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合理论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2016-12-14苏洁,李军
苏 洁,李 军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休闲农业·
基于竞合理论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苏 洁※,李 军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 410205)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武陵山片区 旅游资源 竞合发展
0 引言
武陵山片区横跨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和湖南省四省(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阳土家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71个县市地区,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境内有乌江、清江、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样。连片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再加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
竞合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商学院Adam M.Brandenburger教授和耶鲁管理学院Barr J.Nalebuf教授提出的[1],是指合作式竞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将竞合发展研究融入到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中,将竞争与合作统一起来研究。刘高根据不同地域的旅游合作发展问题,提炼出了旅游竞合的模式[2]。晏枭在坚持竞合发展的前提下,分析了竞合条件、动力机制、模式、措施、保障等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体系[3],温化妮在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对影响因素本身缺乏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可行性分析论证[4],史玉丁主要从旅游资源内部的各要素进行整合研究,提出了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具体路径[5]; 陈国生等则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竞合发展战略和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等发展建议[6]。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文章以基于旅游资源内部各个要素为出发点,根据竞合发展条件,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竞合发展对策,以期加快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武陵山片区主要旅游资源现状与分类
武陵山片区根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强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构建五大特色旅游组团,具体包含渝东南山水生态旅游组团、梵净山生态休闲旅游组团、张家界湘西风情旅游组团、以恩施市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的山水风情旅游组团、以崀山、洪江古商城芷江和平城等景区的湘南山水文化旅游组团。这五大特色旅游组团主要是根据自然旅游资源而建,在武陵山片区,许多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风情相互结合,如:张家界湘西风情组团既包含了国内外闻名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也包括了独特的湘西苗家文化、土家文化和凤凰古镇等著名人文风景旅游资源; 而湘南山水文化旅游组团,既有世界地质遗产-崀山风景区,也有“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地”红色旅游资源,甚至还有“洪江古城”历史文化古镇。
旅游资源都是从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域天然形成或是某一民族创造的人类财富,代表了某一历史剖面、某一地理环境和某一民族文化,是与众不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合理表现甚至夸大这种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是开发的核心,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7],因此,非常有必要按照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已经制定了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但该评价标准针对我国所有旅游资源,并没有体现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因此,为方便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潜力评价,该研究结合武陵山片区的地域特征,将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如下分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分类
地貌类旅游资源突出自然资源的地理、地质特征及科普旅游价值,这个分类涵盖了喀斯特地貌、张家界石英砂—峰林地貌、峡谷地貌的恩施大峡谷、柴埠溪大峡谷,丹霞地貌资源的崀山。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在该区域主要体现在江河溪涧及瀑布泉点,区域内著名水域景观包括金鞭溪、猛洞河、乌江、借母溪等。生物类旅游资源包括南方最大的高山牧场——南山牧场及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大鲵自然保护区等生物科普类旅游资源。建筑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古镇、古城为代表,涵盖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芙蓉镇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古城和古镇。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千户苗寨”、“湘西土家文化节”、“黔东南侗族八景”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旅游风景区。这种分类方法一方面强调了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殊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片区内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综合表1的分类特征可以发现,武陵山片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地质、水域和生物资源三大类,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建筑和民俗风情两大类,且片区内自然资源比人文旅游更加丰富,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突出表现为少数民族风情与古建筑的完美融合。
2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是指旅游资源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表现出的在某种外在条件下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业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潜在能力[3]。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不仅与旅游资源类型有关,更与旅游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当地知名度、旅游特色、游客参与度、满意度、欣赏价值、旅游地可进入性等多个因素相关。武陵山片区,作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聚集、国家集中连片旅游扶贫、精准扶贫协作区,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2.1 定性评价
