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12-14楠,李

关键词:城镇化率环境污染城镇化

高 楠,李 强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分析

高 楠,李 强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城市蔓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均GDP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提升会加剧城市蔓延现象,建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人口流动与土地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城市蔓延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文章选用单位面积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由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速度低于城镇土地的扩张速度,因此城市蔓延的加剧反而降低了环境污染;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重了环境污染。建议从转变传统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模式以及合理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着手,制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城镇化;城市蔓延;环境效应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功能纯化的用地扩张(Dutton,2000)[1],主要表现为跳跃式开发、商业走廊、土地使用功能分离、私家车在交通上的主导地位和最小公共空间。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加速转变,城镇数目不断增多,城镇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破解城市蔓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桎梏不仅是国家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方法、影响机理、解决措施等问题都做了大量研究。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目前国际上普遍运用单指标测度法或综合指标测度法,如Fulton等(2001)用人口密度来衡量城市蔓延程度,密度越低则蔓延程度越高[2]。Hasse(2002)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密度、建设用地跳跃式开发、土地利用分割程度、区域规划的不一致性、带状发展等12项综合指标来度量城市蔓延程度[3]。国内学者普遍使用的是单指标测度法,即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与市区人口增长率的比值来表征城市蔓延度(牛煜虹等,2013;刘洪银和王向,2015)[4][5],但这一指标难以适用于城市面积或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城市(秦蒙和刘修言,2015)[6]。关于城市蔓延范围的测度,国内学者开始采用集成3S技术(曾晨等,2015)[7]、夏农熵指标法(王钊和杨山,2015)[8]、GIS方法(李一曼等,2012;郭贝贝等,2013)等新技术[9][10]。Fallh等(2011)建议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作为GDP和人口密度等变量的良好替代指标[11],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蔓延的测度。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利用遥感技术提供的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作为人类活动的代理变量来研究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等问题(Henderson,2012)[12]。关于城市蔓延内在机理的研究,国内学者很大程度都落实在经济因素上,一般认为当经济要素大规模集中时,蔓延问题势必出现(李一曼等,2013)[13]。不可否认,经济因素的确是城市蔓延出现和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交通设施更加便捷,如果此时政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管理制度、立法系统都有缺失,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承载力,城市蔓延不可避免(王家庭等,2014)[14]。

随着土地资源的低密度开发,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王家庭和张俊韬,2010),如吞噬城市空间,增加汽车使用量,侵占耕地,产生物种侵害[15],造成交通污染,环境问题和健康恶化。其中,孙群郎(2006)以美国郊区为例,认为蔓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空气的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野生生物的减少乃至灭绝以及洪涝灾害加剧四个方面[16]。可见,城市蔓延是加剧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城市蔓延提出的解决措施上,欧美等国相继提出了精明增长、紧缩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等解决途径(李博,2009)[17],不同于以往学者建议的“蔓延控制”,而是建议采取“蔓延治理”措施(张景奇等,2015)[18]。即不再单纯的阻止城市空间的扩张,转而重点关注城市蔓延背后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问题,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张景奇和娄成武,2014)[19]。就我国国情而言,未来城市发展应以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为重点,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张帆,2012)[20]。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蔓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为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基础。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现有文献关于城市蔓延的效应研究,多从经济效应方面探究,关于环境效应的专题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的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文献,也多是从理论分析角度展开,缺少实证检验,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证。有鉴于此,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城市蔓延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道路。

一、 理论分析

综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与各国城镇发展实践发现,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率都对城市蔓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率提升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这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区域的重新布局,影响着城市土地扩张水平。而社会投资水平的高低则影响着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城市蔓延度的差异。图1与图2报告了经济基础和城镇化率与城市蔓延关系趋势图,综合来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率对城市蔓延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

