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数据新闻开发及传播模式研究
2016-12-14贺冬琴
贺冬琴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即新闻可视化已成为新闻学领域研究的热潮,但学界对国内媒体数据新闻实践研究不多。本文选取网易“数读”栏目为研究对象,从它对数据新闻的开发和传播模式方面探析我国网络媒体数据新闻实践的情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据新闻;传播模式;网易数读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给新闻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大门户网站在新闻可视化应用上均进行探索,笔者选取网易“数读”专栏为研究对象,从它对数据新闻的开发和传播模式方面探析我国网络媒体在数据新闻实践中的问题,并对网络媒体数据可视化提出建议。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指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数据可视化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网络媒体中首先得到应用。不同的网站根据各自的目标受众和一贯风格,将数据可视化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基于数据新闻的专题栏目,其中网易“数读”栏目凭其独特风格与内容获得读者认可。
二、网易“数读”栏目的开发与传播模式
网易“数读”栏目创作主旨是用数据说话,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
(一)报道方式:“用数据说话”补充“用事实说话”。网易“数读”专栏的数据图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数据占据了报道的重要部分,这也正体现出数据新闻的特征。如2015年5月22日的报道《30年来北京人口分布变化:从城区到郊区》,记者通过图表展示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向郊区迁移。
(二)分析方法:多法并用。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对比、换算、溯源、综评等。利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数据新闻价值彰显的关键。网易“数读”作品常通过对比、关联等多法并用来凸显新闻价值。如,“中国三大主粮靠进口 自给自足不应成唯一选择”报道,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数与近十年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进行纵向比,再将近年来中国三大主粮进口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合官方公布的95%粮食自给率红线进行量化换算,最终得出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在耕地不断被消耗、粮食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单纯依赖国产日益变得成本高昂且不现实。网易“数读”报道通过各个数据的对比、分析、整合,从受众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为读者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也就自然会产生有价值的报道。
(三)传播模式:注重互动式分享和信息来源多样化。首先,网易非常注重互动式分享体验。网易“数读”《抢水背后的自来水危机》一文的相关数据源于新浪微博的评论统计,编辑通过网评分析出抢水事件虽为虚惊一场,背后却隐藏着真实的水污染问题。3从中可以看出,网友的互动与评论对数据新闻的生成有一定推动作用。其次,信息来源多样化。一是源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数据信息;二是国内各级部门和机关单位的信息,如财政部、工信部等;三是国外研究机构的调查信息。网易的数据新闻是通过编辑搜集和分析权威机构或其他媒体发布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编辑与整合,最后将数据进行新闻故事化的讲述。
三、网易“数读”的不足与建议
(一)国际视野欠缺。网易的数据新闻,大多关注中国新闻,国际新闻偏少。网易作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门户网站,应更加具有全球化视野,对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新闻有更多的关注度。而其他网络媒体上也存在同样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自身的记者编辑力量不足,二是对于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国际新闻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国内门户网站应向国外一流新闻网站的视野和传播力看齐。
(二)数据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易数读栏目的数据信息多源于传统媒体和网站资料,这种方式会限制数据叙事方式,若数据新闻制作者忽略从海量数据中挑选和挖掘数据,很大程度上也就限制了网络数据新闻的故事制作和思维风格,从而将自身网络新闻流于大众化而毫无特色。因此,网易数据新闻要注重对自身数据的开发和使用。
(三)交互设计不强,音视频可视化内容偏少。网易的《数读》栏目多使用静态图像,内容局限于文字与数据图表的结合。而网页链接与音视频内容及灵活的交互性地图技术均没能在页面中应用。静态的新闻效果呈现缺乏数据新闻与网络自身特点结合的天然优势,没有完全发挥网络数据新闻应达到的交互设计和编辑方法,不能更彻底、更全面地使数据与文字、图表等其他多媒体元素的结合与运用。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