文章采用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8],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1)“三大价值”评价
武陵山片区集山岳景观、人文景观、古镇名村、水域景观于一身,融“奇、险、俊、秀”于一体,既有张家界、崀山等世界地质公园、又有芙蓉镇、凤凰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还有沈从文、贺龙等伟人故里和贵州遵义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因此,从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考察角度可认为该片区旅游价值很大。
(2)“三大效益”评价
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诸如张家界、恩施、遵义、湘西等城市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多种红色旅游景点及名人故里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发展提高了当地绿化水平、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因此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六大条件”评价
六大条件主要包括: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等。从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看,武陵山片区跨越多个省份、多个县市地区,是国家连片扶贫区域,该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当地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交通可进入性不高,高速公路及铁路通达率较低。从旅游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看,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条件较好,整体呈“带”状分布,利于旅游线路的设计及集群式开发。从环境容量条件看,片区内景区密布,分布广阔,但各个景区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设施并不均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旅游市场客源条件看,除张家界、凤凰等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外,片区内大部分景区由于可进入性差,导致游客来源仍集中于省内游客,且以散客、自驾游为主力军。从投资和施工条件分析,该片区生态环境较好,其中很多景区仍然属于原生态,无债务负担、可以享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各种优惠发展政策,但片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旅游资源地处偏远地区,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增加了难度。
2.2 定量评价
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模型法[9]、层次分析法[10]、主成分评价模型[8]、综合价值法[8]等方法。结合上述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该研究选取模糊综合模型法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构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完成定量分析。具体评价模型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建立模糊关系矩阵、一二级评价模糊算子讨论、评价结果分析5个步骤进行。
(1)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对被评价事物多个因素的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定量方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和统计学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推理和演算综合成一个总评定值,也是在全面考虑和尽量简化评价基本因素的前提下,对不同权重的各类、各个评价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达到目标或达到目标的程度给予明确的结论,或者对被评对象做出优劣等级区分的过程[11]。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主要是根据上述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定性发展潜力评价结果,同时考虑表1中生物旅游资源较少的客观事实,将一级评价因素集设定为F={F1、F2、F3、F4}={地貌旅游资源、水域旅游资源、建筑旅游资源以及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在一级评价因素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将其细分为F1={f11,fl2,fl3,f14)={知名度,资源特色,游客参与度,欣赏价值); F2={f21,f22,f23,f24}={知名度,资源特色,游客满意度,欣赏价值); F3={f31,f32,f33,f34}={知名度,资源特色,游客满意度,保存完好度}; F4={f41,f42,f43,f44}={游客参与度,知名度,传承性,变异性}。同时,结合每一项评价指标对最后结果的影响因子,可以将设定评语等级论或评价集设定为好、较好、一般、差共4个等级,即等级集合E={E1,E2,E3,E4}={好,较好,一般,差},且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3)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运用专家征询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该研究选择向武陵山片区中的重庆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10个有旅游专业的高校及研究所的旅游专业专家、博士、博士后等发出问卷200份,其中发放的问卷,行业专家占总数30%,博士、博士后占30%,旅游从业人员占20%,普通游客占比20%,最后共收回问卷172份。问卷中要求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的评价要素等级及重要性做出判断,并对给出的结论给予解释。该研究中知名度、游客参与度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的旅游总人次; 游客满意度则结合全国假日办投诉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的结果。在数据处理方面,由于潜力指标有不同的度量单位,数据计算的相关矩阵会受到量纲及数据量级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该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整理数据,分析问卷,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赋予各评价因素不同的权重。最终一级、二级评价因子W1、W21、W22、W23、W24的权重分别确定为:
W1={0.3, 0.2, 0.2,0.3}
W21={0.5, 0.3, 0.1,0.1)
W22={0.4, 0.2, 0.2,0.2)
W23={0.3, 0.2, 0.2,0.3}
W24={0.35, 0.2, 0.3,0.15}
(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S
通过深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凤凰古城、贵州梵净山、崀山等国内外知名景区和网络在线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回收386份,网络问卷调查2 000份,回收1 988份,并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整理。根据问卷结果建立地貌旅游资源、水域旅游资源、建筑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四个方面的评价矩阵。
以S1为例,评价因素的评价向量为(0.55, 0.25, 0.1, 0.1),表示在调查人员中有55%的人认为武陵山片区地貌旅游资源知名度高,有25%的人认为武陵山片区地貌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有10%的人认为武陵山片区地貌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为一般,有10%的人认为武陵山片区地貌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为差。其它以此类推。
