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6-12-14赵雪雁王亚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计气候变化资本

张 钦,赵雪雁※,王亚茹,雒 丽,薛 冰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



·研究综述·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综述*

张 钦1,赵雪雁1※,王亚茹1,雒 丽1,薛 冰2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16)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其与其他压力相结合对农户生计要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广泛评估,科学把握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对人类科学地适应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福祉和恢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气候变化 生计 农户 可持续生计框架 生态系统服务框架

0 引言

近几十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气候变化已对水资源、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农业、农村和城市、人类健康与安全、人们的生计等造成影响,从热带到极地、从小岛到大陆各地区、从最富裕国家到最贫困国家,气候变化的影响遍及全球各个区域[1]。在未来(当前至2100年),气候变化还将导致低收入、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国家出现新的贫困人口[2],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4℃(较工业革命以前)将加剧人类和社会生态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3],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异常显著,因为那里人们的生计基础、生产实践、生存策略乃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但又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与技术能力来应对不断增加的气候风险[4]。气候变化作为“风险放大器”,通过降低贫困人口生计的选择性、强化排斥性的市场机制和不包容的治理结构及不断强化各种形式的冲突等限制了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谋生活动的进行,对农村社团的生计、食物安全、基本服务、社会不平等、生态退化均带来严峻挑战[5, 6],加剧了农户生计的风险性和脆弱性,甚至会导致这些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变[7]。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户生计风险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AR5系统评估了当前和未来(至2100年)气候变化对贫困与生计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贫困时空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与其他压力相互作用对生计选择及其轨迹的影响。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国内外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气候变化对生计影响的研究中应关注的关键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1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1.1 农户的生计组成

生计,是建立在能力(capacities)、资产(assets)(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及活动(activities)基础上的谋生方式[8],作为其核心的生计资本可分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9]。其中,自然资本指能从中导出有利于生计的资源流和服务的自然资源存量(如土地和水)和环境服务(如水循环); 人力资本指个人拥有的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充分利用其他四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所必需的资本[10]; 金融资本指用于购买消费和生产物品的现金以及可以获得的贷款和个人借款; 物质资本是由支持生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生产工具)所组成; 社会资本被视为人们追求生计活动的社会资源,与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关系有关,包括土地制度、参与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组织。近年来,随着生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本、文化或传统资本以及制度资本也被视作生计资本的有机组成,并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11, 12]。

生计策略是指农户对自身所拥有的生计资产进行组合和使用的方式,以追求积极的生计产出或实现其生计目标,包括生产活动、投资策略、生育安排等,Scoones将农户生计策略分成扩张型生计策略、集约化生计策略、多样化生计策略和迁移型生计策略等四种类型[9]。农户的生计策略是动态的,当环境背景、生计资本及政策制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农户为了赢得更多收入、促进福利增加、降低脆弱性及可持续的使用自然资源,通常会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身的生计策略,以适应新的人地关系。例如,在人口密度小,且土地易获得的条件下,子女多的农户首先采取扩张型生计策略; 当资源利用和劳动力饱和后又选择集约化生计策略; 当人口增长或环境恶化无法承载时,农户则会选择迁移型生计策略。

1.2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变动,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1个或2个同时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AR5指出, 1880~2012年,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85℃,降水的区域性与季节性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极端气象灾害趋多趋强。

气候变化不断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并通过“事先”生产力损失、早期应对成本、实物资本以及人类机会的资产损害等渠道,影响着依赖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发展,加剧农户生计的风险性和脆弱性[6],对农村地区的资源退化、食物安全、基本服务和社会不平等均带来严峻挑战。由于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影响广泛,且预测难度大,加上人们的适应能力和策略选择不同,导致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气温升高减少了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狩猎谋生活动的时间与范围,降低了牧户生存的能力[13]; 同时还造成冰川、冻土的融化及海岸的侵蚀与消退,影响了农户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14, 15]; 在沿海地区,气候变化使台风、洪涝等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危险性,降低了居民的渔业捕获能力,甚至造成船只、农田和房屋等物质资本的毁坏以及渔民患病和死亡人数增加,致使人力资本损失[16]。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干旱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措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7]。