图1 经济基础与城市蔓延

图2 城镇化率与城市蔓延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蔓延现象往往伴随着交通拥堵、土地退化、能源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中,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二是工业企业排放污染。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水、电、气消耗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废水、废气等生活垃圾显著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人们出行时越来越依赖小汽车与私家车,在消耗大量石油的同时还带来了交通污染的加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城镇建设的开放性发展,工业企业的进驻与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区域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导致城市郊区土地无序扩张、资源浪费,城镇开发中屡屡出现“摊大饼”现象。同时,由于工业企业技术水平与生产成本的限制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企业在耗费大量资源能源的同时还排放了大量废水、废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作为城市蔓延的作用机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图3与图4报告了城市蔓延和城镇化率与环境污染关系趋势图,综合来看,城市蔓延和城镇化率对生态环境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

图3 城市蔓延与环境污染

图4 城镇化率与环境污染

二、城市蔓延成因分析

(一)模型设定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的低密度扩张问题愈发严重。为了探讨城市蔓延的内在形成机理,本文综合城市蔓延的内涵与已有的研究,建立如下城市蔓延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1)式中,被解释变量城市蔓延由SPRAWL表示,解释变量中,经济基础用ECONOMY表示,服务业发展用SERVICE表示,投资水平用INVEST表示,城镇化率用URBAN表示。其中,ε为模型中的随机干扰项,下标i表示市级截面单元,t为时间因素,β0、β1、β2、β3、β4为模型的待估参数。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关于城市蔓延的测度方法有许多,主要分为单指标和多指标两种方法,其中国内学者多采用单指标的做法,即用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与市辖区人口增长率之比表征。考虑到现有数据的不完整性以及计算结果的误差性较大,本文参考刘洪银和王向(2015)等学者的做法,以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与市辖区人口的比值表征城市蔓延度[21]。

2.解释变量。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这里将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投资水平和城镇化率引入模型中,作为解释变量。其中,经济基础用地区人均GDP表征,用ECONOMY表示,单位为十万元;服务业发展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表征,用SERVICE表示;投资水平用固定资产投资表征,用INVEST表示,单位为万亿元;城镇化率用市辖区非农人口占市辖区总人口表征,用URBAN表示。

(三)数据说明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蔓延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110个大中小城市为例,探讨城市蔓延的形成机制。由于2011年巢湖市被撤销,巢湖市原管辖的部分区域分归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管辖,以及毕节、铜仁、昭通、丽江、普洱、临沧6个城市部分数据缺失而被排除在外,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4年的数据样本,面板数据包括104个截面单元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共计1248个样本观测值。其中2013年部分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缺失,选取2003—2012年数据基于移动平均法补齐,文章数据均来自2004—2015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和实证研究均在STATA 11中完成,变量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基本统计量和计算方法

(四)静态模型检验

这里首先采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表2中模型(1)—(4)报告了城市蔓延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静态面板模型选取上,采用Hausman检验法判断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进行检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4)都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

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基础对于城市蔓延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加剧城市蔓延现象,反而对于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这与已有的经验研究不符。服务业发展水平变量系数显著为正,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蔓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在第三产业产值与企业数量扩充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成熟的管理体制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导致服务业企业的区域规划较为混乱,难以高效、合理的运用建设区土地,容易造成城镇土地利用浪费、无序建设等问题,这些都会加剧城市空间的无序、低密度扩张。因此,如何科学、有序规划第三产业区域位置与发展方式,是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投资水平对于城市蔓延也具有负向作用可是并不显著,说明固定投资水平对于城市蔓延的影响作用较小。城镇化率对于城市蔓延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是也不显著,说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并没有明显加剧城市蔓延。

表2 城市蔓延影响因素静态面板检验结果

(五)动态模型检验

内生性是宏观经济研究中常见且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模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模型的估计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估计结果不再稳健。本研究中经济基础和服务业发展、投资水平等变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些都易导致内生性问题。因此为了验证表2中模型的估计结果,这里采用差分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再检验,并将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表3中模型(1)—(4)最后三行报告了差分GMM估计自回归(AR)检验和Sargan检验结果,结果显示,AR(2)和Sargan检验值的伴随概率值均大于0.1,表明工具变量的选用是有效的,随机干扰项无二阶自相关问题,说明采用差分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是有效的。

