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监的狂野

2016-12-13思晨

雪花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宗高力士狂野

思晨

曾在明祖陵看过两尊太监的塑像,绝对的低眉敛目,温顺中尽显谦卑。这可能也是人们对太监的总体印象。就是在今天的影屏上,出场的太监也大多作如是状。但狂野与霸道的太监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其狂野度远远超出了今人的想象,也早已打破后人所理解的主奴之分。

高力士在太监中的知名度颇高,这和史书上有一笔为李白脱靴的记载有关,而高力士的狂野反倒不为人在意。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何人想做宰相非巴结此人不可。就是太子也对其敬如兄长,其他王与公主都称其为翁,皇亲称其为爹。他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为自己建祠筑钟后宴请公卿,前来赴宴的公卿敲一次钟,就要进献礼钱十万。有拍马者敲至二十,最少的也不少于十下。吕玄晤为做官,甚至将其国色女儿嫁给了高力士。略早于高力士的杨思勖,曾带甲十万,以杀戮而著称,一次征讨曾坑杀六万人,抓到俘虏,剥皮破脑甚至掏心,搞得手下的将士人人怕他。这样的太监哪有一丝谦卑?

唐朝宪宗颇有点中兴气象,可他如唐朝的其他几个皇帝一样爱吃“不死药”,吃后躁而不安,无端发怒,痛责左右。王守澄这个太监干脆和内常侍陈弘志一起将宪宗杀死在中和殿,然后定册立穆宗,自己则大权在握(知枢密事)。

刘克明是唐敬宗信任的太监。敬宗善击球,一批会击球的恶少围拢在敬宗身边。一次敬宗打猎夜里回来,与刘克明等人群饮,更衣之际,烛忽灭,刘克明等人就在更衣室将敬宗给杀了。

唐朝的文宗曾问当值的学士周墀:“据你所知,我可算何如主?”周墀拜曰:“臣不足以知,然天下人都说陛下尧、舜主也。”文宗倒也有几分自知:“所以问你,是想知道和周赧王、汉献帝相比谁优谁劣?”周墀吓得不轻,说:“陛下之德,周的成、康,汉的文、景也未必比得上,何必要自比周赧、汉献?”文宗很悲哀地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为不如远矣!”说到这儿流下了眼泪。从此不再上朝,直至病死。

都说伴君如伴虎,可唐末的几个皇帝在狂野的太监面前连猫也算不上。一次仇士良数落文宗的过失,可怜文宗被数落得只有低头不语的份。这还是人们在影视中看到的太监吗?仇士良临死时对其他宦官说:“不可让天子有闲暇时间,有了必会观书,接见儒臣,还会纳谏,智深虑远,就不会依重我们,为诸位考虑,不如搜括货财,多置鹰马,每天以击球打猎声色蛊惑其心,极尽侈靡,使天子高兴不知休息,这样必然讨厌经术,暗于外事,万机全靠我辈处置,这样恩泽权力还会跑了吗?”实际上很多太监正是这样做的。

杨复恭这个太监为了权如同黑道般搞暗杀,以自己的儿子(养子)为各州刺史,号“外宅郎君”;又养子六百人,监诸道军。能认养六百人为子,杨复恭可称为历史之最了,难怪天下威势,尽归其门。

能和唐末太监狂野相匹敌的上有东汉,下有明末。东汉末年先有中黄门同封“十九侯”,后有中常侍同封“五侯”,虐毒天下,民不堪命。而国人引为自豪的大唐对此毫无防范,终于使唐末的几个皇帝化虎为猫,成了太监想骂就骂想杀就杀的对象。

朱元璋是明白太监狂野的主,立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碑。但他不能明白的是,只要有权力斗争,首先获得信任的总是身边人。所以从明成祖始,这块铁碑逐渐成了废碑。明朝太监之恶再次达到高潮,以恶名世的太监数远超唐朝。大臣们战战兢兢,甚至到了见太监会尿裤子的地步。《四友斋丛说》记载:刘瑾擅国时,邵二泉先生与一位同僚以公事往见,这位同僚无意中让刘谨不高兴,刘瑾大怒,用手将桌子一拍,邵二泉不觉蹲倒,吓得尿也出来了。太监的狂野以至于是。

中国历史上三次太监的集中狂野,都使百姓吃足了苦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写了历史进程。第一次太监狂野,形成了三国割据的局面。第二次太监狂野,带来的是五代十国的动荡杀伐。第三次太监狂野,引发的是李自成起义,最后清兵入关。

太监之所以狂野,不外乎两条:一是欺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继嗣帝王。二是权力是其狂野的资本。太监不会指点江山,但却能叱咤风云;太监不会再造乾坤,但足以颠倒乾坤。

而所有狂野的太监几无好下场。人们常说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进一步看,绝对的权力也会对掌权者自身带来绝对的伤害。

猜你喜欢

文宗高力士狂野
张文宗文章英译文
我的三北
想人人
狂野动物兵
哭来的官位要还回去
狂野
唐朝“第一太监”高力士并非奸臣
金华山上寻“文宗”
狂野旅行家
亦忠亦奸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