气候变化对不同群体生计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贫困群体的生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显著[10]。原因在于贫困人口主要依赖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维持生计,其生计系统脆弱,且资本配置及转换有限,而气候变化引起的资源流动限制了生存所需各种资本的获得和生计活动,从根本上影响了贫困人口的生计[18, 19]。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妇女、儿童以及社会边缘化人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加显著[20],在坦桑尼亚地区,气候变化限制了妇女、儿童和那些不能充分获得就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等脆弱性群体的生计选择,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生计更加脆弱[21]。

2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制

2.1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主要分析框架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将农户看作是在某一特定的脆弱性背景中谋生,五大生计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是该框架的核心内容; 农户可以通过使用某种资产或其他减贫的因素改善其生计状况; “组织结构和制度程序”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资产组合与使用方式,目的是追求积极的生计产出,实现其生计目标。可持续生计框架提供了一个分析生计关键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它为明晰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生计策略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多样化生计应对不可预见变化的作用提供了基础。基于该框架不仅可有效地理解生计对冲击、季节性、经济或资源变动趋势的适应,更能很好地解释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如何降低的。例如,可持续框架可有效地解释农户通过增加社会资本、增加新技术信息传播、在旱季获取更多的放牧权以及采取资本替换或组合等方式而增强其适应能力[22],究其原因,在于农户对生计资本获得性的增强。该框架还指出,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资本的依赖度和可得性存在差异,使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因此,该框架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23-25],但因其忽视了生计资产的动态性、生计转型所需的高水平资源与技术、生计适应的复杂生态效应[26-27],以及仅关注资产存量,忽视了资产所提供的服务流而遭到批评。事实上,服务流对自然资本更为重要,因为服务流虽然不见得会改变自然资本的存量,但会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例如,干旱加剧会耗尽泥炭地的碳存量,降水增多会增加甲烷到大气中的流量[28]。同样,通过栽植适应能力强的外来树种,可以保持或增加森林木材产量,但这可能导致森林供应服务和文化服务(例如非木材林产品、生物多样性和娱乐利益等)的损失。

联合国公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各种产品和给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29]。该报告提出了评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相互关系的框架,并建立了多尺度、综合评估它们各个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支持服务(生态系统提供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如初级生产、氧气生产、土壤形成与维持、养分循环、水循环和提供栖息地等)、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纤维、水)、调节服务(如气候稳定、侵蚀调节和授粉)和文化服务(生态系统的非物质利益,例如、精神满足、认知发展和娱乐)。由于生态系统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人类福祉要素[30],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人们最基本的食物和能源等生计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生活条件改善受制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程度[31],例如,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可能决定着湿地是否受盐化的影响并呈现土壤贫瘠[32]。由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生计选择可能减少,贫困可能增加,这进一步降低了家庭在面对其他扰动或压力时的适应能力。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木料、非木质林产品和动物蛋白,为依赖这些产品为生的农户提供了生计“安全网”。据估计,世界上90%的穷人依赖于森林提供的产品作为其收入的一部分[33],森林地区的林产品为当地农户收入贡献比例在20%~40%之间。总之,如果生计最终依赖源于自然资本存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那么一个可持续的生计必须保持关键的自然资本存量[27]。然而,气候变化给农户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服务带来了压力,使生态系统服务遭受破坏,损坏了农户已有的生计,并进一步增加穷人对气候及其他变化(例如,与全球化相关的)的脆弱性。可见,生态系统服务框架把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概念化,为分析气候变化(包括冲击与自然资本流)对生计的影响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该框架只涵盖了自然资本,没有考虑面对未来变化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适应战略中保护人类福祉的作用。

