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展建议*

2016-12-14陈其兵唐峻岭彭治云王成兰孙有鑫王爱民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9期
关键词:凉州区武威市食用菌

陈其兵, 唐峻岭,李 平,彭治云, 王成兰,孙有鑫,胡 敏 ,王爱民

(1.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2.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农业区划·

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展建议*

陈其兵1, 唐峻岭1,李 平1,彭治云1, 王成兰1,孙有鑫1,胡 敏1,王爱民2

(1.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2.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人多、地少、水少是其市情,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玉米但产值位居种植业首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全面了解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文章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分析了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蔬菜总量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相对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其它蔬菜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和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辣椒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食用菌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其它蔬菜种植区域扩展到3县1区,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建议在开发蔬菜优势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比较优势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区域功能 现代农业

0 引言

武威市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甘肃省河西走廊蔬菜产业带的重点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正式实施以来,武威市蔬菜生产时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蔬菜生产重心虽然仍在凉州区,但其占全市蔬菜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并逐渐向民勤、古浪、天祝3县推移。产生这种格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正式实施和武威市“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推广,为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南部山区高原夏菜产业的兴起,也为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对粮食生产时空分布特征做的研究较多,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1-6],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7-11],不同地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2-19],并结合时空特征阐释了粮食生产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20-24],为我国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对蔬菜特别是地州市蔬菜生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方面鲜有报告。在此背景下,探讨武威市蔬菜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对于提高武威市蔬菜综合生产能力、保证蔬菜周年生产供应、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对武威市蔬菜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蔬菜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应用的武威市及县域蔬菜总产值数据来自于武威市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编《武威市农业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故该文主要选择近13年(2000~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

1.2 分析方法

该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来分析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采用EXCEL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

2 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

2.1 武威市蔬菜产业时间分布特征

2.1.1 蔬菜产业总量变化趋势

2000年以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武威市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态势十分明显。从图1可看出,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体经过了平稳发展阶段、加速上升阶段和快速上升阶段等3个阶段。

图1 2000~2012年武威市蔬菜产量及增长速度趋势

第一阶段: 2000~2002年,武威市蔬菜生产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说明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基本处于同步发展水平。与2000年相比, 2002年蔬菜年产量93.16万t,较2000年增加3.85万t,增幅为3.16%,年均增幅仅为1.58%。

第二阶段: 2003~2005年,武威市蔬菜处于一个缓慢上升阶段。武威市充分利用国家、甘肃省对蔬菜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有利契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禀赋,发挥蔬菜产品质优价廉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蔬菜年产量由2002年的93.16万t增加到2005年的103.39万t,增幅达10.98%,年均增幅3.66%。

第三阶段: 2006~2013年,武威市蔬菜生产处于一个相对快速上升阶段。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武威市蔬菜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从而带动整个蔬菜产业步入一个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12年蔬菜年产量201.12万t,是2005年蔬菜年产量的1.95倍,年均增幅13.50%。

综合上述,武威市蔬菜年产量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2.1.2 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农作物统计分类结果来看,蔬菜产业主要分为黄花菜、辣椒干、食用菌、其它蔬菜等四大类,武威市蔬菜主要有辣椒干、食用菌、其它蔬菜三大类。

(1)辣椒干。辣椒干是武威市特色蔬菜产业之一,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凉州区和古浪县东北部沿沙乡镇以及民勤县红崖山灌区乡镇。从图2可看出, 2000~2003年,武威市辣椒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2004~2007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的7.18万t; 2008年后逐年呈下降趋势, 2012年年产量仅为2007年的50.14%。主要是由于2008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正式实施后,蔬菜生产重点转向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造成的。2012年辣椒干产量、产值为3.60万t和4.3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9倍和15.43倍,年均增幅66.67%和120.24%。

