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6-12-15冯朝军

关键词:科技型集群规模

冯朝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重庆 401331)



·经济与管理·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效应的实证研究

冯朝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重庆 4013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集群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所产生的创新效应,识别出对集群创新效应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建立相关的基本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力的大小,为中小企业选择能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合适途径提供决策依据。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效应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集群创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运用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是指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产生创新聚集效应,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2]。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集群创新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企业通过集群创新能够弥补自身创新资源与能力的不足,能够使得创新的总体绩效大于单个创新活动经济绩效之和,使得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降低、风险减小、收益增大[3]。由于集群创新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竞争优势的存在,在企业间竞争的压力、市场需求的拉力、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政府的推动力以及地区创新文化的推动力等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为了弥补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又能发挥中小企业创新灵活性的特点,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了集群创新的模式。反过来,如果一定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了集群创新的组织形式,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究竟能够产生哪些社会和经济效应,集群创新的各种效应又要受到哪些具体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力,通过什么路径和方式来影响创新效应等等,是目前广大学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创新机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所产生的创新效应进行分析。

一、相关文献与理论假设

1.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效应进行研究。康晶等通过对企业集群的效应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效应主要表现在竞争与协作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学习效应和品牌效应等等[4]。徐建敏通过对产业集群内创新效应的研究,提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同时也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大大加快了创新的频率[5]。王凤洲和齐慧在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研究中提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够产生品牌创新效应、互动学习效应、环境创新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6]。李明武在研究中提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 创立“区位品牌”,有利于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投资效应放大, 推动区域经济总量扩张等等[7]。陈柳钦提出,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通过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够产生创新效应,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保持产业集群区位的持续发展[8]。龚荒通过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的研究提出,集群内成员整体的创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产业集群就能提升企业产出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创新的固定成本,达到集群内企业的规模经济[9]。陈金丹等人通过构建动态外部环境影响整体网络演化方式的四维度分析模型,提出集群中企业知识网络和集群规模受到动态外部环境影响的演化历程[10]。胡恩华等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从多个角度验证了外部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集群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11]。张洪潮和雒国彧在研究中通过图例阐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引力和强化效应、协作和分工效应、共享效应等一系列优势效应,指出创新资源是影响集群规模的主要因素[12]。谢泗薪和张文华通过研究物流企业创新网络的整合,提出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价值链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是集群结构升级与集群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13]。

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创新的效应主要集中在外部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竞争与协作效应等方面。结合在研究中与企业界人士的访谈和交流,并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本文在研究中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直接效应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加快集群内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的速度、扩大高新技术的产业规模以及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区位品牌等效应。

2.理论假设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之后,本文确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效应、增加产业规模效应和提升区位品牌效应。影响事物发展变化及其结果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来说,集群的创新环境与集群的资源属于外因,企业的自身条件才是内因,对创新结果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外因有时候并不直接对结果产生影响,而是通过作用于其他因素而间接地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本文认为集群所处的创新环境和拥有的创新资源可以通过影响集群的规模与集群结构,同时影响着集群的创新能力,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创新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15条基本假设,分别是:

H1:适度的集群规模能够产生加快集群内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的效应;

H2:适度的集群规模能够产生扩大区域产业规模的效应;

H3:适度的集群规模能够提升集群所在区域的区位品牌的效应。

H4:适当的集群结构能够加快集群内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

H5:适当的集群结构能够扩大区域的产业规模;

H6:适当的集群结构能够树立集群所在区域的区位品牌。

H7:较强的集群创新能力能够加快集群内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

H8:较强的集群创新能力能够扩大集群地区的产业规模;

H9:较强的集群创新能力能够树立集群所在区域的区位品牌。

Ha1: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是建立适当的集群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Ha2: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是保持合理的集群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Ha3: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是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Hb1:充足的集群创新资源是建立适当的集群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Hb2:充足的集群创新资源是保持合理的集群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Hb3:充足的集群创新资源是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集群创新效应假设关系图