鉴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方面的利弊,M.S.Reed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分析框架(图1)[34],该框架指出,(历史的、当前的和预期的)气候变化对各生计资本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影响来源于自然资本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而影响了各服务功能的发挥,反过来对农户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产生一定影响,并促使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政府政策和制度发生改变,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维持农户生计的资产或服务,实现其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框架有利于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生计组分及其影响因素,“诊断”气候变化对生计的影响,识别脆弱人群,分析其脆弱性的成因与过程,帮助发展实践者找到干预的切入点和确定干预活动的顺序,最终制定有效适应未来风险的“治疗方案”,减少生计对外部风险的脆弱性,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

2.2 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制

气候变化作为“威胁放大器”对农村贫困人口及其生计增加了额外负担,加剧了个体和社区间的不平等性,并可能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类群[35]。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候要素变化对生计组分(包括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影响,其实质是对人们使用的具体资源形式和谋生活动的影响。

农户生计对自然资本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依赖性普遍很强,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本决定了人们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多毁坏穷人生计的冲击本身就是削减自然资本及生态服务的过程[36]。气候变化通过气温、降水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对地球生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空间演化过程产生影响[37-38],使自然资本及生态服务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动摇了依靠自然资源农户的生计基础,促使农户生计转型。例如,在博兹瓦纳地区,农户自然资本受到洪水的诸多威胁,导致作物减产和土地利用变化,农户生计趋于多样化[39]; 干旱的加剧,改变了埃塞俄比亚牧户对水资源的获取程度,也引起牧户向非农转变或迁移[40]。农户自然资本存量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失也会对与之紧密相连的其他生计资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图1)。

图1 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生态系统服务框架的结合[34]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户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作用于金融资本。它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来影响金融资本,例如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草地或渔业产量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农户收入[41]; 通过影响生态系统支持和调节服务来影响金融资本,如干旱影响病虫害和土地质量,使农户对化肥、农药或预防设施等支出增多,金融资本存量减少[41]; 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来影响金融资本,如气候变暖促使人疾病及传染病发病率增加[42],医疗费用等支出增多; 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来影响金融资本,如气象灾害造成农户房屋、农田、船只等基础设施受损或牲畜死亡,金融资本受损[15]。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金融资本对人力资本产生影响。它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影响农户的人力资本,如粮食产量的减少或品质下降造成人营养不良,大气或植被环境的变化影响人身心健康,极端气象灾害可能直接导致人死亡[42]; 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影响人力资本,如气候变化造成风险的不均分配,会间接影响农户向更有利的环境迁移,包括外出务工、永久性迁移和暂时性迁移等方式,造成人力资本流失[43]; 通过影响金融资本来影响人力资本,如气候变化影响农业收入,这会影响农户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包括教育和精神文化娱乐等。

气候变化对物质资本的影响主要通过极端气象灾害的直接作用和对金融资本影响的间接作用。气象灾害直接减少农户的物质资本存量,例如极端气候事件造成农户房屋、船只等设施损坏及牲畜死亡[15]; 金融资本减少可能会影响农户对物质资本购建的能力。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其他生计资本间接影响农户的社会资本。由于农户面临的生计风险不同,气候变化对农户其他生计资本或生态系统服务影响作用的差异,使农户的社会网络出现了分化,进而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构建。例如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群体在社会活动及其他各方面受到排挤,即“由于缺乏资源而无力参与”[44]的情况出现; 农户参与的用水协会、小额贷款协会等社会组织增多,可能会加强农户的社会资本; 气候变化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而作用于社会资本,如农户中掌握社会资源的“社会精英”或“能人”因无法或不愿忍受恶劣的气候而迁移出当地社区或外出务工和经商,进而影响了当地农户的社会网络资源[45]; 随着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作用的加强,政府在制度或政策层面逐渐向农户倾斜,农户社会资本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提升。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资本存量和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农户通过对不同生计资产的组合或使用来应对风险和冲击,灵活转换生计策略以维护其生计安全[46]。在南非和埃塞俄比亚,农民常通过使用不同谷物品种、种植树木、保护土壤、改变种植日期、实施灌溉等策略应对气候变化[47]。在喀麦隆西南部,农民通过改变土壤耕作和谷物轮作制度有效地适应了气候变化。在亚洲,农户一方面调整种植制度和布局、选育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业气候灾害防控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依靠政府提供风险信息及适应性策略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等来应对气候变化[48]。此外,谷物保险也是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工具[49]。

