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励要随着孩子长大

2016-12-13邱海霞

中华家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脑子棒棒糖英语老师

邱海霞

晚上弹钢琴的时候,儿子眼圈有点红,对我说,“妈妈,托管班的熊老师原来说,让我们好好学习,这次单元测试达到95分以上的,她会奖励风车棒棒糖。这次我有门都考了100分了,并且其他门都是95分以上,我可以得4个棒棒糖了,可是,熊老师却离开托管班了……”

这让我又好气又好笑,都三年级了,还惦记着棒棒糖。也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孩子从上三年级开始,英语开始强调书写,每次作业,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点一点地移动铅笔,就像刚上一年级开始学写字母一样,很是费劲。

可是,一次晚上孩子写作业时,突然笑眯眯地对我说,英语老师说了,如果作业能连续得三次A,就可以免写一次作业。估计老师只是顺口说说,我也没当回事。直到某一次孩子写作业时,因为连续得了三个A,说他的英语作业不用写了。我才有点急了,因为英语每次上课主要是讲解新单词,学会读,晚上作业也就是抄写三遍,第二天就要听写。

我忍着焦虑,对他说,老师不可能让你们真的免写的,你想你一遍都没写过,明天听写怎么能过关呢?可是不管我怎么说,孩子就是不肯写,还拿出老师写的“免”字给我看,眼泪都出来了。为了缓和下气氛,我对孩子说,你们英语老师脑子当时一定是晕圈了。孩子听后,觉得特好玩,果真一下子就破涕为笑。

最后我俩达成协议,作业要写,但不在作业本上写,而是在家里的练习本上写。第二天晚上回家,孩子乐呵呵地对我说,我们英语老师脑子看来真是晕圈了。看我有些愕然,他补充说,不是你说英语老师脑子晕圈了吗,现在老师不晕了,老师改了奖励,得三次A不免写作业,而是改为发卡。

接连发生的这些类似的事情,引起我对奖励的重新思考和定位。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家里对他提出奖励基本都是无效,他会像个小大人对你说,我才不这么幼稚呢。棒棒糖不是他想要的,如果我以棒棒糖做奖励鼓励他干点啥事,他是不会答应的,而且会很明白地说,你就是想让我干什么什么,我不想干。

可是,当在学校、在托管班,当有一群同学在的时候,哪怕一个棒棒糖,他都会记在心里,而且会认真、努力去做。同样的奖励,在家里不再有效,而在学校或者托管班,孩子却是很在意这些奖励。

由此可见奖励不仅仅是奖品的本身,而是伴随获得奖励带来的他所在群体里的认可,甚至还有荣誉。在学前甚至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主要天地就是家,家里给他的奖励,就是家对他的认可,父母的认可就足以让他满足。当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进入社会,逐渐成为社会的一员时,他对奖励的反应是要放在他认可的天地里、认可的群体中。

看来,奖励是持续有效的,只是在奖励的设置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

猜你喜欢

脑子棒棒糖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脑子只有一个
没意思
棒棒糖
用脑子
神奇的棒棒糖
脑子只有一个
老师,同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