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6-12-13齐靓靓

对外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商业银行

摘 要:在介绍利率市场化含义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和经营自主权,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但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引发过度信贷,利率风险增大,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环境恶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难度加大。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业务多元化。

关键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9-0125-03

[作者简介]齐靓靓(1981-),女,汉族,洛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含义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概况

(一)利率市场化含义

在“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两大理论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首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概念。利率即借贷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一国央行)逐步放宽和消除对借贷资金价格(利率)的管制,由金融机构依据市场中贷方对资金的供给和借方对资金的需求量来自行制定和调节利率。它以央行利率为基础,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间接控制,利率体系和利率的形成机制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求政府放弃所有干预,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概况

我国利率化改革的进行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6年1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启动。1996年6月,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已成功运作半年,央行放开上限,利率水平完全由拆借双方决定。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由央行组建,央行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1998年开发行的金融债券初次以市场化方式发行。1999年国债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从短期看,银行的盈利空间和经营面临很大挑战,从长期看,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将商业银行推向市场,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实现规模效益,加快金融创新。

(一)有利影响

1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在高度的利率管制时期,银行只是简单地充当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的职能,利率的决定权由国家控制,在小范围内低效率发挥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银行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资金的供求、优质客户和借贷资金的期限、规模等确定产品的价格水平,提高积极性,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真正拥有自主决策权。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后,各商业银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优势,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自主选择优质客户,可以根据市场上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开展自身的业务经营,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2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后,主要依靠利差生存的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金融创新成为当务之急。金融管制放开后,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新产品。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金融业的竞争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有利于银行拓宽业务领域,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产品,有利于银行服务方式的改造与更新,改变银行单一业务模式,扩大银行客户规模,实现银行利润增长。

3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传统主营业务之外的业务,如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交易业务、清算支付业务等,都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但都是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来源。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间竞争加剧,存贷利差缩减,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银行通过中间业务的开展不断拓宽其业务范围,获得新的收益渠道。同时,中间业务还可以巩固老客户和发展庞大的新客户群。中间业务的开展建立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各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像股票、基金、期货和黄金等较为丰富的产品体系。

4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推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风险管理工具识别风险、转移风险;在金融法律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下,使商业银行形成规范性经营行为;在金融市场的外部约束和有效激励下,商业银行展开公平竞争。

(二)不利影响

1加大商业银行竞争压力

从短期看,商业银行为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会提高存款利率,大幅降低贷款利率水平以吸引融资者,导致存贷利差会进一步缩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是主营业务,占到了全部业务的90%,存贷利差变窄,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从长期看,价格竞争只会导致一批银行的破产倒闭,并不是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唯一手段。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会选择通过金融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手段获取市场话语权,必然会在服务水平、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激烈竞争。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都会因利率的放开而加大。

2引发过度信贷

利率严格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根据相关的信用评级方法来对贷款对象授信,由于受最高贷款利率限制,对于高风险客户,商业银行一般不发放贷款。但利率管制放开后,商业银行对于高风险的客户,也可以定制较高的贷款水平,收取风险补偿。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但同时也有不合规的客户获得贷款,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旦高风险的企业破产,银行的风险监管不到位,商业银行将自食过度信贷的恶果,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导致银行损失加大。

3银行利率风险增大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化下,商业银行由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产生的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之间的缺口,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收益受损的风险。它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由市场上资金供给和需求双方决定,更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利率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我国长时间存在“短存长贷”现象。利率市场化前期将导致利率上升,但由于客户自身的选择,银行不太可能从贷款利率中获取高收益,然而存款利率的上升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收益不变,成本上升,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变窄。

收益率曲线风险。一般情况下它是一条逐渐升高的曲线(因为长期利率水平高于短期利率水平)。但是在经济扩张时期,可能出现利率倒挂风险,收益曲线下降。银行的收益率曲线风险主要源于不合理的重新定价。