大量研究证实,生计多样化已成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它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而且能增强农户响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埃塞俄比亚,农户将单一的游牧业转变为半农半牧或非农产业来适应气候变化,其中以非农化为主的生计多样化在减少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方面作用显著[39]; 在伯兹瓦纳地区,农户通过生计多样化、长期的流动和培训非农技能有效地减缓了极端降水的影响,保障了生计安全[40]; 坦桑尼亚农户以耕作扩大化、集约化农业、多样化生计、迁移来应对气候变化和外部压力[21]; 中国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农户则通过生计多样化、外出务工、自主性迁移等自适应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50, 51]。

为了减缓预期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可能影响和追求积极的生计产出,实现可持续的生计目标,政府政策和制度的转变变得尤为重要,它涉及从个人、家庭到集体、公共领域的各个层面,并以影响生计的其他功能的所有方式来表现,有效地决定着不同种类资本和服务的拥有与相互转换、任一给定资本战略的实施和反馈等[52, 53],例如各种资本的获得、从资产获得的回报及开发资产的动力。同时,它也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资产组合与使用方式、生计风险和脆弱性等。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措施、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等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例如退耕还林(草、湖、湿)、退旱还稻、禁牧等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生计带来影响[54, 5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等[56]。

3 未来研究中需关注的关键问题

3.1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暴露以及已有和未来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暴露(exposure),即系统接触外在气候变化的特征、强度和速率。农户生计活动通常暴露于气候变化或以气候变化为驱动因子的多重扰动环境下,其暴露水平通常随时空尺度发生动态变化。然而,当前学术界在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中,多数停留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已有影响方面,缺乏未来气候变化对生计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压力(包括社会、文化、制度、法律等)相结合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57]。未来研究中,应采用新技术模拟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动态影响,加强应用RS、GIS、GPS技术及其与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等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获取影响农户生计的时空序列数据,进而对农户生计进行动态回归分析和预测; 同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为减少农户生计脆弱性以及制定农户可持续生计路径提供决策支持[58]。此外,因小规模灾害影响范围有限,当前研究缺乏对小规模灾害缜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但事实上其累积效应也许会超过大规模灾害。

3.2 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敏感性(sensitivity),是系统感受和响应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影响的难易和灵敏程度。加强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可以为气候变化趋势和情景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提供坚实的基础,帮助制定减少气候变化对生计安全威胁的政策,并通过识别未来环境危机可能增加的重点地区和问题,确定未来研究和行动的优先领域[59]。生计资本直接关系着农户的福利,其服务价值和服务质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增强,进而增加了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然而,当前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在各种环境变化下的脆弱性研究中,比较注重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如水资源、土地、农作物、人类健康等),对生计各要素具体形态的研究相对较少[57],例如资本形态(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信息、制度或文化等新型资本)。此外,在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与评价方面关注不足。

未来应着重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探索气候变化下农户生计与敏感性的关系,为农户合理响应和自适应措施选择提供依据。可持续指标提供了一种生计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量化方法[60],它能够精确地测量有关指标的阈值与基线(如,对河道中具体污染物的长期监测)。同时,利益相关者也可以通过观察具体指标的变化(如,对植被变化、牲畜健康、土壤的关注)来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监测生计发展进程以及所采纳适应策略的有效性。此外,生计受多种敏感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与气候变化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气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等。未来需要将各种环境变化的敏感因素纳入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研究中,这虽然为情景分析和建立模型增加了难度,但其结果会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因此更有价值。

3.3 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选择与开发

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不利影响,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科学地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急需对农户当前的或可能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利弊进行分析。TOA-MD模型是一个简单通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方法,它利用一些容易得到的二手数据(如统计数据和试验数据),将自然模型与生产模型结合起来,可准确、及时地模拟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策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果[61, 62]。此外,多准则决策模型(MCDM)是基于多个标准,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依据不同评估标准对各种适应策略进行排序、筛选的一种集成评价方法,可有效的评估各种适应策略的优缺点,对农户确定减缓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期望选择非常有效[63]。

