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季铵碱催化合成异佛尔酮
2016-12-15周章涛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81
周章涛(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惠州 516081)
有机季铵碱催化合成异佛尔酮
周章涛(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惠州 516081)
异佛尔酮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涂料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年需求量高达万吨。工业中一般通过丙酮催化缩合生产,催化剂为无机碱或者金属氧化物。文中采用了有机季铵强碱作为催化剂,工艺新颖,反应条件更温和、单程转化率更高,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异佛尔酮;季铵碱;碱催化;丙酮深加工
异佛尔酮(Isophorone)是丙酮深加工产品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其可以进一步深加工,成为聚氨酯、医药中间体、涂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如异佛尔酮二胺广泛用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用于高档涂料生产,还原产物可用于环扁桃酯、激素和维生素E的原料,且异佛尔酮可在农药生产中作为乳化剂。目前工业上异佛尔酮以丙酮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催化缩合、分离和纯化等步骤生产。本文描述的异佛尔酮生产工艺采用的是首创的有机季铵强碱催化,提高了单程转化率,且使得反应条件更温和,能有效地降低生产的能耗成本,能给社会和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1 背景
(1)国外市场预测分析 目前,异佛尔酮的生产公司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年产量高达数十万吨,其中德国赢创年产能高达20万吨以上。
(2)国内市场预测分析 我国目前的产能为15万吨左右,其中既有国内企业投资建设,也有国外企业进行投资。主要生产企业为德国赢创、宁波千衍等,其他均为小型企业。
(3)市场供求分析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药、塑料和高档涂料的需求日渐增加,而国内生产企业少,产能不足,产品紧缺,进口依存度高。该产品市场仍处在成长阶段,且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很好的产品生命力。
2 生产工艺路线
(1)生产路线 目前主要有两条生产路线。其中异丙叉丙酮/乙酰乙酸乙酯法选择性和收率较好,然而原料异丙叉丙酮和乙酰乙酸乙酯价格高昂,成本过高,工业生产中已经不再采用。
丙酮缩合法为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路线。该路线中,由于所有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存在水、异丙叉丙酮、二丙酮醇、异木酮、异佛尔酮等多种产物,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均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为提高原料利用率,一般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然后分离出产物,对副产物进行再加工,因此单程转化率、反应温度和选择性都是异佛尔酮工艺的重要参数。
(2)生产工艺 目前的工业化工艺主要有液相缩合和气相缩合两种。液相缩合是在高压容器中,以无机强碱如氨基钠、氢化钙、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加热到高温进行缩合。由于无机强碱不易溶于丙酮,为了使得反应顺利进行,一般要添加少量水。由于反应缩合物不溶于水,体系逐渐形成两相,需要强烈的搅拌。这类合成的弊端是转化率和选择性都低,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200~250℃)。
气相缩合是在高温下,丙酮气体在高温(200~300℃)下通过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钙铝复合物、镁铝复合物等固相催化剂进行反应。这一催化缩合工艺的优势是转化率和选择性较好。然而缺点是能耗高,催化剂制备难度高,成本高,催化剂寿命短。
(3)新的催化剂在液相缩合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液相缩合和气相缩合的缺点,我们开发了结构新颖的有机季铵强碱催化剂,进行液相缩合反应。由于季铵强碱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能更有效地催化这一反应,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即可达到满意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转化率 选择性 分离收率A 180℃ 4小时 59% 65% 36% B 180℃ 4小时 58% 61% 33% C 180℃ 4小时 62% 71% 40%氢氧化钾 250℃ 4小时 67.5% 92.7% 40.1%
3 结语
我们开发了新颖的有机季铵强碱催化剂,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需要的苛刻高温,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和能耗,而获得满意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1]里米·泰瑟,雅克斯·克文纳尔,制备异佛尔酮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65232C,(2001).
[2]G.Mascolo,O.Marino,Anewsynthesisandcharact erizationofmagnesium-alumniumhydroxides,Mineral. Mag.43(329),(1980),619-621.
[3]T.H.Vaughn,D.R.Jackson,Processforpreparingisop horone,USpatent2,183,127,(1939).
[4]王玉环,王国甲,肖军华,等,丙酮在固体碱催化剂上的缩合反应,高等化学学报,1993,14(10):1448-1450.
[5]毛利秋,李谦和,尹笃林.丙酮液相一步法合成异佛尔酮[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23(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