图2 2000~2012年武威市辣椒干年产量、年产值及占总产量、总产值比重

(2)食用菌。武威市食用菌是1999年在凉州区清水乡王锐村简易菇棚中试种成功, 2000年双孢蘑菇、香菇在日光温室中开始零星种植, 200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现已形成以南部沿冷凉灌乡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食用菌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消化吸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威市食用菌主要以日光温室、半地下菇棚等设施种植为主,种植种类主要以中低温的双孢蘑菇、杏鲍菇、白灵菇、香菇、平菇、草菇等为主。2000年年产量、年产值分别为0.2万t和1 919.13万元, 2012年年产量、年产值达到1.00万t和3 264.70万元,分别为2000年的5倍和1.18倍,年均增幅为30.77%和5.39%(图3)。

图3 2000~2012年武威市食用菌年产量、年产值及占总产量、总产值比重

(3)其它蔬菜。武威市光照资源充足、降雨稀少、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是发展优质蔬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也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秋菜蔬菜区域和西北日光温室蔬菜的主要产区,其产品以质优价廉而销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日光温室生产在新疆、青海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从统计数据可看出,虽然个别年份蔬菜年产量略有波动外,整体处于逐渐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上升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武威市其它蔬菜年产量、年产值分别为196.52万t和32.11亿元,分别为2000年的2.19倍和4.52倍,年均增幅为9.16%和27.10%(图4)。

图4 2000~2012年武威市其他蔬菜年产量、年产值及占总产量、总产值比重

2.2 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

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区域的分布,还包括产业组织主体分布[25]。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该文主要讨论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武威市按农业综合分区分为南部祁连山牧林农区、中部平原绿洲综合农业区和北部干旱荒漠区。武威市蔬菜种植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虽然近年南部山区日光温室蔬菜、高原夏菜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中部平原绿洲比重有所下降,但蔬菜生产主导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表1)。因此,从空间分布上分析各区域蔬菜产业发展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十分必要。

2.2.1 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产业带

该产业带地处武威市南部祁连山麓地带,主要包括天祝县的华藏寺、打柴沟和古浪县的黑松驿、黄羊川以及凉州区的张义等17个乡镇。海拔高度2 000~2 800m的南部高寒山区,年日照时数为2 570~2 660h,辐射量近31.1J/cm2; 年均气温5.5℃,日较差为10~12℃,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2.8~18.1℃,大于10℃有效积温小于2131℃; 年降雨量300.1~416.6mm,生育期降雨量213.3~284.1mm; 蔬菜作物生长期为95~120d。土壤为灰钙土、栗钙土,有机质大于1.98%,速效钾0.1%~0.53%。由表1可看出,作为区域主要组成部分的天祝县, 2012年高原夏菜年产值达0.73亿元,占武威市高原夏菜的60.23%; 食用菌年产值0.12亿元,占武威市的35.91%,其中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是该区域的主打产品。由此可看出,该区域是武威市高原夏菜第一大产区和食用菌第二大产区域。

表1 2012年武威市县域蔬菜内部年产值及占全市比重

2.2.2 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产业带

该产业带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浅山地带,隶属中部平原绿洲综合农业区,主要包括凉州区的西营、松树、柏树以及古浪县的泗水、定宁等14个乡镇。区域内海拔高度1 700~2 100m,年日照时数为2 800h,辐射量小于32.3J/cm2; 年均气温5.5~7.2℃,日较差为12~14℃,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20.4℃,大于10℃有效积温2 131~2 649℃; 年降雨量227.9~300.1mm,生育期降雨量169.4~213.3mm。土壤以灰钙土为主,有机质1.42%~1.98%,速效钾0.23%。该区域主要依靠山水进行灌溉,其中凉州区属各乡镇为双孢蘑菇等中低温食用菌日光温室周年和半地下或地上式菇棚越夏生产的主要场所。从表1可看出, 2012年该区域食用菌年产值0.21亿元,占武威市食用菌总产值的63.64%,该区域是武威市第一大食用菌产区,主打产品为双孢蘑菇和杏鲍菇。