明确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国家适应性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非常重要,也成为农户是否采取适应行动以及各类适应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目前大量研究关注了局地或区域尺度上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信息提供、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影响农户适应策略的选择[64-66]; 中国学者基于农户层面,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做了大量工作,发现农户个人和家庭特征、生计资本量以及实施的经济成本和利润、市场条件等因素影响着中国农户适应策略的选择[67~69]。然而,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基础上开展的定量研究不多,针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宏观适应性措施因缺乏微观社会经济层面的深入分析,往往面临很大挑战[70]。当前,需要进一步明确家庭(或个体)尺度上适应策略选择的关键决定因素,辨明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在农户适应策略形成中的作用,以寻求提高家庭(或个体)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生计策略。

目前,在资源和风险管理、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中均涉及到适应性实践[71],然而,针对农户适应性实践策略及行动过程的研究关注不足[72],尤其对提高农户适应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将它纳入到更广泛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的针对性研究不多。同时,也缺乏针对适应策略在具体背景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系统检验[73]。因此,如何开发、选择和实施有效的适应策略来提高农户的适应能力,如何将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与当地土地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政策或项目进行集成将是学者们急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影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评估框架,有利于寻找不同群体受气候变化影响差异的原因,进而打破限制因素对减少生计脆弱性的作用,提高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基于此,需要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组分(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有深刻的理解; 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压力相结合对农户生计要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广泛评估,包括生态、经济、技术、制度、法律和文化等; 建立各国家、地区、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合作平台,以及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研究体系,这对气候变化影响、减缓或适应性研究的作用尤为显著,有利于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促进人类安全、福祉、生活质量和恢复力的提升。

[1] IPCC.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n press, 2014

[2] 张存杰, 黄大鹏,刘昌义,等.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影响的新认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4): 246~250

[3] 李莹, 高歌,宋连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4): 260~267

[4] Skoufias E,Rabassa M,Olivieri S.The poverty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for the World Bank,Poverty Reduction and Equity Unit, 2011

[5] 李小云, 齐顾波,徐秀丽.气候变化的社会政治影响:脆弱性、适应性和治理——国际发展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林业经济, 2010,(7): 121~128

[6] Gentle P,Narayan T M.Climate change,poverty and livelihoods:adaptati-on practices by rural mountain communities in Nepal.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 2012, 21: 24~34

[7] Rodima-Taylor D,Olwig M F,Chhetri N.Adaptation as innovation,innova-tion as adaptation: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Applied Geography, 2012, 33: 107~118

[8] Camey D.Implementing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London Department for l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998, 52~69

[9] Scoones I.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DS Working Paper, 1998

[10]Reid P,Vogel C.Living and responding to multiple stressorsin South Africa-glimpses from KwaZulu-Natal.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 195~206

[11]Cochrane P.Exploring cultural capital and its importanc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7: 318~330

[12]Odero,K.K.Information capital: 6th asse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2008, 18: 83~91

[13]Ford J D,Smit B,Wandel J.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Arctic:a case study from Arctic Bay,Canada.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 145~160

[14]Shaw J,Taylor R B,Solomon S,et al.Potential impacts of global sea-level rise on canadian coasts.The Canadian Geographer, 1998, 42: 365~379

[15]Couture R,Robinson S,Burgess M.Climate change,permafrost and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a compilation of background material from a pilot study of Tuktoyaktuk,North West Territories.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2002,Open File 3867

[16]Allison E H,Adger W N,Badjeck M C.Fisheries management science programme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4

[17]Bekele Shiferaw,Kindie Tesfaye,Menale Kassie,et al.Managing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and enhancing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 sub-Saharan Africa:Technological,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options.Weather and Climate Extremes, 2014, 03: 67~79

[18]Burton I,Hammill A,Sousan J.Livelihoods and climate chang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3

[19]Smith D,Troni J.Climate change and poverty:making development resilient to climate change.DFID,London,2004

