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技术中的设计伦理价值
——坂茂纸建筑研究

2016-12-15谢欣

关键词:教堂纸质伦理

谢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低技术中的设计伦理价值
——坂茂纸建筑研究

谢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作为当今最受瞩目的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以善于在建筑中使用纸质材料而为人所熟知,他对这些看似脆弱的材料进行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使这些材料变废为宝,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坂茂的纸建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建筑设计一种新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设计伦理价值的基本要求,唤起大家对设计价值的重新思考,其中包括对受灾民众的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亲善,以及对资源耗材的节制,这些价值观的建立是当代设计应有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低技术;设计伦理;坂茂;纸建筑

高新技术在设计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设计的发展与高新技术的介入息息相关,从分析方法学、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再到人体生态学,每一次技术的进步无不推动着设计的更新换代,很难想象没有高新技术介入的设计会是怎样的局面。

然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隔甚至扭曲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设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一、 坂茂纸建筑中的低技术

技术也有高低之分,低技术是相对于高新技术而言的。一般而言,低技术主要是指手工艺或是简单的机械技术,它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密切的关联,其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和关怀。[1]

但低技术并不意味着对技术性要求不高,而是一种更为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其目标仍然是满足功能、审美等方面的需求。[2]

较之于高技术,低技术在改造自然方面还非常有限,却也因此与自然保持更多的关联,并且与人们业已熟悉的文化观念、周边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低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成为当今设计发展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由于低技术中包含着对普通大众的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亲善、对资源耗费的节制等特征,这些特征正是设计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如今,低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已然成为设计界非常关注的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建筑设计领域中一股重要的潮流和趋势。

在当今的设计界,很多设计师过度强调建筑设计中高新技术的运用,希望凭借高新技术的支持实现设计的发展和飞跃,却又往往事与愿违,偏离了设计应有的轨道,而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却能够冷静地回溯到设计最本质的层面,他从低技术入手,以纸张和硬纸板作为建筑结构的基本材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纸建筑,成为低技术设计的典型代表,这些纸建筑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坂茂把建筑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精神庇护所,他在很大程度上继续践行着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师的理想,用设计为普通大众服务。在他的努力下,普通民众也能够享受到非常好的建筑设计,正如杰弗逊建筑奖委员会主席凯伦所评价的:“坂茂用最廉价的原料和最简单的样式,给予人们应有的尊严和希望。”坂茂的纸建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建筑设计一种新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唤起大家对设计价值的重新思考。

纸质材料具有轻便、价格低廉、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等优点,经过防水、防火处理之后还具有很强的耐久性能,被证明完全可以替代钢筋水泥。坂茂在建筑设计中大胆采用纸质材料,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纸建筑的探索。当时,坂茂为芬兰著名建筑师Alvar Aalto设计展览会场,他的纸建筑构想首次产生并得到实际应用,展馆的展台、墙面、天花板都由纸管构成。经过这次尝试,坂茂对纸质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由此开始他极具创造性的纸建筑设计之旅。在坂茂的努力下,纸质材料于1993年被正式认定为建筑的基础构建。此后,坂茂的纸建筑得到不断地改进和深化,他的纸建筑涉及不同的建筑类型,包括纸住宅、纸桥、纸教堂、纸集装箱美术馆等。坂茂的纸建筑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新颖的设计形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类设计作品体现出设计伦理价值的基本要求。

“设计伦理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涉及设计活动不同角度和层面。”[3]一般而言,设计伦理是指“从设计的角度考虑设计行为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4],即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等因素,设计不应着眼于短期的利益,而是要追求长远的价值目标。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史论家巴巴纳克出版《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一书,首次提出设计伦理的概念。他指出,设计需要为普通民众服务,而不只是为少数富裕阶层服务;设计不仅要为健康的人提供服务,还要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巴巴纳克的观点在提出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各种商业设计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设计伦理的重要价值。在设计价值观念日益模糊和异化的今天,设计伦理能够起到引导和规范设计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能够重新唤起设计中潜藏着的人文理想和社会关怀。

坂茂的纸建筑饱含着对受灾民众的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亲善,以及对资源耗材的节制,这些纸建筑无不具有低成本、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特性,既经济高效又不失专业水准,为很多普通人提供了庇护所,带来心灵的慰藉。

二、坂茂纸建筑的伦理价值之一:对民众临时庇护所的保障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虽然“以人为本”的观念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主张,但是在大量商业设计被物化和异化的今天,人性化的设计显得弥足珍贵,如果缺少了人性关怀,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设计的伦理价值也无从谈起。

