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管理模式在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2016-12-15孙海燕陈伟红夏立平肖佩华

护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护输液工具

孙海燕,陈伟红,夏立平,肖佩华

(1.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护理管理】

协同管理模式在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孙海燕1,陈伟红2,夏立平1,肖佩华2

(1.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静脉输液工具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分析协同管理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临床科室服务质量的提升效果。结果医护协同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标识固定、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冲管封管、感染控制、并发症、健康教育8个方面的输液治疗质量,以及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P<0.05),增强了医护间的沟通和协作。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运用是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静脉输液治疗管理的需要,能提高临床服务质量,促进临床工作效率的提高。

协同管理;静脉输液;规范化;质量

协同管理强调双方或多几方在同时具有相同的地位、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同心合力、相互配合的关系,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具备的新的管理效能[1]。静脉输液治疗(以下简称“静疗”)已成为医学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由于技术操作的不规范导致其受到伤害,如感染、药物外渗、血栓等[2]。目前,我国超过8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而且治疗往往持续到出院[3]。因此,运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进一步科学规范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中的管理模式,保障静脉治疗安全,提高静脉输液的专业化护理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4年起,我院成立静疗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拥有病床1 600张,护理单位44个,临床病区34个,开展包括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导管类静脉输液工具,全院具有专业资质的静脉穿刺医生10名,静疗护士35名。2014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将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运用到静脉输液工具的管理中,对实施前(2013年7月—2014年6月)和实施后(2014年9月—2015年8月)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2 实施方法

1.2.1 协同管理实施前 医护协同管理前,护士和医生对于静脉输液工具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临床科室静脉穿刺的患者都是由医生来决定穿刺方式,如果需留置针或PICC的,全部工作由护士负责;如需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者,主管医生就联系介入中心调派置管医生来穿刺,置管后日常维护由护士负责,只有在出现并发症后置管医生才来会诊。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护理管理者越来越感觉到靠护理部单一或临床医生单一的管理,无法适应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发展,唯有协同创新才能让临床静脉输液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

1.2.2 协同管理

1.2.2.1 成立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 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成立2个小组,即静疗监管组和病区静疗小组。静疗监管组包括组长、副组长各1名,组员若干名。1名主任医师担任组长,1名主任护师担任副组长,成员有10名中心静脉置管的医生、35名静疗护士。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fusion Nurse Society,INS)制定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4]和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5],制定静脉输液工具使用规范考核标准,监管组定期进行质量监控与反馈。静疗监管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临床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相关培训、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考核和检查、严重输液并发症会诊、科研和输液相关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等。

病区静疗小组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共同完成住院患者的静脉置管、导管维护等日常工作。病区静疗小组负责全病区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对于危重症及疑难穿刺困难者,由责任护士提出置管申请,然后与主管医生沟通,向静疗监管组提交穿刺申请,委派有资质的静疗护士或置管医生。

1.2.2.2 分析静脉输液工具使用不规范原因并确定改进项目 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通过5条途径来分析原因:(1)利用鱼骨图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工具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分析讨论;(2)对医院2011—2015年静脉输液工具不规范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方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3)对医生和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摸底测验,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培训指导;(4)与各科室责任医生和护士进行访谈;(5)对静脉输液的患者进行质量满意度调查。综合上述内容,得出导管类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管理主要的不规范原因为:(1)缺乏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标准;(2)对部分临床医生和护士培训不到位;(3)对静脉输液患者评估不到位;(4)临床工作忙。因而确定上述4个因素为重点改进项目。