[20]岑剑梅. 论气候变化对妇女的影响及应对.妇女研究论丛, 2011,(1): 12~16

[21]Jouni Paavola.Livelihoods,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Morogoro,Tanzania.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08, 11(7): 642~654

[22]Adger W.N.Social aspects of adaptive capacity.In:Smith,J.B.,Klein R.J.T,Huq S.(Eds.).Climate Change,adaptive capacity and development.London:Imperial College Press,2003,29~49

[23]Carney 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es:progressand possibilities for change.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2

[24]DIFD.Issues,sustainable livelihoods-building on Strengths.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2

[25]Ashley C.Applying livelihood approaches to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itiatives:experiences in Namibia and Kenya ODI Working Paper 134. London: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2000

[26]Small L.A.The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approach:a critical review.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7,(28): 27~38

[27]Ekins P,Simon S,Deutsch L,et al,A framework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4): 165~185

[28]Clark J.M,Bottrell H,EvansC.D,et al.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ale and processin understanding long-term DOC dynamic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408): 2768~2775

[29]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Washing DC:Island Press, 2003

[30]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2005

[31]杨莉, 甄霖,潘影,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黄河流域案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3): 131~138

[32]jin C.Biodiversity dynamics of freshwater wetland ecosystems affected by secondary salinisation and seasonal hydrology variation:a model-based study.Hydrobiologia, 2008,(598): 257~270

[33]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Attacking Poverty.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2000

[34]Reed M S,Podesta G,Fazey I,et al.combining analytical frameworks to assess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analyse adaptation options.Ecological Economics,2013,(94): 66~77

[35]马世铭, 刘绿柳,马姗姗.气候变化与生计和贫困研究的认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4): 251~253

[36]苏芳, 尚海洋.农户生计资本对其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中国农村经济, 2012,(8): 79~87

[37]Frederick J.W,Terry D.P,James D.R,et al.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6,(07): 358~366,410

[38]尹飞虎, 李晓兰,董云社,等.干旱半干旱区CO2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碳氮耦合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 2011,(02): 692~707,716

[39]Tsegaye D,Vedeld P,Moe S R.Pastoralists and livelihoods:A case study from northern Afar,Ethiopia.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13, 91: 138~146

[40]Motsholapheko M R,Kgathi D L,Vanderpost C.Rural livelihoods and household adaptation to extreme flooding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2011,(36): 984~995

[41]覃志豪, 唐华俊,李文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1): 1~8

[42]李国栋, 张俊华,焦耿军,等.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2013,(21): 6762~6773

[43]陈绍军, 史明宇,蔡萌生.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关联性实证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地区为例.水利经济, 2013,(2): 55~59,70,77~78

[44]Whelan C T.Measuring consistent poverty in ireland.The Economic & Social Review, 2007,(2): 211~234

[45]李如春, 陈绍军.气候变化对宁夏生态脆弱地区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适应策略.西北人口, 2013,(6): 49~55

[46]Bebbington A.Capitals and capabilities: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easant viability,rural livelihoods and poverty.World Development, 1999, 27(12): 2021~2044

[47]Bryan,Elizabeth,Deressa,et al.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Ethiopia and South Africa:options and constraint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2009,(12): 413~426

[48]Yohe Gary,Burton Ian,Rosegrant Mark W.Climate 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Asia:Pro-poor adaptation,risk management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FAO, 2008

[49]Lethonen Heikki, Kujala Sanna.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rop risk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inland.General Information, 2007

[50]刘华民, 王立新,杨劼,等.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及适应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资源科学, 2012,(2): 248~255

[51]Jahanna H,Jenny S,Madelene O,et al.Climate variability and land-use change in Danangou watershed,China-examples of smallscale.Farmers’ adaptation.Climatic Change, 2005,(72): 189~212

[52]Leach M,Mearns R,Scoones I.Environmental Entitlements:Dynamics and Institutions in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World Development, 1999, 27(2): 225~247

[53]Dalal-Clayton,D.B.(D.Barry),Dent D,Dubois O.Rur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upport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Earthscan, 2003,373~374

