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个性化课程整体开发研究报告
2016-12-15李晓艳
●李晓艳
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个性化课程整体开发研究报告
●李晓艳
本选题主要基于时代背景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并提炼课程理念,提出个性化课程开发的行动纲领和实施策略,这是本选题意义之所在。
一、明晰理论基础
作为“秉承华中科技大学文化传统”的附小,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基于自身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关注科学人文和谐发展的文化传统,借鉴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建构了自身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提出“给孩子完美的童年,让师生完满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平衡发展,快乐成长”的培养目标,以及“把附小办成一所面向未来,有科学涵养和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依据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全人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尊重个性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自由放纵。全人教育不等于要学生样样都要学,全人教育的精粹在于让学生获得比较均衡的学习经历,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引发其可持续发展。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全人教育的课程是整体平衡的,以培养整体平衡的“人”,即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课程开发总体上应构建科学和人文整体平衡的课程,努力消解课程领域的二元对立现象,恢复课程的联结性。
二、确立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一是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二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选择;三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提升课程的适应性;四是在行动研究中逐步凝练课程开发的策略。
课程体系建构要立足于学校文化,践行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于本校校情和学情的课程体系,即“助力完美童年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其中,“完美”一词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科学涵养与人文关怀并重,对课程进行整体开发,促进学科融合;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有特色,有个性。整个教育过程必须从个性的整体性出发,课程必须体现内在的丰富性。
课程开发应突出教师作为研发者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从领导层到发展部、课程部、保障部、教研组等都通力协作,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课程开发模式。学校还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审视现行课程与教材,广泛开展课程研讨活动,完善课程结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校“让师生完满地成长”的办学理念。
三、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如,美术组教师就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方面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美术学科引入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民间艺人、艺术家等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学科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特色的形成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美术教师以多种方式整合湖北特色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本地域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附小是武汉市为数不多的、拥有全套苹果设备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APT信息化教学模式,把评价手段(As⁃sessment)、教学方法(Pedagogy)、信息技术(Technology)融为一体,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科学组教师基于网络协作学习和以评价量规为支撑设计了《追踪日全食》一课,最终在第十三届中小学NOC活动全国决赛中获得NOC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如学校各年级语文组根据自身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确定了研究内容,采取集中教研和年级教研的形式,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校本阅读课程研讨”“个性化教学”“基于智慧教室项目的识字方法习得”等一系列的课题研讨,集中研讨的主题在关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多方合作共同开发个性化课程。学校个性化课程开发是在多方共同合作中进行的。其中U-S(大学和小学)的合作方式较好地推动了我校课程开发的研究。这几年,我校与华科大教科院、华师信息技术系、江汉大学外语学院、上海郑杰校长工作室展开了合作,他们在理论研究、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构、课程价值分析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许多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校课程建设更加完善合理。
四、管理评价及其实施意义
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更加侧重于课程管理的扁平化措施,旨在激发开发者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强调创造性实施课程,引导开发者做出高层次的决策,并进行自我管理。鼓励教师自我设计,注意在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将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保障。学校关于课程的评价,不仅局限于对课程目标达成与否的判断,而是扩大到对课程总体安排的评定。既要多方面了解课程实施结果,同时更要审视课程实施过程;既要关注对课程方案的评价,还关注与此相关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随着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不断推进,学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他们更喜爱来学校学习,充满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方面学生在学业成绩上领先(学校年年被评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学生共有1801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萤火虫合唱团代表湖北省在第七届世界合唱大赛中荣获金奖;“OM”代表队在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世界亚军;模型队在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舞蹈队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展演获一等奖;足球队荣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学足球赛三连冠。
学校助力学生完美童年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快乐、自在”的愿景,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学会选择,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完成了从课程“消费者”到课程“生产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增强,教师的学校认同感、满足感和归属感增强。
基于“快乐周末”校本课程的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访谈,我们发现“快乐周末”校本课程给家长也带来了重要变化。一方面,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促进了民主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促进了家校合作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此外,课程开发对学校来说,不仅建构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促进了学校管理者对课程开发和学校发展的思考,推动了大学与小学的协作、合作,还丰富和重构了学校文化。学校总计开发了约60门的“快乐周末”校本选修课程。先后整理出《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教材整合手册》等22套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办学也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高效课堂标杆学校、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东湖开发区“绩效管理先进单位”、东湖开发区“特殊贡献单位”、东湖开发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东湖开发区足球传统学校等。
如今,学校课程开发已逐步走上正轨,课程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查遗补漏,为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结构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