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件子

2016-12-14老凡

现代苏州 2016年34期
关键词:菜馆鸡鸭苏州人

老凡食事/Topics

三件子

老凡,十七岁当学徒,后成电气工程师。五十过后,偶有文字见诸报章,《传奇唐伯虎》、《古新郭人物》等书也获出版。平生好吃,且不懒做,竭盼有缘相交诸多同好。

每遇秋意愈浓时,饭店里的“三件子”订桌也就随之火爆,这几乎成了近年来苏城餐饮的一道风景线。一大砂锅,一鸡一鸭一蹄髈名曰“三件子”,加入火方、鸽子,则成“五件子”,曾在得月楼吃过一次五件之外再加甲鱼和老鹅“七件子”,满满一大砂锅,直径最少也有六七十公分,若要称重,当不在四五十斤之下,在素以细小精巧的苏式菜系中,足可堪称“巨无霸”。

这道大菜,在网上虽也有“传统”的桂冠,但只怕名过其实,因为对于这样的烹饪手段,自古就颇多有微词。早在清乾隆年间,美食大师袁枚曾在他的《随园食单》中作过这样的恶评:“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时过二百年,苏州人的认识似乎也还没有改变,民国三十六年(1947)出版的《苏州游览指南》中,在对苏州船菜推崇时,还拿这道大菜做了一个反衬:“苏州船菜,向极有名,盖苏州菜馆之菜,无论鸡鸭鲜肉,皆一炉煮之,所谓一锅熟也,故登筵以后,虽名目各异,味而皆相类。”“味而皆相类”,这确实和苏州人讲究的“一锅一菜,一菜一品”的饮食理念有些相悖。苏宴的“四、六、四”菜式传统配置中,最后的四道大菜也是以全鸡、全鸭、整蹄、整鱼这样单独装碗而出的,几乎没有如三件子这样将鸡鸭蹄髈混煮一锅的。另外,这道大菜在坊间还有一个不雅的别称“力夫菜”,意思大约是说,从前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收入菲薄,十天半月也未必闻得到肉香,偶尔有了点进帐,赶紧凑上点钱,割肉买鸡回来,一没时间二不懂厨艺,一塌刮子扔进砂锅里,就等着肉香出来赶紧打发肚子里那几条馋虫。此话稍显刻薄,不过也非全无道理。

“三件子”最为红火的年代,当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资供应奇缺的时代,所有的食品都要凭证凭票,而且配额少的可怜,食油每人每月125克,豆类制品每人每月三分钱,一般家庭,隔上三五天能吃上一顿炒肉丝这样的小荤也就算是不错的了,一旦看见鸡鸭蹄髈这样的大荤,没几个人眼睛会不冒光。平日里,不吃也就落个馋,可要是遇上了娶媳嫁女这样大事,对于好面子的苏州人来说,就不止是尴尬了,而“三件子”的盛行,可说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的举措。连汤带水一砂锅,虽不敢说里面都是整件的料,但鸡、鸭、蹄髈总还是都有了,加上一条鱼,苏式婚宴上的“四大菜”,也将就着算是都有了,若是而且遇上了胃大的,把见底的拿到灶头上加汤回一下锅,放入些慈姑、笋干、白菜、菠菜这类不抢味的素菜,再上桌面,又是热腾腾的一砂锅,好歹也算在礼数、排场上没显出太寒酸。随着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大油大腻的“三件子”,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至于近十年来,“三件子”的卷土重来,征询过多位饕客,一致认为,这和如今的鸡鸭鱼肉等食材的品质下降有着极大的关系,单一的老鸭、母鸡、蹄髈汤已经满足不了饕客日益精到的味蕾需要了,尤其是虾仁、蟹粉等高档水产的常食化,使得饕客对老汤的鲜美有了新的定义,于是向不被人所好的“三件子”终于又迎来了又一春。

对于“三件子”这样的汤菜,笔者向来都有偏好,时不时会在家中焐一锅“三件子”,只不过要比菜馆里的袖珍得多,虽说比不过菜馆里的三件子有气派,但家用的选料却能更为精湛些。个人体验,鸡用本地的老母鸡即可,鸭则选用当年的麻鸭为上,蹄髈肉最好能讲究些,因为苏州人历来就有“肉为根本”这一说,如能选用如“苏太猪”这类本地的品牌肉,熬出的汤水汁浓味鲜,滋味更胜一筹。

有道是“好滋味一半靠火工”,对于“三件子”这一类汤菜尤其是如此。熬汤时,最好先将鸡、鸭、蹄髈淖水后再洗净,这样的汤汁会更清爽,熬制时可先投老母鸡,熬制半小时后再放蹄髈,最后放如麻鸭,处理后,熬制后各式肉质烂熟程度能比较一致些。等到砂锅里开始透出香味时,转成小火在熬制二三小时,一锅地地道道的袖珍版“三件子”便能大功告成了。邀上三五好友,配上三五个小凉菜,揭开砂锅盖,在氤氲热气缭绕下,喝喝香溢浓馥的美味鲜汤,吃吃骨酥肉烂的鸡鸭肉,最后回厨房里放些青菜、菠菜清淡素菜回烫一下,酒酣汤足,这还真是挺让人享受的,真没必要一定要拘泥于“一菜一品”的程式,而且所费也算大,其乐融融而且经济实惠,不失为隆冬中一道超值享受的大餐。

猜你喜欢

菜馆鸡鸭苏州人
鸡鸭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酒后垂钓不幸溺亡 索赔无据驳回诉请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村妇
张建霖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有些菜,换了名字你就吃不起
我家的鸡鸭鹅
教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