[54]于秀波, 张琛,潘明麒.退田还湖后替代生计的经济评估研究:以洞庭湖西畔山洲垸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 632~637

[55]王兴中, 祁永新,孙太旻.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示范流域农户可持续生计调查分析.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5): 231~234

[56]张蕾, 文彩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江西、福建、辽宁和云南4省的实证研究.林业科学, 2008, 44(07): 73~78

[57]覃志豪, 唐华俊,李文娟,等.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5): 1~7

[58]何仁伟, 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地理科学进展, 2013,(4): 657~670

[59]崔胜辉, 李方一,黄静,等.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敏感性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 2009,(9): 1033~1041

[60]Reed M S,Fraser E D G,Dougill A J.An adaptive learning process for developing and applying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with local communities.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59): 406~418

[61]Claesens L,Antle J M,Stoorvogel J J,et al.A method for evaluat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small-scale farmers using survey,experimental and modeled data.Agricultural Systems, 2012,111: 85~95

[62]Antle J M.Parsimonious multi-dimensional impact assessment.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1,(93): 1292~1311

[63]qin X S,Huang G H,Chakma A,et al.A MCDM-based expert system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 assessment and adaptation planning:A case study for the Georgia Basin,Canada.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8,(34): 2164~2179

[64]Archer E,Mukhala E,Walker S,et al.Sustai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Southern Africa:an improved role for climate prediction? Climatic Change, 2007, 83(3): 287~300

[65]Deressa T T,Hassan R M,Ringler C,et al.Determinants of farmers’ choice of adaptation method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ile Basin of Ethiopia.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9, 19(2): 248~255

[66]Maddison D.The perception of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frica.Washington D.C.:World Bank Pubilactions, 2007

[67]沈月琴, 朱臻,吴伟光.农户对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2): 192~199

[68]阎建忠, 吴莹莹,张镱锂.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多样化.地理学报, 2009, 64(2): 221~233

[69]江进德, 赵雪雁,张丽.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2012,(4): 552~564

[70]Mirza M,Burton I.Using adaptation policy framework to assess climate risks and response measures in South Asia:the case of floods and droughts in Bangladesh and India.London:Balkema Publishers, 2005

[71]Yarnal B.Climate change and applied geography-place,policy,and practice:A foreword to the special issue.Applied Geography, 2010, 30: 461~463

[72]Smit B,Wandel J.Adaptation,adaptive capacity and vulnerabilit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 282~292

[73]赵雪雁.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研究综述.应用生态学报, 2014,(8): 2440~2448

A REVIEW: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Zhang qin1,Zhao Xueyan1※,Wang Yaru1,Luo Li1,Xue Bing2

(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2.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ic Sciences,Shenyang, Liaoning 110016,China)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aggravates the fragility of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especially the people who rely on the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hood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is helpful to make effectively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ies, strengthen the farmer′s ability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reduce 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of rural poverty population, and promo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land productivity, productive of forest vegetation, cropping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farmers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and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framework, seek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s on farmers′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tudies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mpacts on the farmers livelihood combined with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social, cultural, institutional, legal, etc.). Therefor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S, GIS and GPS technolog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the space and time series data of farmers livelihood, it assesse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farmers′ livelihood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In addition, how to develop, select and impl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farmer′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the local land planning,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ies or projects w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earch. Moreover, to set up a cooperation platform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departments and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ystems, was conducive to maximize the ut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sharing, and promote the human safety,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climate change; livelihood; farmer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ecosystem services framework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13

2015-08-11

张钦(1989—),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经济。※通讯作者:赵雪雁(1971—),女,甘肃武都人,教授。研究方向:生态经济。Email:zhaoxy@nwnu.edu.cn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策略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41361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老工业区人地关系演化的多尺度响应及其组织调控研究” (414711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生态脆弱区生计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NCET-11-0910); 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P467; F325

A

1005-9121[2016]09-0071-09

猜你喜欢

生计气候变化资本
BY THE SEA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资本策局变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第一资本观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VR 资本之路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