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扒秋裤

2016-12-13陈希我

雪花 2016年5期
关键词:领口太冷秋裤

陈希我

那时还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日本,每天课后赶去打工。打工在一家餐馆,赶到那里,人家已开工了,每每只有我一人更衣。但一次,一个日本人钻进来拿东西,瞧见了我的秋裤。“你穿这个呀!”他说。我很奇怪,反问:“你不穿?”他果然里面没有穿秋裤。

其实我历来穿衣不多。在国内,每年到了快十一月,还是一件和尚领汗衫。我体质并不好,常生病。总要到冻病了,才不甘心地加上一件外衣。但仍是敞着怀。再病,才扣上扣子,但领口仍开得低低的。然后再病。我是在一次次生病,然后一次次不甘心添衣中入冬的。这样捱到了春节,才穿上羊毛衣。与其是不冷,勿宁是“要风度不要温度”。坐着,腿是一抖一抖的。大人问:

“你冷不冷?冷就多穿衣。不冷就别抖!钱都抖没了!”

我听了有一种冒渎的爽。我就是要把钱抖没了!与其是“要风度”,勿宁是叛逆。

说到毛衣,印象中日本男人穿毛衣的也不多,特别是青壮年。也许是因为很多地方有暖气,如果到街上,风衣一套,也足以御寒了。我发现还得益于领带,把领口封住,挡在胸前,某种程度上也顶条围巾了。那年正月,和女友出门去京都、大阪,看天气预报,那边比东京冷几度。我就领带加风衣,不带毛衣,为了防止自己挺不住,又把毛衣穿上。大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果然挺过来了。

我本来也不穿秋裤的。但日本冬天比福州冷,所以出国时,在我逃难一样的行囊中还是放了秋裤。逃难就顾不了风度了。也确实没意识到秋裤有什么寓意,这下被那个日本人戳到了。他说秋裤是老人才穿的,那时我才20多岁,显然不是老人,那就是像老人一样身体不好了。对方又是日本人,百年耻辱感又上心头。那时我是“爱国愤青”,虽然弃国而去,但到了外面,又觉得自己国家好了,用我后来反思的话,是“被踢回来的爱国”。在日本,民族神经更容易被拨动。

我从此把秋裤扒下了。那以后20多年,我再没有穿秋裤。不穿秋裤也不觉得太冷,先是不觉得太冷,继而是不觉得冷。看看日本儿童,大冬天还穿着短裤,他们不冷吗?应该是忍受到了不冷。从非常态是可以到常态的,谁说人就得在常态下生存?

但那时候中国人还是穿秋裤的。几年后,回到我的中国,百般不适,其中一项就是不得不买秋裤。中国的秋裤是合着秋衣卖的,只能衣裤全买了,把秋裤丢在衣橱里。于是我的衣橱里就堆满了崭新的秋裤。送给人家,人家也有配套的秋裤。想着还是丢了吧。

好在没丢。人不能说过头话。我病了,腰椎错脱。完全使不上力,只能由人抬着躺到床上。医生不来家里,只能躺着等能够下床了才去医院。躺了快一个月,终于能撑起来了。但一到外面,就又不行了,腰怕冷。医生说还是得穿秋裤保暖。仍然挺着不穿,结果病情反复了。眼看要过年,没办法,只得让家人到衣橱里拎出秋裤来,老实穿上了。一穿上,病况大有改善。但我的心却沉到了底。

腰,本来就是个象征。腰好,身体才好。日语里有个词叫“软腰”,当年在日本,每到竞选,总会听到政客攻击对手是“软腰”。我们听了大笑,日语真是刻骨。腰软,就无力,对政客来说,即无权力,权力即一切之力,这点中国人深以为然的。无力还搞什么?所以腰最要紧。但现在我之腰必须靠秋裤来维持,靠秋裤维持的腰,还硬得理直气壮吗?

从被日本人笑,到如今,我只在那次腰病时穿几天秋裤。除此之外,再冷的天都是“单条裤”———裤衩外加一条外裤。无论去黑龙江,还是新疆,都是如此。腰病再发作,也不穿秋裤了,宁可干躺着。人瘫在床上,精神支柱立着。

这些年,身边的中国人也要扒秋裤了。也许是体质好了?但根据资料,中国人虽然钱多起来了,吃得好了,但体质却没有好起来,青少年体质还不如当年。那么不穿秋裤还是会冷的。为什么不穿?

是精神觉醒了?但中国人似乎是不会以身体之受苦来达到精神之飞翔的。中国人讲实际,怎么舒适怎么好,舒适就是硬道理。连商家做宣传,都知道抓住这根筋:

我要穿秋裤,冻得扛不住。

一场秋雨来,十三四五度。

说穿我就穿,谁敢说个不?

未来几天内,还要降几度。

若不穿秋裤,后果请自负。

谁会让自己不自在?谁会虐待自己?

猜你喜欢

领口太冷秋裤
《这个杀手不太冷》海报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的连体泳装结构情绪测量
这些金属不太冷
冬天伤了谁,秋裤成诗已是无所谓
领口风情
天气凉了,我们来聊聊秋裤吧
领口风情
每日一学
衣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