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竹几度转昆音

2016-12-14丁云

现代苏州 2016年34期
关键词:调音笛子韵味

记者 丁云

翠竹几度转昆音

记者丁云

苏笛苏萧,用浙江和安徽产的竹子

中国各地都有竹子。但张力他们只用安徽和浙江的。

热带产的不能用,因为没有冬天的地方,产的竹子容易蛀。福建和江西的竹料要看出处,产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可以用,但若不是亲自去选料,怎么知道是高山还是平地的?苏州的竹子其实也可以用,只是没人大量栽培。

但现在的材料与过去比,是有优势的,音色好。

笛萧的制作,简单来说,首先是选料;然后初加工,把竹子烤直,内壁打磨干净,确定这根料能干什么,笛子的话能做什么调,G调或者F调做哪个比较完美;确定是G调的情况下,给它一个相对规范的尺寸打孔;之后最关键的调音,牵涉很多,音准、音色,还有调性,尤其是韵味,也是最难掌握;再接下来做后续,打磨,刻字,油漆,包装等。

调音各异

手艺很费心力。制作高档乐器也尤其。

制作笛萧的人的性格,影响了笛萧的性格。

同一根竹子,不同人做不一样。音色是可控的,吹老生、花旦,或民乐;是洞箫、琴箫,或雅萧,都可以人为控制。做笛萧的必须会吹笛萧,因为要调音,这也是制作笛萧最难的部分。

声音虚无缥缈,但也有个性,甚至有角色定位。有人来定笛子,吹《牡丹亭》里的生旦戏。生旦戏,明亮、婉转、甜美,选料、开孔,都要照着这个方向走,要让出来的声音接近于生旦的嗓音。这是一支可以吹生旦戏的曲笛。换一个人,吹的是老生的阔口戏,可能要求大音量,声音厚重、醇厚。

温度也影响音高。一般一个昆曲吹笛乐师,吹《牡丹亭》备两根笛,一根常用,一根备用。更甚至建议,专业乐师备笛子,15℃一根,20℃一根,25℃一根。这三个温度,在任何剧场都可以搞定。春秋天的声音特别好,冬天与夏天的声音最讨厌,萧尤其明显,温度升高后,空气的流速不一样,竹子的管径收缩、膨胀都会影响音高。而湿度的影响要小些。

还有一点,笛师吹奏的水平。今天的笛子音低了点儿,可以人为得调高十个音分,通过技艺弥补,只是笛师今天演奏得很累,等于扭着演完一场戏,但这活儿拿得下来。这是每次大型演出要走台的原因,得适应环境。

原本在厂里,笛萧也不是一个人完工的,这就产生了问题。

制笛一共64道工序,车间里七十几个人,真正轮亲手操作的工艺只占到三分之一。但任何一道工序都对产品的完整度起作用。这么多人流水线做出来笛萧,还有没有韵味和个性了呢?而现在,只有刻字还是单独请人,其他全部由一人一手包办。这是追求产量和走高端艺术路线的差别,必须一工到底。

笛萧制作,除了刻字,必须一工到底,方有个性和韵味

南韵遗风

制作笛萧,挺不容易的。虽是手执一艺,还是得有点儿文化修养。特别是吹箫的人,文化层次相当高,要求也极高。类似的还有古琴。“你要是完全无法理解他们说的话,事情就不好弄了。”

制作笛萧,当然也有标准,比如音准误差控制在20个音分。但标准是因人而易,因材料而不准。每一根材料都整个儿不一样,要灵活运用尺寸。而且孔洞只能调大,没有回头路。修补,与原材料不相同,妨碍了震动。所有调音时很细心,逐步修正,用极细的砂皮慢慢磨,有时还得拖,养一养,宁可90分,别100分,过了,90分都没有,回是回不去了。

张力有一次替人做一支日本苇笛,拿海里芦苇做。音律跟尺八是一样的。那人给了个样子,嘱咐张力,音一定要做准啊。结果音倒是被他做准了,按照音准仪去对的,但那人吹不准了。

这里面有文化上的差异,本来日本音律就不准。一个会说苏州话的日本人跟张力熟悉了以后交流,最后自己总结,他们日本人就喜欢这种不准的“味道”。这或许也是日本人独特的韵味。

声音里的韵味,很难解释。真是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昆笛接近人声,琴萧常配古琴。只能照着这个方向想象。

最早南北笛子的区分方法,也是用于伴奏梆子戏的梆笛和用于伴奏昆曲的曲笛,曲笛就是昆笛,声音,厚、甜。昆曲演员唱曲时,笛师控制的曲笛如同另外一人,相互吟唱。所以,张力说,没听过昆曲,永远做不好曲笛。

民乐不像西洋乐那么规范。对手工制作乐器艺人的要求,是如何去调整、驾驭。

要让顾客满意,就要了解、懂得很多。做日本笛子那回,谁都不怨,但张力当时确实不了解,日本人的音乐体系跟中国人的,完全两个概念,介于我们的“准与不准”之间,不了解就做不好。这事他后来一直当个笑话讲。

回头讲,我们的民间传统乐器,音也不准。

传统的东西不能准。准了以后,外国人一听,这个笛子很准,但中国人一听,你这东西吹出来的味道不对。这就是韵味。

民乐风景

中国笛子的音域没有西洋长笛宽,西洋长笛是一次性拉管,人工制作可以把管子做到最最适合发音,中国笛子不行,没法叫它长成那样。

中国乐器的一大困扰,是每件乐器的个性化太强,太有特色,所以组成的乐队往往不成功。同样的笛子,中国南北方笛子完全两个概念,这是不同地域赋予它的。所以中国民族管弦乐音色出来的协调性不够,容易打架。最适合的是两三个人演奏的小品。

“但是我们现在要求跟交响乐队合作,没法子了,只能按照十二平均律来,但仍旧低,只是我们已经听习惯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内民族管弦乐队对音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能达到西洋管弦乐队的水准。这也是被逼出来的。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不是纯粹的民族管弦乐队了,在弦乐低音区都是贝斯、大提琴,管乐低音区是铜管乐队。那些指挥都是留洋回来的,按照管弦乐队的要求要求民乐队。高音区的笛子不是西洋长笛,受气温影响很大,如果音准再不好,舞台灯光一打,怎么跟人家合作?没辙。

碰到这种情况,张力根据音乐厅温度、湿度,就要定相应的音高,里面相差多少音分都要控制。然后他得知道那人的演奏习惯,同样的笛子,甲吹准,乙吹就高10个音分,这也很正常。然后就得慢慢修,慢慢修,卡得非常之准。

他师父前几天跟他唠叨,近十年,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很多好的东西传不下去,就是这个问题。”张力说。

笛萧制作的关键是调音,制作者必须会演奏。图为张力

猜你喜欢

调音笛子韵味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调音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笛子演奏家
秋之韵味
笛子演奏家
调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