1.2.2.3 制定导管类静脉工具规范使用及维护的措施 静疗监管组通过组织各科室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参与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获得静脉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为医护的有效合作奠定基础。根据上述重点可改进项目,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静脉输液方案。(1)医护协同评估患者:在患者入院早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经济条件等,医护共同评估患者及家属对静疗的认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输液方案,包括进行血管通路的早期评估、合理选择置管方式、药物的规范化使用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每个环节医护都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2)建立医护信息反馈体系: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传报网络体系,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每日责任护士参与本组医生的查房与会诊讨论,医护共同征询患者及家属对目前诊疗护理的意见,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每周通过医院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平台分别向监管组反馈本组患者静疗的情况。上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静脉输液护理单元的总人数、选择的输液工具、各病区输液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根据上报反馈的数据信息,监管组抽调5~7名小组成员每个季度随机进行质量督查,促进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明确医护责任制度:医护相对分组,护理组负责留置针、PICC的置管与拔管,医疗组负责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置管与拔管;静脉输液工具的日常维护由护理组负责,其他并发症处理等由医护共同完成;患者一旦出现静脉输液的意外事件,医护双方均要参与处理。(4)资源共享减轻工作量:充分利用医院建立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这样可把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药物配制工作转到PIVAS,最大限度地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6];加强推广先进的输液材料和职业防护用具,为医护协同的紧密合作提供可持续的物质保障。这些资源的共享为医护协同管理获得更好的时空资源,为优质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

1.3 评价指标 采用统一的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考核指标,评价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取得的效果。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考核:实施前后使用相同的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表,采用便利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患者的静脉工具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评估。该考核表有10项内容,每项满分10分,总分为100分,由静疗监管组每个季度对床位医生与护士进行随机抽查 (实施前后各检查4次),主要内容包括:输液工具选择、消毒规范、标识固定、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冲管封管技术、输液治疗感染控制、输液并发症、手卫生、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室综合管理目标,每个月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检查临床科室服务质量情况,在实施前后收集科室医疗、护理、患者满意度的测评资料各12次,更加明确医护协同管理对临床质量管理的提升意义。实施前对静脉工具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质量考核225份,回收225份,有效质量考核表225份;实施后进行质量考核250份,回收250份,有效质量考核表250份。其中科室服务质量情况的3个方面为12次的测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Test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医护协同管理前后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指标情况对比 在实施医护协同管理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在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导管标识的正确固定、导管维持的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方面、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输液治疗感染控制情况、输液并发症率,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医护协同管理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指标对比(±S,分)

表1 医护协同管理实施前后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指标对比(±S,分)

评价指标 实施前(n=225) 实施后(n=250) t P输液工具选择 8.34±2.40 9.50±2.15 10.703 0.000消毒规范 8.80±2.14 8.82±2.10 1.241 0.142标识固定 7.90±3.40 9.15±2.23 12.703 0.000留置时间 8.81±2.94 9.56±2.77 11.630 0.000导管维护情况 7.28±2.85 9.83±2.63 13.500 0.000冲管封管技术 8.55±3.05 9.70±2.54 9.820 0.001输液治疗感染控制 8.38±2.31 8.95±2.08 6.440 0.004并发症 5.18±1.96 4.55±1.75 8.454 0.002手卫生 9.50±2.10 9.52±2.00 0.950 0.260健康教育 6.45±1.90 9.10±2.72 15.635 0.000

2.2 医护协同管理实施前后临床科室服务质量比较 医护协同管理实施前后全院的医疗护理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医护协同管理实施前后科室服务质量情况比较[中位数(P25,P75)]

3 讨论

3.1 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能发现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的问题 通过医护协同管理合作组的多途径分析,发现缺乏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标准和部分临床医生和护士培训不到位,是影响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本研究了解到影响护士静脉输液专业技能提高的主要是穿刺技术和穿刺能力,影响专业培训不到位主要是缺乏相关知识、质控宣传不够。因此静疗监管组每月安排临床各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一起参加各类静脉输液学术活动,了解并掌握静脉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这些促进了护理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素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7]。由于工作忙导致对患者的评估不到位,医、护、患三者沟通不够,对静疗工具使用规范化的意义认知不足,医护之间的配合不到位,部分置管医生的技术不娴熟,这些主观上的原因制约着输液安全目标的实现。通过医护协同管理,利用紧密的医护间的培训学习机会,增强医护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拓展对静疗理念的认识,减少输液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大量实践证明:在全院范围内,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督查和整改,扩展静疗的全院知晓率,加强质量控制,是静疗工具使用不规范改进的根本措施[8-9]。