综合看来,表3与表2的检验估计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经济基础对于城市蔓延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与已有的经验研究相符。由于文章以建成区土地面积与市辖区人口的比值表征城市蔓延,在经济总量积累过程中,市辖区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市辖区土地面积扩张速度,因此经济水平的提升加剧了城市蔓延度。说明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城市蔓延问题由此凸现。投资水平对于城市蔓延也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测,说明随着社会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城镇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导致城镇的可容性遭到破坏,中心城建设开始向边郊地区扩散,城市蔓延问题不可避免。而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率对于城市蔓延影响作用并不显著,说明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并没有明显加剧城市蔓延现象。

表3 城市蔓延影响因素动态面板检验结果

三、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模型设定

城市蔓延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同时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城市蔓延作为一种城市病,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其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为例,构建环境污染与城市蔓延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蔓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模型如下:

(2)式中,被解释变量城市蔓延由POLLUTION表示;解释变量方面,城市蔓延用SPRAWL表示;控制变量方面,经济基础用ECONOMY表示,工业发展用INDUSTRY表示,服务业发展用SERVICE表示,城镇化率用URBAN表示。其中,ε为模型中的随机干扰项,下标i表示市级截面单元,t为时间因素,β0、β1、β2、β3、β4、β5为模型的待估参数。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土壤和水源污染,其中,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性和局限性,同时为了与其他解释变量数据保持一定的连贯性,本文采用单位面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用POLLUTION表示,单位为十吨/平方公里。

2.解释变量。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选用城市蔓延作为解释变量,按照前文的计算方法,以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与市辖区人口的比值表征,用SPRAWL表示。

3.控制变量。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将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引入模型,作为控制变量。经济基础以人均GDP表征,用ECONOMY表示,单位为十万元;工业发展以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值表征,用INDUSTRY表示;服务业发展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值表征,用SERVICE表示;城镇化率用市辖区非农人口占市辖区总人口表征,用URBAN表示。

(三)静态面板模型检验

这里首先采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表4中模型(1)—(4)报告了城市蔓延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静态面板模型选取上,采用Hausman检验法判断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进行检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4)都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

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蔓延对于环境污染影响显著为负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测试,城市蔓延对于环境污染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现有经验理论不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文章选用单位面积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随着城市蔓延的加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速度低于城镇土地的扩张速度,因此城市蔓延的加剧反而降低了环境污染。经济基础的变量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单位面积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越低,环境受破坏程度越小,经济进步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应将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测,说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进步发展明显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究其原因,应该是在工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调整与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服务业产业占比不高、发展速度较慢,使得整体经济难以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从而加剧了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因此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向集约型经济模式靠拢,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城镇化率对于环境污染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测试,说明随着国家快速城镇化的推进,社会整体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另一方面引进了大量工业企业与外商投资,这在推动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交通废物和工业排放,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

(四)动态面板模型检验

内生性是宏观经济研究中常见且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模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模型的估计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估计结果不再稳健。本研究中城市蔓延和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变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些都易导致内生性问题。因此为了验证表4中模型的估计结果,这里采用差分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再检验,并将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表5中模型(1)和(2)最后三行报告了差分GMM估计自回归(AR)检验和Sargan检验结果,结果显示,AR(2)和Sargan检验值的伴随概率值均大于0.1,表明工具变量的选用是有效的,随机干扰项无二阶自相关问题,说明采用差分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都是有效的。综合看来,表4与表5实证检验结果差异较小。具体来看,城市蔓延与经济基础变量对环境污染影响依然显著为负,其中城市蔓延变量的显著性增强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测,说明城市蔓延与经济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环境污染,这与传统经验研究不符,可能的原因是文章的环境污染指标选取所导致的,即在城市蔓延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速度低于城镇土地扩张速度,使得环境污染程度有所降低。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率变量对环境的影响与表4中模型估计结果一致,即工业、服务业产值的增加与城镇化率的提高会明显加剧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对于第二、三产业生产流程的整改,以及合理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是未来国家发展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表4 环境效应影响因素静态面板检验结果