坂茂的纸建筑并非从创意和风格出发,而是从设计最本质的内容出发,低技术的使用和低成本的材料体现出坂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坂茂认为,优秀的设计师很多,但他所要做的是其他设计师难以做到的事情。在坂茂看来,20世纪的建筑师大多是在为公众设计,而今的建筑师应该更多考虑到少数弱势群体,如自然灾害和种族冲突造成的受难者。

为灾民设计房屋需要考虑材料成本、搭建成本、保温隔热状况等因素,因此,坂茂把纸建筑广泛运用于灾后临时住所的建造,利用纸质材料价格低廉、轻巧灵便、便于回收等方面的特点,为不同地方的灾民带来临时庇护场所。在坂茂的纸建筑出现以前,灾区的临时过渡安置房大多是活动板房,虽然这种建筑的技术成熟,也颇具效率,但是在大规模制造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相比之下,纸建筑的优势非常明显。

图1 日本阪神地震后建造的纸屋,1995年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后,坂茂的纸建筑首次用于灾后临时过渡建筑的搭建(图1),灾民与志愿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起30间纸屋,在这批建筑中,装满沙袋的啤酒箱被作为纸建筑的基础底层,并且用细铁丝连接在一起,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地坪安置在啤酒箱的上方,由两层木夹板制作而成,木夹板之间以纸管填充,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隔冷、隔热功能,建筑的墙体是以直径为106mm、厚度为4mm的纸管作为基本材料,房顶采用篷盖材料,房屋之间相隔1.8m的空间是公共活动区域,纸筒里塞上防水海绵,起到绝缘作用。这样一个52m2的单位材料成本不高于2000美元,而且拆装方便,便于回收和处理。

此后,坂茂的纸建筑在不少遭受地震灾害的国家和地方得到应用。1999年,在卢旺达大屠杀的救助中,坂茂利用纸质材料建造出50座避难所,在救助灾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土耳其西北城市伊兹米特发生地震后,坂茂的纸建筑又被作为当地灾民的临时住所;2001年,印度地震发生后,坂茂的纸建筑也派上同样的用场,为灾民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2008年,中国汶川 5·12 大地震发生后,坂茂用纸质材料建成一所临时小学,为陷入困境的灾区学生带来新的希望。

坂茂的纸建筑在这些国家和地方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2001年,印度北部的锡金邦发生地震后,坂茂的纸建筑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印度的状况与此前几个受震灾的地方不同,啤酒箱并不是容易找到的物件,于是,纸建筑的基础底层被地震后随处可见的瓦砾所代替。当地的竹子被用于纸建筑的顶部搭建,再配以透明的塑料布挡雨。此外,纸建筑中留出通风的孔洞,灾民可以在建筑中烹饪,而且,孔洞还起到驱蚊的作用。

图2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后的难民庇护所,2011年

作为灾后临时过渡建筑,临时庇护所的设计既要满足居住功能方面的诉求,又要顾及灾民的心理感受,居住其中的灾民的生活隐私如果缺乏保障,将加深他们的痛苦和压力。坂茂早期的纸建筑在保障灾民的隐私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经过数次改进之后,在保护隐私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海啸,大量灾民被疏散到体育馆之类的庇护场所中,并在此生活数月之久,长期高密度的生活环境加重了灾民的心理压力,如果个人隐私再得不到保障,必然会造成很多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坂茂在此次救灾过程中设计出纸板模数隔墙(图2),这是一种模数化的隔板系统,利用纸管和帆布帘将每个家庭简单区分开来,纸管作为支撑柱,胶合板作为连接件,绳子是用于固定的配件,白布作为隔离墙面。这种便携式隔板能够进行灵活装配,使保障灾民隐私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些用于救灾的纸建筑尽管造价低廉,却没有忽视美学方面的诉求。纸质材料本身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纸管作为基本元素的墙体自然形成规律重复的曲面,顶端的篷盖材料又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而且,这些纸建筑的工艺精湛,所有部件的造型和用材都被减少到极致,呈现出简朴、凝练的风格特征,内部空间富于变化,与活动板房的单调、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坂茂纸建筑的伦理价值之二:对民众精神信仰的支撑

除了临时庇护所的设计,坂茂还在经受地震重创的阪神重新设计了社区中心的教堂(图3),这座教堂的设计样式基于被毁坏的神户鹰取教堂,但在材料上却抛弃了传统的石材,改用纸质材料。

