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之我见
2016-12-14郭锦辉
郭锦辉
课程改革的本质应该是教师课程能力的改进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随着个性化学习时代的到来,课程更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应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开发形式与管理上就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手段在课程开发中的引入成为必然。
一、对课程开发的分析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学校组织了专家和所有的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融合开发,对各个科目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编排,不单费时费力,而且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及科学性方面也各显不同,对课程实施效果当然也显参差。
课程一旦开发了以后,课程以文本形式固定下来,能改动的空间狭小。校本课程是一个动态课程,它是以教师作为课程领导,教师应该是课程的掌控者,能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段做出不同的授课内容,但如果教师对课程经常调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当多。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
教学资源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教学资源随时可供参考和采用,这对传统的资源整合带来巨大困难。
教与学的方式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现在的学生知识获取的手断也在不断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二、课程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 强大的师资力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素质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水平,课程整合能力以及在信息技术下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师具备深厚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而且,学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强大的教科研能力,这就为信息技术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具备物质基础。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常采取“新老帮带”的教师制度,使新老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是提高教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共同制订计划并协作实施,在教学设计、教学袘、教学评价、反思全过程进行协调,并要处理好个体差异。
2. 雄厚的教学资源支撑
校本课程由于是一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因而需要一个不断修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校本课程的载体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那教师可根据现场的学习环境随意选取适合的素材开展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课程的整合,教学资源的丰富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学校的校园网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目前校园网内的资源有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购买的资源库,区域合作的试题库,学校网站,利用好这些资源,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依托各类网站,给教师以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平台。做到相应的资源的适时补充和扩展,教材更新的周期可大大缩短,保证教材能及时体现时代性。另外,学校还可以与高校联结,利用高校的师资与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课程资源,优化资源结构。
3. 拓宽课程资源的流通领域
目前,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处在探索的阶段,每所学校都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区域优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缺乏校际之间的流通,缺少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不利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也不利于校本课程优秀经验的推广。学校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换校际课程设计与实施心得,可以帮助课程更新并快速发展,节省教师课程整合的时间和减少弯路。建立校际间研究共同体,共同开发相应的资源,共同使用,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不断积累,交流体验。另外,处在同一区域内的学校,其所使用的社区资源大致相同,如果学校开发了社区的校本课程,可在区域内的学校共同使用,减少重复开发,提高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所在社区内也有很多的资源可用,如学生的家长,文化宫,青少年宫等的资源,这些资源是相对封闭的,只在其所在领域使用,但只要是学校有用的资源,只要学校向所需单位发出电子邀请,就会网上生成所需的资料。微课、短视频,这些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来源。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