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
2016-12-14彭佳景
彭佳景
质量提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
彭佳景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如果把教育事业看成一棵大树,基础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因此,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基础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基础教育发展不好,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国民整体素质就会出问题,民族复兴将成为一句空话。办刊本期刊发的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华的署名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如何抓好质量提升这个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做了很好的诠释,为全省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明确了工作的重点与努力的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抓好质量提升这个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呢?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是前提。教育质量在理论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政策与实践问题,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义与精髓,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摈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又是针对什么样的质量观而言的?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这些问题都有待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思考与回答。应当承认,提高升入优质学校的学生比例,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追逐的,也是学生及其家长所期望的,甚至还是政府所乐见的。但是,当学校把升学率看成是质量的核心部分加以追求,并陷入到“应试教育”窠臼中的时候,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就不仅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会损害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损害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与多样发展,并最终损害到总体的教育质量。由此可见,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单方面的问题,它是长期的、系统的。
正视问题,不断强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忧患意识是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73.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这些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关键期,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有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认识和实施层面存在偏差、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过重与教师生存环境堪忧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微观上说,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够端正、教学管理比较薄弱、师资水平与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现实问题。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正视并破解上述教育难题,不断强化提升教育质量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建设一支高质量、创造性的教师队伍方面,要想对策、出实招,解决靠谁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问题。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教育很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全省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唯有理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迈出新步伐,才能出色完成提升质量这个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更多文本请扫描上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