这座教堂为灾民提供简易的礼拜场所,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便于拆卸和重新组装,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功用和崭新的时代意义。该教堂的材料是由一些公司捐赠,160名志愿者参与建造,只花了五周时间建成。58支高度为5m、直径为0.33m的纸管围成一个椭圆形,这些纸管的间距由入口向圣坛方向形成疏密变化,到圣坛处形成密实的墙面,增强了空间的丰富性,构建起教堂外部与内部的关联,也起到视觉引导的功用。在纸管围成的椭圆形外部,一系列透明的玻璃立窗组合成矩形,支撑起的白色薄膜构成教堂的屋顶,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虽然该教堂在当时是作为一座临时的建筑物,但由于超强的耐用性,它的使用周期远远超过当时的预期,十年之后,这座纸教堂又移往台湾,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的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作为一座标志性建筑,这座教堂对于当地人精神层面的意义不言而喻。坂茂接手临时教堂的修建,这座可容纳七百人的临时大教堂由98根长16.5m,直径0.6m的纸管组建而成(图4),在此次设计中,坂茂对纸质材料进行更为精到地处理,纸管按照结构的要求进行了重新切割。为了起到防水防火的功效,纸管上还涂有防水材料聚氨酯和阻燃剂。纸板教堂的造型简约明确, A型结构的采用不仅形成鲜明独特的形态特征,而且具有安全的抗震性能,整个教堂坚固耐用,而且庄严肃穆,预计可以使用50年之久。

坂茂用设计为陷入困境的信徒带来新的希望,其积极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的实用功能,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支持,可以说,这座教堂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起了当地人的信仰和希望。

四、坂茂纸建筑的伦理价值之三:对生态环境的亲善

可持续发展是设计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是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的设计思维,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协调好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3 日本阪神地震后建造的纸教堂,1995-2005年

图4 新西兰地震后建造的临时纸教堂,2011年

当前设计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材料的滥用,一方面是对各种材料使用的挥霍无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回收循环系统的缺失而造成产品报废之后引起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善

用材料对设计师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图5 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日本馆,2000年

图6 韩国首尔的临时博物馆,2007年

图7 法国南部的纸桥,2007年

图8 法国巴黎的纸质临时工作室,2004年

坂茂的纸建筑体现出强烈的生态与环保意识,对坂茂而言,在如今这样一个资源日益短缺的时代中,社会责任感意味着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一些价格低廉、易于获取、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纸建筑对环境的亲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纸质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或自然消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建筑各部件之间采用的是螺栓、钉子、桦头等机械性接头,连接方式则采用卡接、自攻螺钉、螺栓锚固等办法,便于拆装,局部损坏的材料可以轻易替换。

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坂茂负责日本馆的设计(图5),该建筑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众多展馆中脱颖而出。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日本馆都是由纸质材料建成,再生纸筒交织成网状的拱形,构成建筑的基本骨架,拱部长73.8m、宽25m、高15.9m,拱形外部用半透明的再生纸膜进行围护,光线能够透过这层半透明的薄膜照进室内,使室内形成柔和的光效。考虑到防火的需要,纸膜表层加上PVC膜。建筑外部呈现出优美的曲面,屋顶与墙身融为一体,其中还蕴含着日本传统建筑中木格纸门窗的意象。这座展馆不仅造型新颖别致,功能方面也毫不逊于其他国家的展馆。展览持续了半年时间,这座纸建筑在隔热、防雨方面的性能得到充分的考验,也让建筑设计界对坂茂的纸建筑刮目相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结束后,这座展馆被拆卸后运回日本,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得到循环利用,这些纸质材料被制成练习本继续供学生使用。

2007年,坂茂在韩国首尔设计出一座临时博物馆(图6),这是一个可以自由迁徙移动的博物馆。纸管和集装箱是该建筑的基本材料,38支直径0.75m、高10m的纸管构成博物馆的立柱,315支纸管成为博物馆顶部的构件,顶棚使用可再生纸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152个集装箱堆叠在一起形成博物馆的墙面。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座博物馆的纸管材料容易获得,作为两侧墙面的集装箱是租借而来,在临时建筑拆除之后可以退回,继续用作承装货物的容器,

而且,整个博物馆便于拆卸安装,可以在展览之后转移到其它城市重新组装,所有的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对当地的环境不会造成任何破坏。