(5)一级评价采用M(·,Φ)模糊算子
(6)二级评价采用M(Λ,V)模糊算子V=W1·D.从上文可知W1为地质旅游资源,水域旅游资源,建筑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潜力中的权重={0.3, 0.2, 0.2, 0.3}
=(0.425, 0.271, 0.186, 0.118)
(7)评价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假设模糊评语量化集为N,评语等级依次为{好、较好、一般、差},为使评价结果接近现实,需要将其转化成百分制,具体所对应的分数为 {90, 80, 70, 50},各对象的优先度为P(综)=V·NT=(0.425, 0.271, 0.186, 0.118)·[90, 80, 70, 50]T=0.425*90+0.271*80+0.186*70+0.118*50=78.85
即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综合发展潜力为78.85,片区旅游资源综合发展潜力较好。第一,片区整体旅游资源多样化、互补性强,旅游价值及旅游效益较大。依此方法对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的著名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别进行评价发现,片区内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张家界风景区(82.23)、凤凰古城(79.49)、乌江(77.32)、梵净山(76.41)、千户苗寨(76.21); 片区内有18个风景区超过75分,其中前5名的旅游景区恰好是片区内国内知名景区,且既有自然资源景区也有人文资源景区,这个结论符合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第二,片区存在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及竞争多于合作的情况。数据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在峡谷类旅游景区或古城类旅游景区更倾向于选择名气较大的旅游景区如恩施大峡谷(75.57)与柴埠溪大峡谷(70.12),凤凰古城(79.49)与黔阳古城(69.89)。第三,不同旅游资源对好评的影响存在差异,自然旅游资源对好评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了人文旅游资源。其中通过地貌和水域旅游资源对好评的影响占到69%,而人文旅游资源(包含建筑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对好评的影响只占到了31%,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普通游客的吸引力更大。第四,片区内著名景区对周边区域的旅游正溢出效应明显,毗邻区域的合作意愿更为强烈。张家界和湘西凤凰风景区地域位置的毗邻使旅游线路设计更趋合理、客源市场共享率高。铜仁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并开通到凤凰的客运直达线路,使铜仁与凤凰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2.3 竞合理论视域下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综合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并结合“竞合理论”发现,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好,与上述评价结果吻合。首先,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很大、互补性较强、旅游中心城市明显,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为竞合发展的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武陵山旅游中心城市空间联系便利,区域合作基础良好、地区之间合作意愿强烈,这是实施竞合发展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再次,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武陵山片区作为中西部地区结合部位、起到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区域客源潜力巨大,客源市场的持续增加为区域内竞合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最后,国家《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及地方旅游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域内竞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3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竞合发展对策分析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及竞合分析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然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发展规模偏小、旅游项目同质、景区恶性竞争突出,景区特色不鲜明、旅游产品设计单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各种强化措施,以加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竞合发展。
3.1 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
通过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综合发展潜力分析发现,武陵山片区人文旅游资源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然而,目前武陵山片区人文旅游资源发展存在顾客满意度和参与度不高、区域各旅游景区恶性竞争突出、景区特色不够鲜明、景区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性大等问题。因此,首先应结合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旅行社、星级饭店等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宣传区域内景区浓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强调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鬼斧神工的建筑特点、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政府、旅行社应该引导游客从初级的拍照留影等初级旅游体验向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历史变迁等文化旅游深度体验过渡,并不定期推出历史之旅、少数民族风情之旅、文化之旅等主题活动。其次古城、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突出“城”的同时,也突出“市”的特点,在这些古镇、古城中适当引入当地一些知名商户及传统手工艺品作坊,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游客的参与度,并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最后由于片区很多旅游景区都是以民族进行划分,且行政隶属不同,应采取政府协调、景区合作、旅行社合理设计等方式,共同打造出如“苗疆之旅”、“侗家之美”等精品文化之旅旅游路线。
3.2 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指出,要把武陵山片区打造成国际化的生态旅游区。上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自然旅游发展目前已经处于一种较好的发展水平,片区内具有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新宁崀山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梵净山等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整体开发、协调共进”的开发模式。具体实施包括有:(1)整体宣传、整体开发,突出知名风景区带动其他非知名景区的开发模式。(2)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具体景区的交通通达能力,提高各个景区的可进入性; 可考虑通过旅行社同质旅游资源的线路设计,提升武陵山区域旅游整体知名度,如名山旅游线路:贵州梵净山—恩施大峡谷—武陵源风景区,水域景观线路:乌江—太平河—神农溪—小南海。(3)发展景区联盟,推行旅游套票、景点联动销售等经营方式,给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例如:湖南的潇湘旅游卡、崀山旅游市民卡。