2.2.3 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产业带

该产业带地处中部平原绿洲综合农业区的中心地带,是武威市蔬菜生产的精华地带。主要包括凉州区的东、北部乡镇和古浪县的海子滩、黄花滩以及民勤县的大坝、薛百等28个乡镇。区域内海拔高度1 500~1 700m,年日照时数为2 730~3 030h,辐射量32.1~33.0J/cm2; 年均气温7.2~10.0℃,日较差为12~16℃,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0.4~23.5℃,大于10℃有效积温2 649~3 160℃; 年降雨量142~228mm,生育期降雨量169.4~213.3mm; 蔬菜生长期为140~165d。土壤以灰漠土为主,有机质1%~1.8%,速效钾0.18%~0.21%。该区域是武威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区域,其中凉州区的长城、吴家井和民勤县的双茨科等乡镇是武威制干辣椒的主要产区。从表1可看出,该区域其它蔬菜总产值为23.10亿元,占武威市其它蔬菜总产值的71.94%,说明凉州区是武威市蔬菜生产的重点区域; 凉州区、民勤县制干辣椒总产值为1.46亿元和2.86亿元,分别占武威市制干辣椒的40.56%和59.44%,说明民勤县和凉州区是武威市制干辣椒的两大优势产区。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武威市蔬菜生产的空间依赖和空间集聚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内部结构地域特征日渐明显。其中,辣椒干种植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减的趋势,最终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 食用菌(中低温类型)最终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 其它蔬菜种植区域呈现出逐渐扩大之趋势,即由原来的凉州区为主发展到民勤、古浪和天祝3县,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由于武威市境内三大生态区域气候各异,使得不同蔬菜作物在相应的空间内集聚,最终形成了武威市现有蔬菜生产的空间格局。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武威市蔬菜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但大多数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部分销往外地蔬菜产品,经外地客商精心包装后,以外地品牌进入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甚至销往海外。近年来,武威市组团参加了国内一些蔬菜博览会,并且利用武威市举办葡萄酒节的有利契机,组织了农产品博览会等相关活动,不仅对蔬菜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也在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基础上,促进了蔬菜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在加大科技支撑的同时,在产品包装、外观和艺术内涵上也要融入人文历史等时尚和创新等元素,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以武威昊天农产品交易市场暨仓储物流中心为主,构建具有产品集散、信息传递、仓储运输的蔬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把武威建成联结西北、辐射全国的现代蔬菜冷链物流基地。

3.2 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26]

武威市优越的农业生产资源和丰富的蔬菜产品为蔬菜产业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武威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以中部平原绿洲灌溉农业区和南部祁连山牧林农区为重点,紧紧围绕三大蔬菜产业带建设来进行区域规划和布局,在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大型的基地化的蔬菜优势产区。南部祁连山区充分利用其高原优势,加大高原夏菜生产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 同时在天祝县赛什斯等传统食用菌生产乡镇,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冷凉气候资源和非耕地资源优势,使其真正成为民族地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优势主导产业。南部二阴山区依托冷凉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以双孢蘑菇、白灵菇、香菇等为主的设施食用菌生产; 中部平原绿洲灌溉农业区依托其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生产,其中凉州区东部沿沙乡镇和民勤县红崖山灌区部分乡镇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制干辣椒生产,古浪县东北部沿沙乡镇在开发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外向型辣椒生产规模。

3.3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以“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围绕蔬菜产业重点培育和打造了一批以黄羊河农场蔬菜公司为主的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竞争力明显、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产业集群,为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武威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9家,其中省级40家、国家级5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68个,成员总数达到2.93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1.48万户,组织销售农产品39.1万t,销售额达到11.6亿元。

3.4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

武威市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特有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的自然基础[27]。区域内生态条件差异明显,蔬菜种植方式多样。今后应把“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作为生态农业开发的目标,以生态健康为理念,充分利用不同生态区域功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同时,要摆脱旧的思维定式,充分利用农业观光休闲功能,积极开发观光旅游农业和文化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村就业,弘扬乡村文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扩大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 林燕, 于冷.中国粮食产量变动分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3): 346~350

[2] 田德斌, 车明诚.黑龙江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3): 284~287

[3] 张越杰, 王军.吉林省粮食生产波动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07,(3): 74~79