选择权风险。指在利率变化过程中,银行客户由于按照经济人的选择,做出与商业银行利益相违背的行为。若后期利率上升,银行客户可以选择提前归还贷款,则商业银行的收益会降低;若后期利率下降,银行客户可以选择债券或存款的提前兑付,商业银行的成本将会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随着市场波动且利率波动频率加快,客户的选择行为会使银行的选择权风险加大。

4中小商业银行生存环境恶化

中小商业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相比其规模小、利润率低。储户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信任度相对来说也不高。近几年在某些城市商业银行也发生过储户大量提现的危机,相比于中小商业银行,人们更愿意将资金储存在国有大银行。

利率市场化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挑战,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存款、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和经营模式转变等方面的压力。在规模上,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实力和大型银行进行价格战,市场话语权小。根据国外的经验,利率市场化后,有些银行因过度竞争而破产倒闭,其中中小商业银行占多数。

5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难度加大

合理的价格能促使银行业务的达成,是银行获取业务利润的基石。近年来,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各国金融管制在不断放松,企业可以多渠道融资,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基本不涉及到贷款的定价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来自市场的变动因素、资金供需方的道德风险、金融稳定性方面都将加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利率管制的解除,利率风险将上升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市场风险,对利率风险的管控成为关键。首先,强化银行业务管理,建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重心的体系。商业银行应提高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制部门,制定相关控制利率管理条例,开发相应的工具对其进行识别、测量和管控。其次,改进风险计量技术,完善管理风险的信息系统。商业银行应将大数据运用于利率风险管理,加快建立利率风险管理数据库,建立相关模型,动态监控利率变动。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运用人工处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利率缺口分析,准确度和可信度很低,相关的技术分析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三,选择和培养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员。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熟悉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管理的技术性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风险管理技术。第四,商业银行不应再被动地控制风险,应积极主动建立风险管理模式以应对经营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商业银行应区别对待,建设风险偏好管理,要以风险偏好为风险管理的战略导向,提前规划风险、控制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强化可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过度信贷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应构建差异化的信贷审批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授信策略。商业银行应考虑到市场风险,改进信用评级体系,防范客户的道德风险,降低自身逆向选择造成的损失,应不断完善更新客户的信用评级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

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个别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会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危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要重视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资产配置,商业银行应提高资本的运营水平,合理分配敏感资产和负债业务;完善贷款业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并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建立科学的识别和监管体系,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贷款定价模型。参照贷款的市场价格,立足于自身的运营成本,重点考虑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所花费的成本。商业银行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信贷风险成本、顾客逆向选择风险成本、经营费用以及相关的服务费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和考核部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确定产品的价格水平。利率市场化后,央行的基准利率仍然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应对央行的基准利率的制定进行准确预测,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同时还要兼顾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形成重点考虑市场价格,以成本效益为基础,低风险和高盈利为目的的贷款定价体系,并建立贯穿商业银行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

(三)积极开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的开展能有效增加银行收益,一方面缓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可进行资本充足率的补充。商业银行可从以下方面开展中间业务:

1树立中间业务战略地位的意识。传统业务应起到带动作用,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大中间业务在所有业务中的比重。

2大力推进新型中间业务。商业银行要重视高新技术的引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树立网上银行品牌形象,重视客户的体验环节,优化产品和流程设计;提升咨询顾问服务水平,实行投行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等多元化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而人是创新的主体,所以要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银行要建设技术过硬、创新强烈,素质高的中间业务人才队伍。

(四)中小商业银行应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业务多元化

首先,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大多属于地区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服务,同时重视细分市场,以中小微企业、三农为发展重点,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贷款规模,并结合自身优势差别化定价,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其次,实现业务多元化,提高自身盈利能力。调整客户结构,重点发展零售业务,通过转变营销策略,重点发展大银行零售客户的高端业务。根据当地客户的需求开展投行业务、基金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参考文献]

[1]仇卫平.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3(10):28-33.

[2]孟笑婷.浅谈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与经验[J].经济视角,2013(30):85-88.

[3]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27-37.

[4]蔡逸仙.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3(3):130-137.

[5]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上海金融,2013(11):24-30.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