3.2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规范了输液工具的使用本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得到大幅度提高(P<0.01),这与王丽芹等研究结果一致[10]。医护协同管理是借鉴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的经验,将其推广到静脉输液工具规范化管理领域,是实现静脉输液治疗程序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11]。通过医护的紧密协作,输液工具使用的规范性上得以全面、细致地执行,标准化的静脉输液管理规程可减少静脉炎、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正确地选择输液工具、健康教育等方面均得到了改善(P<0.01),确保了静脉输液的安全。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通过患者情况评估、信息反馈体系、责任明确和资源共享方面的协作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应用输液工具的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其节省了费用。在医护协同管理过程中,医院制定了静脉输液工具使用规范。例如:将敷贴大小、皮肤清洁、接头清洁等导管类静脉工具的维护,脉冲式冲管或正压封管、封管液的配置要求和浓度等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PICC、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等导管标识是否清楚,是否固定规范等均纳入到输液质量考核中后,医务人员能够根据固定的流程图、图文并茂的操作要领快速掌握输液工具的规范使用及维护。根据个体化整体护理原则,医护协作对患者进行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患者知晓留置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如何洗澡、活动,妥善固定等。

3.3 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临床科室管理的其他方面的管理更加规范,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率,医疗和护理双方均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上(P<0.01)。有效的医护协同管理体系,就是通过设置合理的机构、配备适当的人员、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把计划、组织、指挥、监控、协调等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完善协作机制,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12]。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下,通过静脉输液的医护共同培训、联合查房、集体协商以及共同为患者制定输液方案等内容,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医护协同管理改变传统的割裂的工作模式,医护配合默契,提高了工作效能,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医护协同在静脉输液管理中体现人、数据、流程3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够实现协作同步、提高了医院管理透明度,使医院质量管理趋于科学、高效[10]。因此,在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得分上均有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在沟通、监督上相互促进,规范临床科室管理工作和调整改进。

4 小结

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将是今后临床医护合作的新常态,构建柔性化、合理化的协同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医院各环节的协同运行。此外,把医护协同模式从输液工具管理推广到其他方面,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协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不断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致谢]本文得到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曹岳蓉和王建英主任的协助,特此感谢。

[1]陈妍妍,方鹏骞,王 华,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2):27-28.

[2]Paula I,IreneL.PeripheralIntravenousTherapy.Key Risk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Nurs Standard,2005,19(46):55-64.

[3]孙 红,王 蕾,关 欣,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10.018.

[4]American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2011,34(1S):1-110.

[5]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卫生标准网.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EB/OL].[2012-07-31].http://wsbzw.wsjdzx.gov.cn/wsbzw/article/12/2012/7/2c909e8e38701f640138db9845540317.html.

[6]顾怡蓉,李春燕.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16-318.

[7]姚晶晶,赵 洁,周春兰,等.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5,22(12):53-5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53.

[8]Ellen J.Eckes.Chelation Therapy for Overload:Nursing Practice Implication[J].J Infus Nurs,2011,34(6):374-380.DOI:10.1097/NAN.0b013e3182306356.

[9]贾丽苹,赵爱平,杨 艳,等.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培训对低年资护士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12A):15-18.

[10]王丽芹,李 丽,杨 梅.医护协同服务模式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30(21):61-63.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3.21.021.

[11]秦敬柱,温成泉,王国安.医院职能部门协同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102-104.

[12]王 静,顾锦芳,祝华婧,等.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麻醉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110-112.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3.09.038.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nfusion Catheters

SUN Hai-yan1,CHEN Wei-hong2,XIA Li-ping1,XIAO Pei-hua2
(1.Yancheng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Yancheng 224005,China;2.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ujiang,Suzhou 21520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edic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nfusion catheters.MethodsA medic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tea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quality and clinical service before and after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further increased intravenous infusion quality,such as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infusion catheters,tag fixation,indwelling time, catheter maintenance, catheter washing and sealing, infection control, com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service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lso improved apparently (P<0.05).ConclusionMedical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 meets the need of professional,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intravenous infusion,which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servi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work.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intravenous infusion;standardization;quality

R197.323;R47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6.031

2015-10-23

孙海燕(1983-),女,江苏滨海人,硕士,讲师,主管护师。

肖佩华(197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江 霞]

猜你喜欢

医护输液工具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准备工具:步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巧用”工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