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生活陋习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2016-12-15张玲花
张玲花
摘 要:伴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寄宿学生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生源、家庭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生在住宿时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陋习,这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寄宿生的陋习表现,对寄宿生陋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矫正寄宿生的陋习。
关键词:寄宿生;陋习成因;矫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03
寄宿制学校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而创建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就是这样一座新创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各个区县的中小学,因生源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底蕴不同,他们在住宿时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陋习,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一、寄宿生生活陋习的具体表现
第一,就寝铃响后,仍有学生上厕所,导致就寝半小时后安定不下来。部分学生不脱衣服、袜子睡觉,睡姿不正确,而且衣物放置无序,导致晚上上厕所时把衣服、鞋子踢到满地,后面上厕所的同学找不到鞋,闹出声响,吵醒全宿舍的同学。还有部分学生睡觉前不洗脚,宿舍空气中充满异味,令人无法进门。
第二,起床铃响后赖床,20分钟内不能完成洗漱和内务整理。具体表现在:被子草草叠起,像热狗似的;床单拉不展,皱皱巴巴;枕头放不平;堆成一堆像山丘,洗漱用品、随身物品、换洗衣物乱放。
第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有部分学生起床后不洗漱,物品摆放零乱,毛巾、杯具、肥皂、洗发水、脸盆、塑料桶、鞋随意摆放。值日生不履行职责,卫生打扫不彻底,床底乱鞋、乱袜、食品袋随处可见。
第四,卫生习惯较差,早晨赖床不梳洗,晚上不洗脚就上床。吃到一半的水果、饼干随意放在床单上、枕头上,甚至放在床栏杆上。铃声响后不能及时入睡,用手摸墙壁、摸床栏杆。上下楼梯无秩序,在楼道推推搡搡、追逐打闹。
二、寄宿生生活陋习形成的原因
根据寄宿生陋习的具体表现,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寄宿生陋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
我校大多寄宿生来自农村,平时父母忙着种地、做生意、出外打工,根本不关心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导致孩子随意性强、懒惰成性。再者,他们眼中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而若孩子成绩不好,不鼓励孩子、不帮孩子分析原因,也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仅一味地指责。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教育观念和简单粗暴的教育,造成了与学校教育脱节,使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培养的生活习惯不能保持。
(二)由于寄宿形成的陋习
寄宿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导致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要成为空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缺乏同情心,自控力也较弱,同时攀比心强,爱慕虚荣,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并出现了乱花钱、说脏话的不良行为。
(三)不适应学校环境形成的陋习
从家庭进入寄宿学校,孩子的学习或行为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如果在短期内不能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有的不习惯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变得不爱学习,不断违纪;有的不习惯学校的饮食,偏食或借口生病请假回家;有的则自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产生失落的消极情绪,这些原因都会形成学生的个性陋习。
(四)寄宿生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
寄宿生在家一切都是大人包办的,来到学校还没有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周末在家休息两天,家长认为孩子该放松放松,往往过于迁就孩子,孩子是否按时起床,做卫生家务,是否看书写作业,把他们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全盘打乱了,造成了学校教育五天加家庭教育两天等于零的陋习。
三、矫正寄宿生陋习的措施
(一)家校配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
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于抽烟、打架、偷盗等行为,采取和家长密切联系的方式,从根本上讲清道理,和家长一起入情入理地和学生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这样下去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其实学生的本质并不坏,他们只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为此,教师应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并帮助他们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改掉不良行为,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寄宿环境,陶冶学生
良好的寄宿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宿舍有花、空气清新是净化学生美好健康心灵的需要。对于不讲卫生的行为,班级和宿舍都要制定规章制度和奖勤罚懒的制度,要求宿舍的卫生一天两扫两拖,并每天进行检查、评比、通报。久而久之,宿舍内看不到垃圾了,即使偶尔有掉落的垃圾,也很快就会有人捡起放进垃圾桶,人人养成了爱舍如家的意识。
(三)结合实际,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教给了学生如何整理内务、洗衣、刷牙、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适当的行为习惯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另外,不能只将寄宿生教育停留在单一的“管”的层面上,更多地要放在“导”的层面上。我们要走近学生,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他律变成自律,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学会宽容,学会互相尊重,学会解决矛盾,学会独立处事,以适应寄宿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寄宿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从根本上矫正学生存在的陋习,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