表5 环境效应影响因素动态面板检验结果

四、结论及启示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空间低密度的无序扩张即城市蔓延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蔓延的内在机制和环境效应问题都做了相关研究,文章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蔓延的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一)经济基础与社会投资水平明显加剧城市蔓延现象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城镇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的可容性遭到破坏,中心城开始向边郊地区扩散,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明显,城市蔓延问题不可避免。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人口流动与土地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大力发展多中心城市,避免人口聚集流动;同时加强城镇土地建设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城市蔓延与经济基础对于环境污染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与现有经验理论不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文章选用单位面积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速度低于城镇土地的扩张速度,因此城市蔓延的加剧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反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重了环境破坏

其内在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相对较小以及第二产业企业的技术的局限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很难避免加剧环境污染的局面。随着国家快速城镇化的推进,社会整体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与企业大量聚集,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交通废物和工业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因此转变传统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模式,增加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同时合理控制城镇化发展,是实现我国未来新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难题。

[1] (美)Dutton J A.NewAmericanUrbanism:ReformingtheSuburbanMetropolis[M].New York,NY:Distributed in North America and Latin America by Abbeville Pub.Group;London:Distributed Elsewhere by Thames &Hudson,2000.

[2] (美)Fulton W,Pendall,Nguyen M,Harrison A.WhoSprawlsMost?HowGrowthPatternsDifferAcrosstheU.S.[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2001.

[3] (美)Hasse John E.GeospatialEndicesofUrbanSprawlinNewJersey[D].New Jersey: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2002.

[4] 牛煜虹,张衔春,董晓莉.城市蔓延对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3):67-72.

[5] 刘洪银,王向.城市蔓延与服务业发展——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5(3).

[6] 秦蒙,刘修言.城市蔓延是否带来了我国城市生产效率的损失?——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5(7).

[7] 曾晨等.城市蔓延综合指数的评价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

[8] 王钊,杨山.多中心城市区域城市蔓延冷热点格局及演化——以苏锡常区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5(7).

[9] 李一曼,修春亮,魏冶,孙平军.长春城市蔓延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2(5).

[10] 郭贝贝,於忠祥,杨绪红,金晓斌,周寅康.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城市蔓延度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8).

[11] Fallh B N,Partridge M D,Olfert M R.Urban Sprawl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US metropolitan areas[J].PapersinRegionalScience,2011(3).

[12] Henderson JV,Storeygard A,Weil D N.Measuring economic growth from outer space[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2(2).

[13] 李一曼等.长春城市蔓延测度与治理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2).

[14] 王家庭等.城市蔓延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4(5).

[15] 王家庭,张俊韬.我国城市蔓延测度: 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16] 孙群郎.当代美国郊区的蔓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J].世界历史,2006(5).

[17] 李博.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蔓延控制[J].城市问题,2009(1).

[18] 张景奇,孙萍,孙蕊.从“蔓延控制”到“蔓延治理”——美国城市蔓延应对策略转变及内因剖析[J].城市规划,2015(3).

[19] 张景奇,娄成武.中美城市蔓延特征差异对比及对中国蔓延治理的启示[J].资源科学,2014(10).

[20] 张帆.中国城市蔓延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35 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

[21] 刘洪银,王向.城市蔓延与服务业发展——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5(3).

(责任编辑:李潇雨)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rban Spraw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GAO Nan, LI 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China)

Based on the municipal level panel data in 104 cities in 2003-2014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urban spraw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urban sprawl influenc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Firstly, the per capita GDP and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will intensify city spreading phenomenon, and it is snggested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flow and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econdly,the spread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obviously inhibitory effect, the reason may be that: the article selects the unit area industrial SO2emission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 SO2emissions rate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so the urbanization aggravation reduces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stead.Thirdly,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output value propor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ed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suggests to change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enefit growth and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peed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urbanization;urban sprawl; environmental effect

2016-08-06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时空特征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LZ3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财政分权、制度环境与城市蔓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013);安徽财经大学科研重点项目“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ACKY1604ZDB);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回弹效应的我国节能减排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224);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蔓延的环境效应分析”(项目编号:ACYC2015065)。

高楠,女,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强,男,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F061.2;F061.3

A

1008-2603(2016)05-0029-08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环境污染城镇化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县域城镇化率及其推进预测
——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