课的定义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经验,对用电脑制作中学生物学微课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对微课在生物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微课制作 中学生物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49-02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一般时长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在这个信息化的环境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应运而生,它以微见著,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2]。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微课,必须经过选题、制作课件、录制、后期加工等步骤才可能达到。现以高中生物微课为例对其制作过程做以简要说明。
1 微课的制作
1.1 选题
一节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因此授课内容的选择,是微课成功的第一个环节。高中生物知识相对繁琐,比较抽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教学,在选题时要注意针对重难点;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难以操作的实验;较抽象的实验原理等等进行设计。如“DNA的半保留复制”一课,该节内容较为抽象,可操作性较小,因此单靠教师课堂讲解很难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而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加强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1.2 课件制作
合理选题之后,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作符合微课特点的课件如PPT,为微课视频的录制做好准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制作不同的课件:对于理论部分,教师应将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并展示出来,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教师应在十分钟之内,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相应重点、考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脉络;对于实验部分,教师应插入相关实验操作,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课,单凭教师讲授是很难在十分钟之内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所以在课件中应插入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到实验操作的技术与关键点,大大增强了直观性。另外,在课件的最后,一定要注意添加和本小节有关的考点题目,在检测他们的同时,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1.3 视频录制
笔者采用的是“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屏。首先打开制作好的课件,然后打开“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将课件全屏放映,之后点击软件初始页右上角红色按钮或按F2键开始录制(如图1),教师操作电脑进行解说,结束后再次按F2键,完成录制进行保存。录制时要注意:①引入要快速,必要时可直接切入主题,切忌啰嗦;②讲解时要合理运用鼠标,多做批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重难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③小结必不可少,笔者最常采用的是以1-2道经典题目作为小结,巩固所学;对于概念理论性的知识点,也可采用概念图或线索图进行总结。
1.4 后期加工
录制好的视频要进行后期加工才可以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浏览并记录。录制完成的微课视频首先应总体观看一遍,把有问题的地方记录下来(如语速过快或过慢;内容出现科学性错误;课件放映出现问题等),并标明问题出现和结束的时间,为下一步的剪辑做好准备。②视频剪辑。笔者采用的视频剪辑软件是“爱剪辑”,首先在软件主界面顶部点击“视频”选项卡,在视频列表下方点击“添加视频”按钮,在弹出的文件选择框添加视频片段(如图2)。添加视频进入“预览/截取”对话框后,在该对话框输入所需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截取相应视频片段,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将视频导入爱剪辑(如图3)。
③添加背景音乐或音频。添加视频后,在“音频”面板点击“添加音频”按钮,在弹出的下拉框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添加音效”或“添加背景音乐”,即可快速为要剪辑的视频配上背景音乐或相得益彰的音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合适的音频材料。④添加字幕。剪辑视频时,教师可以为视频加字幕,使剪辑的视频表达更直接。在“字幕特效”面板右上角视频预览框中,将时间进度条定位到要添加字幕的时间点,双击视频预览框,在弹出的对话框输入字幕内容,然后在左侧字幕特效列表中,应用喜欢的字幕特效即可。⑤保存视频。视频处理结束后,点击右侧“导出视频”按钮,将加工好的视频命名、选择导出格式(mp4)、导出路径后保存在指定目录下。
1.5 设计概念探针
概念探针又称为形成性评价探针,是对于学生学习前概念和学习中的概念进行检测的习题[3]。录制完视频后,教师应根据该小节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设计相关的概念探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进行自我检测。数量为3-5道,完成后进行命名(与视频名称保持一致)并保存为word文档。
1.6 发布微课
这是微课制作的最后一步。将导出后处理完成的视频和习题文档一起打包上传至班级群中,供同学们学习讨论。
2 微课的应用
2.1 课前预习,明确重难点
微课的诞生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讲授形式,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有实效性[4]。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可提前明确该节课的重难点,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微课主导下的主动参与者;同时教师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规划课前、课上、课后的教学安排,成为课堂上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从而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翻转[5]。
2.2 课堂演示,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但由于时间及一些硬件条件,很多实验尤其是教材上的探究实验,并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5]。微课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将实验过程做成微课在课堂上使用,所有的同学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实验目的,还可以了解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简单明了。
2.3 课后延伸,巩固知识点
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班级群中,学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里观看相关内容,在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举两得。
此外,微课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反复观看强化知识,又能发表见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刘浩.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通讯,2014(18):29-30.
[2] 陈勇军,庞业军.例谈生物微课视频的制作与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1):20-21.
[3] 高明英,汪旭,王重力.初中生物学“遗传部分”概念探针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5,31(2):48-49.
[4] 苗华.例谈微课的制作[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107.
[5] 孙鸿.微课开创生物教学新时代[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