本文实证研究中所作的基本假设涉及到8个变量,分别是集群外部的创新环境、集群内的创新资源、集群规模、集群结构、集群的创新能力、集群中的技术扩散效应、集群的产业规模、集群的品牌效应。这8个变量叫作潜在变量或者名义变量,无法直接测出其度量值,所以只能分解为几项可以测量的具体指标,分解指标叫观测变量(或者操作变量或者显变量)。其中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是外因变量,集群规模、集群结构和集群创新能力为中间变量,技术扩散、产业规模和区位品牌为内因变量。本文在研究中对于每一个名义变量所属的观测变量的拟定,主要来自从文献调研中所得出的相关学者所使用的观测变量,或者本文经过理论研究并结合相关的企业家意见之后所拟定的观测变量。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从属关系对应表

续表1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的采集

根据所提出的15条基本假设,本文对于表1中的8个潜在变量的每个变量都设计了具体的四个观测变量。对于每个观测变量,本文采取 Likert 七级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对于每一个观测变量都设计了一句陈述语句,后面标出“1、2、3、4、5、6、7”七个数字,分别代表“决不赞同、很不赞同、不太赞同、说不清楚、勉强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七种意见,然后让被测试者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每种意见所对应的数字。

考虑到北京市中关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地,分布着两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关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关村的企业发放了230份调查问卷,然后再经电话沟通与邮件联系,回收了182份问卷,回收率达到79.13%,其中有效问卷为164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91.11%,问卷都是非常了解企业运营的公司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填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最后通过SPSS15.0 软件的测试,164份有效问卷全部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了本文中所采集的数据可用于假设检验的实证研究。

三、假设检验

本文对提出的15条基本假设采取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构方程分析,也常被称为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近二十年来应用统计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分支,它是一种实证分析模型,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寻找变量间的结构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是反映隐变量和显变量的一组方程,其目的是通过显变量的测量来推断隐变量,并对假设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14]。根据文中所建立的假设关系模型,本文对假设关系的检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外因变量对中间变量影响的假设检验,第二部分是中间变量对最终效应变量影响的假设检验。

1.外因变量对中间变量影响的假设检验

将调查问卷中创新环境、创新资源、集群规模、集群结构和集群的创新能力所对应的观测变量的数据输入Amos7.0操作软件之后,模型的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外因变量对中间变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检验输出图

经检验后发现所有的观测变量对各自的名义潜在变量的结构系数最大似然估计值都比较高,都可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根据P<0.05和C.R.>1.96的标准,其中两条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无法通过检验,一条是创新环境对集群创新能力的关系路径,另一条是创新资源对集群规模的关系路径。删去这两条路径后再经Amos7.0软件检验,各个观测变量对应的相关名义潜在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各项残差值如表2所示:

表2 修正后的外因变量对中间变量影响的回归系数估计表

2.中间变量对效应变量影响的假设检验

将调查问卷中集群规模、集群结构、集群的创新能力、技术扩散、产业规模和区位品牌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数据输入Amos7.0操作软件之后,模型的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中间变量对效应变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检验输出图

经检验后发现所有的观测变量对各自的名义潜在变量的结构系数最大似然估计值都比较高,均可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P<0.05和C.R.>1.96的标准,其中两条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无法通过检验:一条是集群规模对技术扩散的关系路径,其P值为0.109,C.R.值为1.601;另一条是创新资源对集群规模的关系路径,其P值为0.199,C.R.值为1.285。删去这两条路径后再经Amos7.0软件检验,各个观测变量对应的相关名义潜在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各项残差值如表3所示:

