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2016-12-14陈晴峰
陈晴峰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了学习流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听课、课后复习、做作业、考试,而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到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数学翻转课堂的备课要求
1. 选择内容。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不同,学生对学科的需求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每个课时的知识点是十分清晰的,根据这个特点,我把微视频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知识点介绍,二是范例讲解,三是思维拓展。前两类是一节数学课必备的,第三类则是根据课时内容的实际需要来取舍安排。
2. 录制微视频。我们目前掌握的录制微视频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有PPT+录屏软件、几何画板+录屏软件、手写板+录屏软件、手机(或摄像头)录制、录课笔录制,手机录制又包含有手写录制和打印纸条展示录制。不同的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录制方式是数学翻转课堂成功的第一因素。例如,初中数学“分式方程”一课,需要老师板书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解题格式,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录课笔录制或手机手写录制方法。又如,八年级数学关于位置的确定中“变化的鱼”一课就需要用到几何画板+录屏软件,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直观可操作的特性,为这节课中说明图像与坐标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当讲到“概率统计”知识的时候,为了保证大量文字图表的展示快速且准确,就需要用到PPT+录屏软件或手机录制打印纸条展示的方式。总之,对录制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内容的呈现特点来决定,恰当的选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准确。
3. 寻找老师提供的视频。起初我们也尝试过让学生去类似YouTube的优酷视频网站观看,但很快就发现学生容易被教学视频以外的内容吸引。后来就尝试直接通过网盘分享或蓝牙快传等方式发到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通过手机视听听播放器就可以播放,这样效果就好了很多,我们集中在内宿班级开展试验,每天集中在电脑房慕课30分钟。再后来,我们和企业合作开发了一个微课程平台和手机APP应用客服端(http://183.238.198.170:8080),把微视频的观看、反馈、小组交流等功能都集中进去,确保了学生学习平台内容的单纯性和网络访问的安全性。一般一个课时可以根据内容分成2~3个微视频,保证每个视频讲清楚一个问题,内容集中,每个视频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这是根据人脑科学观点提出的视觉在大脑中的滞留最佳时间在10分钟内来决定的。
除了微视频,教师还要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微视频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而学习任务单就是解决如何学的问题。任务单贯穿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学习指南。
二、数学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
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则不讲新课直接讨论,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1. 课堂上学生的要求。新课已经通过微视频学过了,如果在课堂上再让学生来学一遍就失去了翻转课堂的意义了。但并不能保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看视频自学就能够全部掌握,因此,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了课堂的主旋律。学生通过练习、研讨、展示、检测、质疑、阐释、评讲、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最终达到“吸收内化”。传统课堂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2. 课堂上老师的要求。上课前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可以通过前一天学生完成的任务单来了解,也可以通过课前与学生的在线交流了解。为了更好的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要改变以往是课堂主人的身份,变主动为被动。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配套练习,讲解典型范例,完成分层操练的环节,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也不急于由老师亲自出手,尽可能留机会给其他学生来“找茬”,对于找茬有理的孩子给予积分奖励,促进学生找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被动是相对的,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和易错点,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给予及时的准确的解答。课堂中,教师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及时捕捉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这些“生成性资源”往往是解决学生问题的精华所在。
3. 行成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从教学资源结果正确与否,可分为错误性生成资源和差异性生成资源。在数学教学中,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特别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争论的过程之中。在互动对话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同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情况,教师不应打压这种情况,而要把握时机、利用学生的争论来生成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思考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让学生们在这种思考的交锋中碰撞,在碰撞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形成数学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4. 师生的角色转换。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都是主演,教案就是剧本,课件就是道具,我们个个都是男一号、女一号。而学生仅仅是一些群众演员,偶尔有几个演配角的还相对固定。教师永远是主动的,学生则是被动的,老师的话多,学生的话少。翻转课堂中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学生从台后被推到了台前,他们已经对新课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上需要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阐述,他们或讲评例题、或展示成果、或质疑别人的发言、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个个都充当了课堂的主演,而此时的老师退到了幕后,做起了导演,在需要的时候,出面组织、裁决、主持、评价、矫正……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