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访》专栏:探索民生经济报道新路径

2016-12-14王宁吴艳荣

采写编 2016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日报河北

王宁?吴艳荣

2013年10月21日,河北日报在头版开设了《追访》专栏(后来转到经济新闻版),针对政策落实情况,走访基层,深入现场,追踪问效,回应社会关切。该栏目推出以来,以报道分量重、解决问题力度大、措施得力,赢得了广泛好评。该专栏每周一期,是河北日报把经济新闻报道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一次尝试,也是我们致力于探索民生经济新闻报道新路径的集中体现。

一、基本做法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职,也是媒体的活力所在,但以“追踪问效”为主的舆论监督专栏,并不多见。

《追访》专栏,是河北日报配合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推出的。2013年7月1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出台了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政策措施。但是,这些为民措施、惠民承诺到底有没有落到实处?一系列旨在推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好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好事最终办好了吗?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省委省政府,还是广大群众都十分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日报决定推出《追访》专栏,对各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进行追踪问效,从而推动好的政策落实到位。

《追访》专栏从2013年9月开始筹划。作为党报,河北日报对开办以“追踪问效”为主的舆论监督专栏,既积极又审慎,要求做到既准确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防止引发新矛盾、新问题。报道内容涉及秸秆禁烧、供暖、服务热线、农村公路村村通等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每篇报道都紧紧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社会关注度高,得到各方面的肯定。

二、案例评析

河北日报打造的《追访》专栏,注意掌握四条原则。

(一)慎重选题,注重“民生角度”。《追访》栏目的选题,是经过认真分析后精心筛选的。选择的问题,大多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变,政策措施需要作出新的调整,都是相关部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对通过曝光但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的题材,一般不予考虑。

《追访》首篇报道《107国道两侧,仍有秸秆在烧》,针对的问题是:焚烧秸秆是当前形成重污染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省政府要求各市把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防秸秆焚烧。当时,全省已经基本完成耕种作业,各地秸秆禁烧情况如何?记者从石家庄出发,沿着107国道一路向南,经过一天的走访,发现一些地方的田间地头仍有焚烧秸秆现象。

报道刊发后第二天,被曝光的永年县就有了反馈。该县向本报发函表示,已决定对着火点所属的刘营乡和睢宁村全县通报批评,罚款1万元,并要求分别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对乡包村干部、村包队干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二)栏目定位,立足“追踪问效”。栏目开办之初,河北日报就明确《追访》栏目的设置,是为了促进为民政策高效地落到实处,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5年3月19日,河北日报刊发《疯狂的崖柏哭泣的山崖——林业部门禁令为何管不住非法采挖》。为制止非法采挖崖柏现象的蔓延,省林业厅下发《关于禁止采挖“崖柏”等多年生树木的通知》,要求依法严打非法采挖、运输、贩卖崖柏等多年生树木、树根的不法行为。但是,记者深入大山深处实地探访发现,盗采崖柏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记者这篇追访报道,围绕“谁在拼命盗采?”“谁在疯狂炒作?”“禁令形同虚设?”三个问题展开,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统一协调,加大执法力度,让禁令真正落到实处,让崖柏这一大自然千百年来孕育的“太行瑰宝”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报道刊发后,引起省林业厅高度重视。省林业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在全省落实内严查滥挖盗采和非法贩卖加工“崖柏”(多年生柏树)等行为。组织力量,深入林区,进行认真调查,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和非法采挖情况,加强源头管控,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三)方法创新,做到“三个见面”。过去,我们做舆论监督报道有个误区,就是不愿让被曝光单位提前看我们的报道,一方面怕他们说情,稿子发不了;另一方面怕他们采取其他手段,搅得我们报道做不成。但《追访》提出,我们的稿件可以交给被监督者看、交给问题涉及的主管部门看,并明确告诉他们,稿子是一定要发的,但可以请你们充分说明理由,充实在报道中。正是因为把工作做到了前面,把细节核实得准确无误,《追访》报道刊发后,没有发生一起相关单位事后“打上门来”的事件。

2015年12月25日,《追访》栏目刊发《安全中介造假,谁来管?》,从“造假五花八门”“背后谁是‘推手”“斩断利益链条”三个层次,曝光安全中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此报道刊发前夕,请省安监局局长亲自把关,从对方不支持刊发,到后来帮助提供素材、充实稿件,过程尽管一波三折,但稿件最终得以落地。随后,针对安全中介造假问题,省安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业技术服务专项治理。

(四)趁热打铁,致力于“解决问题”。当前,从国家到我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经济活力,拓展就业空间。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14年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将创业者创办小微企业和网络创业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创业初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但好政策落实得如何?2015年4月14日,《追访》栏目刊发《申请3年,贷款缘何还在路上——高校毕业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难在哪》,报道了创业明星汪先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曲折经历。报道呼吁“相关部门应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让小额担保贷款更多地普及到高校毕业生,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

三、启示思考

(一)服务大局,理性监督。正确的舆论监督,要求坚持准确、科学、依法,要有建设性。舆论监督并不是要包罗万象,看见问题就监督,看到不足就批评,而是需要慎重对待,认真筛选。要选择那些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认真研究调查,为大局考量,在适当的时机推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工作。

《追访》坚持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立足政策追踪问效,以理性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推动管理部门完善和改进工作,督促政府提高办事效率,能够提高正效应。

(二)民生视角,服务性强。群众是一面客观、公正的“镜子”,能够准确地照出政策执行的效果、力度。

《追访》报道的视角面向群众,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解决那些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三令五申而仍然存在的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既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通达社情民意,又宣传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把“群众所盼”和“部门所干”紧密结合,在群众和部门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追访》注重民生视角,服务性强,也体现了党报的民生意识和民生态度,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信任。一些读者主动打来电话告诉我们线索,反映哪项政策还没有执行到位,哪些该取消的费用照收不误,等等,使《追访》报道有了更多的“源头活水”,越来越有生命力。

(三)理性分析,客观报道。某项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个问题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关注,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成为舆论引导工作的一个难点。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回答、有效引导。不能把点上的问题说成是面上的问题,把个别问题说成是整体问题,把局部问题说成是全局问题,防止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

这也正是《追访》报道在操作过程中注重的问题。只有做到理性分析,客观报道,才能实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初衷,做到“帮忙不添乱”。

(作者:1.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2.河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日报河北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两会党报传播力总榜出炉:浙江问鼎
梁丛
孙婷婷
灵感日报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