表3 修正后的中间变量对效应变量影响的回归系数估计表

四、结论

本文中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分解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分解模型中各有两条路径假设未通过检验,分别是集群外部创新环境对集群的创新能力的影响、集群内部创新资源对集群规模的影响、集群规模对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影响、集群结构对扩大地区产业规模的影响,其余的11条路径假设都得到了验证。从模型的拟合指数来看,两个分解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有一个和两个未达到可参考的标准数值,但是差别非常微小,可以肯定本文中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可信的,假设检验的结果对事实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本文中每一个外因变量和中间变量对效应变量的路径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综合评价路径系数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中,对集群创新效应有影响的五个主要因素中,集群外部的创新环境通过影响集群规模和集群结构,间接地对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效应、地区产业规模的增长效应和树立区位品牌效应产生影响,其中对树立区位品牌的效应最为明显。集群内部的创新资源通过对优化集群结构和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集群创新的三种效应都会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也是对树立区位品牌的效应,其次是在加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方面的效应也比较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创新环境与创新资源对区域品牌的影响最大,从而也验证了:现实中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拥有的独特的创新资源与创业环境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对于吸引外商投资以及提高地区产品与企业的知名度等方面显得至关重要。

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集群的发展规模主要受到集群创新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中企业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集群规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地区所特有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熏陶下以及政府的各项鼓励政策的引导下,很容易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适当的集群规模,从而产生各种创新效应。集群的结构受到外部的创新环境与集群内部的创新资源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地区的创新与创业文化与政策支持为形成合理的集群结构提供软环境,而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资源对集群的结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到集群中各个创新主体的成分与比重。关于集群的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受到创新资源的影响,必要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决定了集群的创新能力的高低,是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效应,创新环境、创新资源、集群结构和集群的创新能力等因素都有影响,其中集群的结构对之影响最大。关于扩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规模效应方面,集群内外的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为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集群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形成适当的集群规模、充分整合集群中的一切创新资源与有利条件,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条件下产生合力,从而能够在短时期内提高集群的创新效率,不断地扩大集群内各个企业的产业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关于树立地区的区位品牌方面,在集群规模、集群结构和集群的创新能力三个直接的影响因素中,集群的创新能力影响力最大,因为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推动集群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内因,起的是主要作用,集群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集群中较高的企业组织管理水平与优化的企业运营模式,也是催生知名企业家的土壤。所以集群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树立集群所在地区的外在形象、创立地区的区位品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集群创新效应最活跃的影响因素。

[1] 胡苗忠,徐海燕.基于财税和金融改革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4 (3): 59-62.

[2] 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外规模经济[J].求索,2002 (6): 27-30.

[3] 郭光芝.民营企业的集群化创新效应[J].经济论坛,2008 (11): 6-7.

[4] 康晶, 张引, 张少杰.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2004 (2): 29-31.

[5] 徐建敏.产业集群创新效应及政策建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 (12): 165-166.

[6] 王凤洲, 齐慧.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15): 311-313.

[7] 李明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5): 6-9.

[8] 陈柳钦.产业集群的创新、合作竞争和区域品牌效应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 (2): 71-76.

[9] 龚荒.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的分析[J].特区经济,2009 (4): 253-254.

[10] 陈金丹,胡汉辉,吉敏.动态外部环境下的集群企业知识网络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 95-102.

[11] 胡恩华,单红梅,李桂芹.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群外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 (8): 20-27.

[12] 张洪潮,雒国彧.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式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4 (6): 86-90.

[13] 谢泗薪,张文华.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14(3): 49-53.

[14]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刘 瑜]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Innovation Effect of Science-Technology-Bas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ENG Zhao-jun

(SchoolofManagement,ChongqingCollegeofElectronic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Science-technology-bas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T SMEs), are the carrier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realization. Clustering innovation presents a highly efficient way for development of S&T SM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innovation effect produced by S&T SMEs’ clustering innovation is confirmed. Then,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lustering innovation effect are identified and fundamental hypotheses are put forward afterwards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t last, related hypothese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re verifi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hich provides SMEs with decision basis when choosing a proper path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 SMEs; clustering innovation; innovation effect

2016-06-21

冯朝军(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管理。

F276.3;F276.4

A

1672-8505(2016)06-0055-07

猜你喜欢

科技型集群规模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规模之殇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