3.3 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
旅游系统论认为,在开发内部旅游资源子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外部的环境系统,即要结合当下的国际、国内环境来完善武陵山片区的系统开发。武陵山片区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除了一些国际知名景区,外国游客甚少。因此,武陵山片区首先应抓住国际游客入境游蓬勃发展机遇,主动出击,多方行动,提高旅游经济的创汇能力,例如张家界加密多条直航国际航班。其次,景区应找准目标客源国,实行“走出去”方针,加大景区文化国际宣传和推广力度,加速推进景区基础设施的国际化与智慧化。
对武陵山片区旅游的国内环境,则应考虑加强“武陵源”“凤凰”“梵净山—恩施大峡谷”等核心景区的旅游规模,同时注重接纳“长株潭旅游圈”“武汉—三峡旅游圈”“重庆都市旅游圈”等知名旅游圈辐射、进行旅游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跨区域合作。
3.4 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发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是”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为了推进“旅游扶贫”攻坚,政府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加大财政对旅游业、景区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同时,多方向、多渠道引导片区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旅游经济的发展及扶贫开发,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也应该打破行政区域隔阂,开展跨区域政府间合作,互惠互利,而不是恶性竞争和过度开发。只有将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同时加大政府、片区各景点、旅游企业等协作发展力度,强化各种扶贫政策的保障力度,才能使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最终落到实处,推进武陵山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高峻.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94
[2] 张灿, 李俊.提升武陵山片区旅游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现代商业, 2015,(13): 77~78
[3] 金姝兰, 金威,廖合群.鄱阳湖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价格月刊, 2014,(12)92~94
[4] 刘高, 汪宇明.基于SWOT分析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业的竞合发展.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 23(6): 27~32
[5] 罗斌, 李洁琼.大湘西旅游圈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4): 77~78
[6] 李永诚.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科技创业月刊, 2009,(2): 8~10
[7] 罗清.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理论探索, 2008, 6(109): 53~54
[8] 黄细嘉, 李雪瑞.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法对比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2(2): 96~100
[9] 程道品, 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 21(2): 186~190
[10]保继刚.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干旱区地理, 1988, 11(03): 57~59
[11]贾慧敏.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科技和产业, 2009,(3): 28~30
[12]张英. 武陵山区域旅游开发合作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 2007,(6): 65~67
[13]张永江, 杨长勇.武陵山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建议——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127~131
[14]潘芬萍, 王克喜,曾群华.武陵山片区旅游竞合发展研究.民族论坛, 2012,(9): 39~43
[15]田小海. 湘西武陵山区的优势资源及其开发战略方针.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88, 9(5): 8~10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IN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CO-COMPETITION THEORY*——A CASE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Su Jie※,Li Jun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With the steady growth in tourism revenue, the boosting effect of tourism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especiall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Based on regional mai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lassification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this paper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applying the "three-three six" evaluation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very rich in the potenti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but the development was unbalanced, the homogene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were large, competition was more popular than cooperation in homogenous tourist destinatio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enhanc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olic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ourism".
Wuling Mountain Area; tourism resources; co-competition development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27
2015-09-27
苏洁(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区域旅游规划。Email:sjkinf_0401@163.com
*资助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项目“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竞合发展对策研究”(2015BZZ134);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共生理论的大湘西旅游竞合发展研究”(15C0796)
F592.7
A
1005-9121[2016]09-01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