五、坂茂纸建筑的伦理价值之四:对资源耗材的节制

对资源耗费的节制也是坂茂纸建筑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坂茂长期专注于容易获取、价格低廉、可循环的材料,经过他的设计,这些材料被赋予崭新的含义。

在坂茂的纸建筑中,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钢筋水泥被纸筒所代替,纸筒可以被加工成不同的大小和厚度,它的柔韧性和坚固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还可以具有一定的防水和防火性能,纸筒中空的部分能够起到隔热和隔音的功能。由于纸质材料非常廉价,并且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开销。此外,坂茂的纸建筑采用的是系统化、规模化的构建方式,在操作方面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和障碍,能够迅速调集志愿者参与建造,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7这座纸桥是坂茂为法国南部Pont du Gard的夏季活动而修建的,桥体的材料不仅轻便,还能够循环利用,是坂茂环保理念的体现。在坂茂参与该项目以前,木材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理想建材,但木材的使用势必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有人想到用铝质材料替代木材,但这样一来将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坂茂的出现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这座纸桥建于宽度约10m的河段上,桥体是由281支纸筒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纸筒的直径为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桥的两端固定于河两边的沙石堆中,桥基是用装满沙子的木盒制成的,拱形结构具有超强的张力,这座拱形的桥体至少可以承受20个成人的重量。

距离这座纸桥不足1公里的地方是著名的古罗马石桥加尔桥,这座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坂茂的纸桥与这座古石桥形成非常有趣的比对,在坂茂看来,这种对比恰恰能够让人们抛弃以往的偏见,相信纸质材料制成的桥同样能够坚固耐用。

在坂茂的这件设计作品中,纸质材料所具有的美观、坚固、无污染等特性在这里发挥得淋漓精致。当然,在法国进入雨季后,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这座纸桥需要临时拆除,不过,虽然这座桥的建筑规模很大,却非常轻便,装卸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复杂的机械,为后期的拆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04年,坂茂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六楼的屋顶阳台设计临时工作室(图8),这间纸质临时工作室是一个长34.5m,宽4.4m的狭长空间,29个纸筒构成的半圆拱形是纸质临时工作室的基本骨架,这些纸管都经过石蜡防水处理,即使在经历风吹雨淋之后也依然牢固,硬化的胶水和中等程度的紫外线照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纸管抗压强度的增加。

坂茂还在设计中运用了抗风支撑原理,每个拱形之间保持1.2米的间隔,其中包括接待大厅、会议室、工作空间、休息区、模型车间这几个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由于该场所的特殊性,这间工作室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路过的游客向工作室内张望的情况。

这间纸质临时工作室具有简约的形式、合理的造价、高效便捷的搭建方式等多方面的优点。由于纸质材料比一般临时性建筑所需要的轻钢和夹芯板更便于运输,在成本上自然得到极大地缩减,而且纸建筑在搭建方面也更容易操作,能够调集志愿者参与其中,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此外,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之后的纸筒具有超乎人们想象的强度,具有很长的使用周期,这也是对资源耗材的最大限度的掌控。

六、结语

对于设计的好坏如何界定?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时代、地区和文化传统对此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伦理价值的注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和规范了设计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设计必然充满了对生活的诚恳态度以及对大众的深切关怀,必然会使大多数人受益。

我们没有必要将坂茂纸建筑的意义无限放大,因为任何一种设计形态对于这个时代所做出的贡献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坂茂的纸建筑也并非无可挑剔。由于坂茂的纸建筑对结构工程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普遍推广方面还存有一定的困难。此外,纸建筑在形态塑造和结构安全方面还有待检验。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忽略坂茂纸建筑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价值,坂茂的纸建筑除了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容器”,给参观者以视觉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以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中倡导和传播的价值理想。在坂茂纸建筑的背后,实际上承载着更为深远的人性关怀,这些价值观的建立和传播才是推动我们设计不断前行的关键因素。

[1] 何人可, 唐啸, 黄晶慧. 基于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J] . 装饰, 2009(8): 26-29.

[2] 徐恒醇. 设计优游于高技术与低技术之间[J] . 装饰, 2009(8) : 13-17.

[3]赵江洪.设计的生命底线—设计伦理[J] .美术观察, 2003(6):12.

[4]席卫权。设计伦理及教育问题之辨[J] .装饰, 2007(9):26。

谢欣(1981-),安徽凡昌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J59

A

1003-9481(2016)02-0047-04

猜你喜欢

教堂纸质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天然大理石教堂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