[4] 尹成杰.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与建议.农业经济问题, 2007,(10): 4~7

[5] 尹成杰.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9): 5

[6] 孔令聪, 胡永年,王光宇,等.安徽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5): 525~528

[7] 周巧富, 吴绍洪,戴尔阜,等.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8): 4925~4927, 4937

[8] 刘玉洁, 杨艳昭,封志明,等.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资源科学, 2007, 29(2): 8~14

[9] 翟荣新, 刘彦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32(6): 49~54

[10]程叶青, 张平宇.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6): 925~931

[11]程叶青. 东北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动因分析.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6): 1541~1548

[12]仇方道, 钱进,佟连军,等.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1): 11~15

[13]辛良杰, 李秀彬,谈明洪,等.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演变及分析.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2): 222~227

[14]屈宝香, 张华,李刚,等.中国粮食生产布局与结构区域演变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1): 1~6

[15]刘彦随, 翟荣新.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1): 1~5

[16]李裕瑞, 刘彦随,龙华楼,等.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125~131

[17]杨春, 陆文聪.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农业技术经济, 2010, 5(1): 24~29

[18]叶长盛, 朱传民.江西省县域粮食生产地域布局格局变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3): 315~319

[19]王桂荣, 张新仕,王慧军,等.河北省谷子单产水平变化与成因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3): 353~357

[20]何秀丽, 张平宇,张文新,等.东北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27(5): 360~363

[21]朱红根, 翁贞林,刘克春,等.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成因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27(3): 165~169

[22]方富平, 于磊,廖西元,等.中国水稻生产波动及其成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05,(6): 75~77,25~528

[23]顾莉丽, 张瑞雪,郭庆海,等.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稳产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6): 652~655

[24]喻翠玲, 冯中朝.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27(1): 7~10

[25]许咏梅, 苏祝成.中国茶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原因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3): 364~366

[26]储昭斌. 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2): 154~158

[27]李金叶. 新疆农业特色产业选择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2): 181~184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WUWEI*

Chen Qibing1,Tang Junling1, Li Pin1, Peng Zhiyun1,Wang Chenglan1, Sun Youxin1, Hu Min1, Wang Aimin2

(1.Wuw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Wuwei, Gansu 733000, China;(2.Tianzh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Wuwei, Gansu 733000, China)

Wuwei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of Hexi Corridor in Gansu Province with more people, less land, and less water. Wuwei vegetable industry is second to corn planting area but the output benefit ranks the first. Aiming to further enlarge and strengthen the vegetable industry, achieve the goal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Wuwei based on the data of 2000-2012 years. This can provide th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layout in Wuwei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mount of vegetables in Wuwei city was relatively stable, fast and rise. 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slight fluctuations in the annual output of the individual years, the whole vegetable industry showed a rising trend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the edible fungus and the dry production of pepper arisen, but other vegetables were still dominant. From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ndustry had formed three obvious regio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belts, i.e, vegetables and edible fungi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Qilian Plateau Summer, edible fungi in the central plain oasis along the mountain cool irrigation area, and high quality vegetable in central plain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Pingchuan. From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industry, the spati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had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The pepper distributed in Liangzhou and Minqin county in the eastern desert towns along the agglomeration, edible fungus distributed in Tianzhu county, southern Liangzhou district mountain, Yinshan region agglomeration, and other vegetable planting area.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recommended that vegetable production should increase innovation,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give full play the regional function advantage forming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iciency,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buil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utilize the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 modern agriculture. Especially, while ens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lar greenhouse in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it should explore the culture,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 of the solar greenhouse, create a set of greenhouse leisure and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rojects, and achieve harmony developmen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integration, man and natur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time vari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function; modern agricultur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22

2015-07-09

陈其兵(1964—)男,甘肃景泰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Email:qibingchen@163.com

*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资助

S63-3

A

1005-9121[2016]09-0135-07

猜你喜欢

凉州区武威市食用菌
小刺猬的秘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