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之我见

2016-12-13冯琼秋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梯形三角形创设

冯琼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如何创设情境做了初步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堂课我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得具有形象性、愉悦性。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其思维非常重要。为此,我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出示电脑课件,屏幕显示一幅春天的景象:一片碧绿的草地。伴随着轻松的音乐,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小兔赛跑的故事:“两只小兔从同一点出发,小白兔沿着大圆的边上跑,小黑兔沿着8字形的两个小圆的边上跑,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俩同时回到出发点,这时它们争论起来,谁都说自己比对方跑的路程多。现在请同学们给小兔做裁判,到底谁跑的路程多呢?”这样,学生为了做一个公正的裁判,急于知道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巧设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故意提出:“谁能出一个多位数考考老师?你随便出个整数,我便可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2、3、5整除。”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十足地争着出题。学生都被我准确无误的回答惊得目瞪口呆。老师为何判断得那么快,其中有什么诀窍?这就造成了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为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探究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时,我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公式求面积的各种图形的组合体,学生们在充分地思考和研究后,小组研究成果有以下七种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沿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梯形的下底中点向上底的两个角连线,分割成三个三角形;沿着梯形上底的两个角向底边作两条高,剪开,可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把直角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学生探究的方法之多,出乎我的意料,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手、脑、口等并用,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真正成为再创造的过程。在这种再创造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增强。

四、创设讨论情境,促进学生认知深化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乐于交往,而讨论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教学中的知识障碍点和思维障碍点,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创设讨论情境,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中思考、交流、互补,教师再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认知深化。如教学“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8米,要5天完成,实际只用了4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时,在引导学生顺利地得出“36.8x5÷4—36.8=9.2(米)”这种解法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36.8÷4的解法,看到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我决定让他们去讨论。只见他们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快速地画图,时而激烈地争辩,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简洁而又正确的方法。最后我表扬了那位同学的创造性和全体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学生在讨论中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创设成功情境,引发学生成就意识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由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下课前的十几分钟左右,注意力便开始逐渐减退,学习情趣明显变弱。教学时,我注意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练习,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习题:6个苹果、5个梨、4个桔子、3个桃、1个草莓,让学生说出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后,争先恐后抢答,差生也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优等生得出的答案则更多,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这样,我给全体学生都创造了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营晚。

六、创设大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课后,我注意创设数学大课堂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统计》之后,我把统计班内订购学生奶的情况、参加校运会各项比赛的人数、征订少儿刊物情况,这些任务交给学生,而我只是在一旁引导。又如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后,让学生回家配制浓度5%左右的淡盐水,早晨起床后漱漱口,能有效防止病菌从咽喉侵入身体等广泛而实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实践证明,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跃、高效,这就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之浅见,权当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梯形三角形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自卑的梯形弟弟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